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物理实验报告集锦(精选31篇)

2024-04-05 17:38:45报告范文打印
物理实验报告集锦(精选31篇) 偏振光通过某种物质之后,其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转过一定的角度,叫做旋光现象。很多物质都可以产生旋光现象。实验表明:(1)旋光度与偏振光通过的旋光物质的厚度成正比。....

  图1 光杠杆结构

  式中K为支脚尖到刀口的垂直距离(也叫光杠杆

  的臂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故当镜面转动φ 角时,反射光线转动2φ 角,由图2可知

  式中D 为镜面到标尺的距离,l 为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标尺移动的距离(设长度变化前望远镜中的叉丝横线读出标尺上相应的刻度值为x,当长度变化两次读数差为l =

  式(4)得微小伸长量为

  l

  D

  图2 光杠杆原理

  K

  l 2D

  (3)测定钢丝杨氏模量的理论公式

  由式(2)和式(5)可得实验测定钢丝杨氏模量的理论公式为

  E?

  8FLD

  ?d2Kl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光杠杆、望远镜尺组、米尺、千分尺等。

  (应该在下面阅读中仔细查阅杨氏模量测定仪、千分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如杨氏模量仪中光杠杆及其测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并思考如何选择上面几种测量仪器。)

  【实验内容】

  (1)调整杨氏模量仪

  (2)光杠杆及望远镜尺组的调节

  (3)测量相应物理量

  (4)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中要注意光杠杆(望远镜、平面镜、标尺)的调节,特别注意如何消除十字叉丝像和标尺像的视差;千分尺的读数(注意初末位置的读数),初步理解不同量如何选择相应测量仪器的方法。)

物理实验报告集锦 篇16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码照相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一些重要概念;

  2.学习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

  3.学习数码相机在科学技术照相中常用的一些高级功能。

  二、实验原理

  数码相机的原理结构:主要是利用CCD/CMOS传感器的感光功能,将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光线通过

  光学镜头成像于光电转换器CCD(或CMOS)的感光面上。经由CCD直接输出的是模拟信号,由A/D转换

  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处理,将图像保存到存储器中。

  原理光路(在图上标出:光阑直径、进光面积、成象面积各量)

  光圈(光圈指数):光圈是限制光束通过的结构。光圈能改变能光口径,控制通光量。光圈指数是衡

  量光圈大小的参数,数值越小表示光圈的孔径越大,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大;反之,数值越大,表

  示光圈的孔径越小,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小。

  H=Et

  快门速度(时间):决定曝光时间,速度越快则曝光时间越短。

  景深:拍摄有前后纵深的景物时,远景不同的景物在CCD上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

  3.成像曝光量H与光圈指数F及快门开启时间t间的关系:光圈指数越大,快门开启时间越久,则

  2曝光量越大;反之,光圈指数越小,快门开启时间越短,则曝光量越小。即H∝(1/F)t

  三、照片及分析评价

  项目一

  拍照模式:自动 ISO:500(自动产生) 快门:1/30(自动) 光圈:4.5(自动) 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评议:画面较暗,曝光量不足、颜色偏黄,白平衡调节不当、画面不够清晰,聚焦不准,可能是操作不当。在此场景下全自动拍摄结果不尽人意。

  项目二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门:1/125(自动) 光圈:5.6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门:1/125(自动) 光圈:5.6白平衡:白炽灯 曝光补偿:±0.0 评议:白平衡为白炽灯时效果更自然,白平衡自动时背景失真。

  项目三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门:1/3(自动) 光圈:9 白平衡:阳光 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门:1/3(自动) 光圈:9 白平衡:阳光 曝光补偿:±0.0

  评议:经过多次光圈调整,对比所拍摄照片可以发现:当光圈较小(光圈指数较大)时,景深较长。

  项目四

  拍照模式:自动 ISO:320(自动产生) 快门:1/125(自动) 光圈:5.6(自动) 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P ISO:200(自动产生) 快门:1/20(自动) 光圈:4.5(自动) 白平衡:阳光 曝光补偿:+2.7

  评议:无曝光补偿时,拍摄背景较亮的景物,物体显得十分昏暗。

物理实验报告集锦 篇17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氢氘光谱各谱线系的规律,即计算氢氘里德伯常数RH,RD的方法。

