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生物实验报告集锦(通用29篇)

2024-07-02 23:50:15报告范文打印
生物实验报告集锦(通用29篇)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

生物实验报告集锦 篇1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生物实验报告集锦 篇2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三、实验过程(见书P18)

  四、实验用品(见书P18)

  五、注意

  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2、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3、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双缩脲A,再加双缩脲B

  六、讨论

  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据是什么?

生物实验报告集锦 篇3

  实验目的

  ⒈学习并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⒉了解原代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及操作过程。

  ⒊学习细胞计数及营养液的配制。

  实验原理

  ⒈细胞原代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这种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经消化,分解成单个游离细胞,在人工培养下,使其不断的生长及繁殖。

  细胞培养是一种操作繁琐而又要求十分严谨的实验技术。要使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须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与渗透压的调节。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⒉细胞死活鉴定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染色法和仪器分析法。染色法是常用的细胞死活鉴定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不同的死活细胞鉴定方法有各自不同具体的反应机理,但无论采用何种办法,都是利用了死活细胞在生理机能和性质上的差异。

  染色法分化学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根据染色机理的不同,染料或使死细胞着色,或使活细胞着色。

  死活细胞在生理机能和性质上的差异主要包括:

  ☆死活细胞细胞膜通透性的差异: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性膜,对细胞起保护和屏障作用,只允许物质选择性的通过;而细胞死亡之后,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常用的以台盼蓝鉴别细胞死活的方法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台盼蓝,又称锥蓝,是一种阴离子型染料,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所以经台盼蓝染色后只能使死细胞着色,而活细胞不被着色。甲基蓝有类似的染色机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也可鉴定死活。

  ☆死活细胞在代谢上的差异:是采用美蓝染料鉴定酵母细胞死活的依据。美蓝是一种无毒染料,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由于活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性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美蓝染色后活的酵母细胞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的无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使美蓝处于氧化态,从而被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胞器的专有染料。如液泡系的专有染料中性红。中性红是一种低毒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液泡着红色,而细胞质和细胞核不被着色;死细胞的液泡不被着色或浅染,染料弥散于整个细胞中,细胞核和细胞质被染成红色。有时侯为了增加染色效果可以将两种染料结合使用,如甲基蓝-中性红混合染色法。

  实验用品

  ⒈材料小白鼠

  ⒉试剂

  台盼蓝、伊红、PBS缓冲液、细胞培养液(含生长因子)

  ⒊器材

  剪子、棉球、75%酒精、移液枪、无菌操作台、正置光学显微镜、倒置光学显微镜、解剖盘、滴管、离心管、离心机、注射器、Eppendorf管、培养皿、酒精灯、塑料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血细胞计数板

  实验步骤

  ⒈取材

  取小鼠一只,采用断头法处死。清水洗小鼠浸入75%酒精中消毒3min,取出转入超净工作台内的解剖盘中,无菌操作打开腹腔,取出其脾脏,除去其周围的脂肪组织,并用PBS液自上而下淋洗1-2次,转入无菌培养皿中待用。

  ⒉分离脾细胞

  用滴管向培养皿中注入30滴PBS缓冲液,再用“L”型针头注射器在皿中吸取0.2毫升PBS液注入脾脏,注射时沿长轴注射。然后再用针头在脾脏上扎眼,并用“L”型针头轻轻刮出脾细胞。在均匀吹匀脾脏细胞。

  吸取上述分离的单个脾细胞悬液,放入Eppendorf管中,使量至1mL,以1000r/min离心5min。⒊培养脾细胞

  取塑料培养皿一套,用移液枪吸取培养液2mL加入塑料皿中,并将皿标记待用。取离心后的Eppendorf管,弃去上清液,用移液枪(200ul)吸取塑料皿中的培养液400ul加入弃去上清的Eppendorf管中,用枪头吹匀管底的脾细胞,吸取200ul脾细胞悬液接种于上述塑料皿中,混匀后放入37°C,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⒋配制染液

  用生理盐水配成5%台盼蓝染液,备用。⒌染色

  取0.5mL细胞悬浊液放入试管中,加入1-2滴染液。混合。2-5min后将细胞放在血细胞计数板上观察死活情况,注意不要有

  气泡产生,放大倍数为10x10。染色后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显示蓝色。注意染色时间不能超过15min,否则染液将细胞毒杀。

  ⒍计数

  在10x1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计算血细胞计数板的4个4小方格的细胞数量。包括细胞总数与死细胞数量。压线者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