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的作文集锦(精选30篇)
2.老师威严的降低,“震”不住学生
高中老师的威严不像中小学老师那样被学生看重,高中生更加注重人权意识。现在国家的法律、法规明令禁止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于某些比较调皮的学生,高中老师也无计可施。在发生校园暴力的时候,在安全没有保证的情况下,高中老师只能拨打110,请求司法机关介入,不少老师趋于“麻木”,对于学生的暴力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只要课堂45分钟不出事就行。
3.学校管理的缺失。
某些高中学校存在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的问题,高中大多数采用的是寄宿式,封闭式管理模式,由于平时只注重学习,而忽视了同学之间的人际交流与沟通,相互之间难免会有摩擦、纠纷,如果学校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很可能就会引发校园暴力事件。同时,有些施暴的学生很有社会背景,学校出于某些部门领导的说情,外界的压力,同时又担心校园暴力事件败坏学校声誉,出了事则能捂则捂,息事宁人,没有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三)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现在的高中生一般都90以后出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使它们娇生惯养,缺乏对他们进行责任、义务和爱心等方面的教育,许多高中生是非不分,自私、冷酷。难以经爱挫折和打击,心理素质差,遇事好冲动,走极端;有些家长由于没有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自身素质差,害怕孩子在学校里吃亏,向其灌输“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错误观念;一些学生的家庭长期存在家庭暴力,从小稍微不服父母的要求,就会遭到一顿毒打,幼小的心灵很早就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有些学生是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异使其缺少父爱或母爱,性格变得孤僻、扭曲,人格分裂;有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要么把其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要么独自一个放在家里,无暇顾及。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脱离父母的有效监管,从小容易经常进入游戏室、网吧、歌厅等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场所,慢慢长大以后容易结交社会不良青年,养成许多不良习惯,追求刺激,张扬个性;也有一些学生的爷爷奶奶比较护短,认为孩子还小,只要不犯什么大错误是没事的,以后会改好的,在其犯小错的时候,会出面干涉其父母对教育、管理,使其识认为自己有“靠山”而变得有恃无恐,当其一步步走向犯罪道路的时候,其爷爷奶奶才知道后悔,但悔之已晚。
(四)从社会角度来看
据相关权威的教育专家说,暴力、色情文化是产生校园暴力的第一推手,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网络、电子游戏中,到处都有暴力、色情的场面。网络和游戏迎合了广大高中生渴望交流和猎奇的心理,但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严格管理,其中的暴力和色情因素对缺乏辩认和识别能力的高中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巨大。
如当年风靡一时的《流星花园》、《野蛮女友》等美化校园暴力事件的影视剧,大受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的亲睐,广大高中生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清醒认识和评判,加上模仿欲极强,在校园生活中体会到了校园暴力解决问题的快感,以后就更容易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预防和制止高中校园暴力事件的建议和对策
防止高中校园暴力,营造良好和谐的高中校园环境,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积极的采取行动。
(一)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
学生既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同时又是防制校园暴力的主要力量。每位高中学生应当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树立正气,养成自尊自爱,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的良好品格。同时,要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二)加强法制教育,使广大高中生能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法制教育应和文化学科建设联系起来,在高中阶段应强化法制教育,定期安排学生参加法制教育活动,聘请司法部门、高校法学院、社会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人员担任本校的'法律顾问和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要借“模拟法庭进高中”“以案说法”“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为契机,使广大高中学生树立法制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不因法律的无知而违法乱纪,甚至走向犯罪深渊。
(三)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密切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青春不是校园暴力的借口,更不是校园暴力的根源。所有的高中学校应当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和道德干预机制,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增开心理健康课程,全方位的预防因为心理疾病引发的校园暴力事件。经常性的开展集体娱乐活动,帮助同学之间建立友谊,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导学生,释放心中烦闷的情绪,愉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四)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制度,坚决预防治理高中校园暴力事件。
进一步加强门卫管理制度,完善值班制度和接访制度,对于校外陌生人来访,要严把审查关,坚决杜绝校外无业不良青年进入高中校园;要严禁学生私自携带管制刀具器械,并定期检查学生宿舍,一经发现,要及时没收;要组织男老师和学校保安定时定点在校园巡逻,一旦发现校园暴力事件要及时的制止,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对参与校园暴力事件的人员,区分不同情况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给予严厉的处分。
(五)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和教育。
针对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不成熟、偏激、冲动、争强好胜、易产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家长应当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与孩子多保持沟通与交流,以主流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言传身教感化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反错误,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这样的一个心理多变时期,犯了错误并不可拍,可拍的是不能正确的引导,以后可能还会犯更大的错误。孩子犯了错以后,要以“真善美”进行人格教育,切忌使用家庭暴力,一打了之,更不能溺爱,护短,一味的纵容其犯错。
(六)全社会应当共同合作,努力为高中校园营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各级人民政府在加大打击黑恶势力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切断学生与黑恶势力的联系。其次新闻出版和文化部门应当调整审查标准,优化文化市场,坚决杜绝色情、暴力内容的图书、报刊、影视在社会蔓延。再次,要整治高中校园周边环境,依法打击黑网吧,治理网络环境。在高中校园附近坚决禁止开设网吧,游戏厅、歌舞厅、桑拿足疗等娱乐场所。最后,还必须尊重和保护校园弱势群体,尤其是校园贫困生。由于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高昂的学费、家庭的贫困使得贫困学生面临着辍学的危机,就业的无望,生存的压力又使他们感到绝望。因此,社会必须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些贫困的学生,要确保每一位贫困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让我们多给广大高中生们一点关爱,哪怕走在路上给他们一个幸福的微笑,他们心中也会多一份阳光,多一份驱走心灵黑暗的力量。
调查报告的作文集锦 篇4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概念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中首次被提出后,受到了各级的高度重视。近日根据领导安排,对它们逐个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挥的作用
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后生产成本有所下降,生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既坚持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家庭经营低、小、散问题,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集约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形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家庭农场相比分户经营更容易组织标准化技术生产,示范推广农业新科技,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实际发展情况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普遍较小。2家已经营的家庭农场种植面积普遍仅在40-60亩左右,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对于种植粮食作物来说,规模小更是影响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推进,束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土地问题制约规模发展。调研中了解到,这3家农场均有意扩大种植规模,从目前现状来看,农户土地零碎插花流转、短期流转并不难,但若想集中连片并中长期流转土地却很难,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对规模集约化经营认知程度不够,思想难以统一,土地流转问题是目前制约农场扩大经营规模的头号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