  2、掌握获得和测量氢氘光谱的实验方法。

  3、学习光栅摄谱仪的运行机理,并学会正确使用。

  二、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WPS-1自动控制箱,光源:铁电极。电弧发生器,光源:氢氘放电管。中间光阑,哈德曼光阑,摄谱窗口。

  平面光栅摄谱仪是以平面衍射光栅作为色散元件的光谱仪器。它的光学系统用Ebert-Fastie装置(垂直对称式装置),其光学系统如图2所示。由光源B(铁电极、氢氘放电管)发射的光,经过消色差的三透镜照明系统L均匀照明狭缝S,再经反射镜P折向球面反射镜M下方的准光镜O1上,经O1反射,以平行光束射到光栅G上,经光栅衍射后,不同方向的单色光束射到球面反射镜的中央窗口暗箱物镜O2处,最后按波长排列聚焦于感光板F上,旋转光栅G,改变光栅的入射角,便可改变拍摄谱线的波段范围和光谱级次。这种装置的入射狭缝S和光谱感光板是垂直平面内对称于光栅G放置的,由于光路结构的对称性,彗差和像散可以矫正到理想的程度,使得在较长谱面范围内,谱线清晰、均匀。同时由于使用球面镜M同时作为准直物镜和摄谱物镜,因此不产生色差,且谱面平直。使用摄谱仪做光谱实验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摄谱仪为精密仪器,使用时要注意爱护。尤其是狭缝,非经教师允许,不可以随意调节各旋钮,手柄均应轻调慢调,旋到头时不能再继续用力,不要触及仪器的各光学表面;

  (2)燃电弧时,注意操作安全。电弧利用高频高压,点燃后不要用手触及仪器外壳;更换电极时要切断高压电,用绝缘性能好的钳子或手套来更换;电弧有强紫外线辐射,使用时要戴防护眼镜;

  (3)铁弧电极上不能有氧化物,应经常磨光,呈圆锥形;调节两电极头之间的距离,注意电极头成像不要进入中间光阑。

  三、实验原理

  巴尔末总结出来的可见光区氢光谱的规律为:

  (n=3,4,5……)

  式中的B=364、56nm。此规律可改写为:

  式中的为波数,为氢的里德伯常数(109678cm)。

  根据玻尔理论或量子力学中的相关理论,可得出对氢及类氢离子的光谱规律为:

  其中,和为整数,z为该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应元素的里德伯常数为:

  其中,m和e为电子的质量和电荷,c是真空中的光速,h为普朗克常数,M为原子核的质量。显然,随元素的不同R应略有不同,但当认为M→∞时,便可得到里德伯常量为:

  这与玻尔原子理论(即电子绕不动的核运动)所推出的R值完全一样。现在公认的

  的值为:10973731m,这与理论值完全符合。有了这样精密测定的里德伯常量,又可以反过来计算还没有测定的某些元素的里德伯常数。即:比如应用到氢和氘为:

  可见,氢和氘的里德伯常数是有差别的,其结果就是氘的谱线相对于氢的谱线会有微小的位移,叫同位素位移。和是能够直接精确测量的量,测出它们,也就可以计算出氢和氘的里德伯常数。同时还可以计算出氢和氘的原子核质量比。

  式中是已知量。注意:波长应为真空中的波长,同一光波,在不同介质中波长是不同的,唯有频率及对应光子的能量是不变的,我们的测量往往是在空气中进行的,所以为精确得到结果时应将空气中的波长转换为真空中的波长。

  四、测量内容及数据处理

  测量内容

  1、拍摄氢氘和铁的光谱。按实验要求,拟好摄谱程序表格,调好光路后,按程序用哈特曼光栏的相应光孔,分别拍下氢氘和铁的光谱。

  2、显示谱片。取下底片盒,到暗室进行显影,定影、水洗等处理得到谱片。

  3、观察和测量氢氘光谱线的波长。在光谱投影仪上观察谱片上的光谱,区分铁光谱和氢氘光谱,基于在很小的波长范围内可以认为线色散是个常数。如下图所示、用线性内插法就可以算出待测的谱线的波长。在映谱仪上用直尺进行粗测,在阿贝比长仪上进行精确测量计算出氢氘谱线的波长。

  4、数据处理。计算出氢氘的里德伯常数,确定其不确定度,给出实验结果表达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