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精选21篇)

2024-08-14 03:44:09报告范文打印
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精选21篇)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调查结果:(一)调查对象:目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学生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 篇15

  为了了解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成才观,以引起教师、学生及家长对中技学生前途的重视,以XX学校XX校区为例,组织XX班全体同学对该校中技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份问卷,回收份,回收率为%,共调查XX个班的学生,以专业班级为主。问卷分五部分,分别是学生的个人情况、对专业体验的心理状态、学生对就业体验的心理状态、自我评价、对未来的设想。统计结果显示,笔者所在学校的中技学生在就业、成才方面的想法明显与传统观点不同,呈现出自信、务实的特征。根据问卷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目的比较明确

  1、学生选择就读技工学校的家庭原因

  有54%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16%的学生来自小县城;79%的学生为非独生子女,父母务农和为普通打工者分别占39%和32%;家庭月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占54%,3000-5000元的占33%;学生初中就读学校为一般中学的占70%。可见,学生家庭以中低收入为主,家长多是务农和普通打工者,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家庭负担重。因为家庭负担比较重,且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家长希望学生尽早工作,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2、学生比较满意自己选择的学校和专业

  对学校和专业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对就读学校感到“满意”和“尚可接受”的各占26%和52%,仅有22%的学生感到后悔当初的选择;对目前所就读专业感到满意的占73%,仅有5%学生感到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兴趣、性格符合所读专业的学生占25%,为了学历和就业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占53%。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顺势或者被动选择该专业,学生对专业的接受程度都比较高。关于专业和职业的联系,有63%的学生选择从事本专业或与专业相关的工作;19%的学生感到无所谓,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行;有18%的学生打算自主创业。

  可见,学生的专业意识比较强,希望将来能够学以致用,靠专业知识吃饭。当然,有18%的学生打算创业,这显示了学生拥有自己奋斗以及渴望成功的良好愿望和信心。

  3、学生拥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

  调查显示,有53%的学生表示目前所学专业与自己的职业理想相符合;有77%的学生表示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的发展有信心;有70%的学生表示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的发展趋势;有76%的学生对今后可能从事职业的相关要求表示了解。另外,尚有29%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学专业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相符;18%的学生表示从来没考虑过专业与职业理想的问题。

  总体来讲,大多数学生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较强的认同感。但依然有近四分之一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或者对未来职业的概念模糊不清。职业认同感发展是个人职业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决定着个人在工作中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因此,职业认同感必须从学生阶段就开始培养。教师应悉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帮助他们掌握职业定向与概况性知识,提高他们的职业角色能力、职业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为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发展打好基础。

  二、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和未来很有信心

  1、大部分学生学习心态比较好

  有55%的学生表示要努力学习,争取优秀;27%的学生应付学习,保证及格就行;但仍然有18%的学生随心所欲,认为及格与否并不重要。对于第三种学生,学校、班主任及家长应努力研究如何转变其学习态度,促使其进步。

  2、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有信心

  有76%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非常有自信;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很强或比较强的学生占63%;6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30%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可见,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综合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总体上比较自信。

  三、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比较理智

  1、大部分学生觉得应该“先就业后择业”

  有54%的学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说明“先就业后择业”的职业指导观已逐渐被学生接受,适应了社会的选择和淘汰。

  2、学生愿意从基层做起

  有68%的学生对将来从事产业工人、维修工、电工、文员等一线操作性工作感到很满意或基本满意,勉强接受的占29%。当问及学生能否接受很辛苦并有可能三班倒的工作时,有70%的学生坚信自己能坚持。以上统计说明,学生基本能够接受基层工作,并且具有刻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心理品格。

  3、学生倾向于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其下属公司就业

  选择到大型国有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做流水线产业工人的学生占39%;选择到大中型企业下属的公司(如汽车4S店做维修工)的学生占48%;选择到民营企业的学生仅占13%。可见,大部分学生仍然想进入大中型企业,不愿意按受小型民营企业;求稳心理依然是主流。当问到如果暂时不能被推荐到理想的大中型企业的话,有70%的学生表示也愿意接受民营企业,说明他们的心态在逐渐放宽,开始务实求真。

  4、学生对薪酬期望值较现实

  对薪酬的最低期望值为1000~1300元的学生占25%;1300~20xx元的学生占51%;20xx~3000元的学生占20%;4000元以上的学生仅占5%。大部分学生愿意接受20xx元以下的薪酬,证明他们的起薪期望值不算高,而是把尽快找到工作,锻炼自己的能力放在第一位。

  5、在事业成功的因素方面,学生更看重个人能力的提高

  认为个人成功因素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的学生占59%;认为是机遇的学生占27%,认为靠家庭背景的学生占8%;认为取决于性格的学生占6%。当问及学生认为企业最看重的是员工哪方面的特征时,回答为个人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学生占66%。这和个人成功因素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说明如今的学生已不再看重家庭背景、学历、学校知名度等,而是更加关注自我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四、学生工作定位较明确,但忽视职业生涯规划

  1、学生重技能轻学历

  对于工作后是否继续读大专或本科的问题,表示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占35%;选择不会的占14%;表示看工作情况而定的学生占50%。而对于工作后继续提高技能等级的问题,表示会提高的学生占53%;不会提高的学生仅占5%;表示看工作情况而定的学生占27%。可见,学生比较重视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对学历的提升反而没那么强烈的要求。这与他们当初进校的动机是一致的:不准备继续升学,打算学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工作。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有很多工作岗位要求最低学历为大专或本科,这给学生以后更换工作或升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应鼓励学生毕业后双管齐下,一方面不断提高技能等级,另一方面也不忘提升学历,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技能型人才。

  2、学生看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学生最看重的是工作的发展前景和稳定性;而在回答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怎样才算成功这个问题时,相对于高收入、高职业、高职称而言,有67%的学生选择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见,学生越来越看重工作的发展前景,把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自己事业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这是比较理性的。

  3、学生忽视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只在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的学生占47%;设计了3~5年职业生涯的学生占25%;设计了10年职业生涯的学生占12%;有16%的学生认为不用设计,走一步算一步。因此,职业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职业生涯的全局观,应具有长远目光,做好规划,明确目标,少走弯路,争取早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