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报告(精选7篇)
暑期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篇1
很庆幸参加了这一次的三下乡支教,它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生活和教学上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获得了自信,而这是我一直以来最缺乏的东西。
支教过程中我们在生活上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包括吃饭问题,卫生问题等等,但相比较而言,教学问题其实是让我们最头疼的。
在到达支教的学校之前,我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在那么多孩子面前做到说话不打舌头,这是因为一方面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有信心,另一方面是我要面对的是将要升六年级的学生——一群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将步入叛逆期的孩子。万一他们跟我唱反调,应该怎么样去应对?如果他们提出来的问题很敏感,应该怎么回答?
后来的教学打消了我的所有疑虑。这是一群活泼调皮但遵守纪律的孩子,尽管当中有几个男生经常捣蛋,但只要我绷起脸来,他们就乖乖的,不再打闹。这些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比较薄弱,很多应该掌握的东西他们都还是模棱两可,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原本的教学计划很多时候都得往后拖,因为在上新知识之前都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回顾和复习。有时候也会感到很灰心,但每当看到那些孩子渴望求知的眼睛时,就不忍批评他们。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是导致他们英语基础较差的主要原因
而我负责的主要是活动方面的事情,每当到了活动的时候,这些孩子都表现的非常活跃,争先恐后,而且还不停地给我出谋划策,令我倍感欣慰。最难忘的是在搞Small World的时候,由于布置课室的需要,要在黑板上画一些美国的动画片人物,但我与我的搭档老师都不擅长画画,一时很是烦恼。一名平时没怎么说话的女生在关键时候帮了我们的大忙。她画的高飞狗惟妙惟肖,令我和搭档老师都惊叹不已。可以说,在短短的五天的支教生活里,如果没有学生的支持,很多活动是根本无法组织起来的。
由于之前没有支教的经历,加上准备不是很充分,第一天的工作让我们有点力不从心,回到宿舍的时候大都累得瘫倒在床上。后来在掌握了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后,对学生慢慢熟悉起来,一切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通过这次支教,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像自己的老师那样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很多的事情看似很难,但只要自己真正去实践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当初高估了困难。记得有一名著名的CEO说过,“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不参与。”与其说这次支教是对我们专业知识的实践,不如说是对我们社会能力的一种锻炼。我们要自己买菜,自己烧饭,自己洗碗,自己备课,自己处理要面对的人和事,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部分中,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也是我们未来生活的缩影。
暑期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篇2
十二天,如白驹过隙,三下乡的到来仿佛就在昨天,而离别却在今日;十二天,虽然时间不长,但离别总是让人依依不舍;十二天,我们留下了汗水,收获了欢笑与喜悦。十二天后的今天,我们留下希望,带上祝福,踏上新的征途。世上最难忘的就是那朝夕相处,一同挥汗,一起欢笑的人儿,还有这如诗般的土地。这次活动中我们做得可能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有经验有教训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实践,不论如何,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动,使我们在学校要更加学好理论知识将来应用于实践之中去,使我们将来能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虽然本次“三下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三下乡”的路还很长,“三下乡”的工作也将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
20xx年过80的朱小香老人。我们到朱小香老人所在的杨柳下村时,得知朱小香老人正在番薯地里劳作,我和另外几位队员便又赶往番薯地,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我们见到了挥舞着锄头的朱小香老人,老人得知我们是来慰问他时,十分开心,几位队员在老人的指导下帮老人做完了农活,随后,我们与老人一起赶回老人家中,在老人家里,他跟我们讲述了他当年的革命史。
老人是在 6岁得时候被党组织吸纳的,老人的左腿也不怎么方便了,是当年参与对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战斗中受伤遗留下来的,老人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他们那会,真的是好上百倍,他们那个时候,连加急文件都只能靠双腿跑着送,现在还有车有电脑。在与老人交流的最后,乡政府的领导和我们台州电大暑期三下乡 追寻红色足迹 实践小分队的副队长李贞贞同学一起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品,老人也欣慰的收下了。我们第一次拜访老党员之旅圆满结束。随后几天,我们陆续拜访了姚西华、姚西唤、吴胡南、滕西乾等七位老党员,老红军。从与他们的接触攀谈中,我真正认识到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所应该具备的那种愿意为了国家,为了我党,为了人民,能够并愿意付出一切的精神实质。我作为一名党校结业的学生,想要达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的素质要求,所需要从他们身上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认为,那些生活在革命年代的老党员所具备的不畏艰险,宁死不屈,实实在在为人民做事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这个年代的党员以及党外份子们学习的。
7月6日早上8点,我们小分队根据行程安排出发前往姚岸村参观中共仙居县委旧址纪念馆。因为时不凑巧,我们去的那几天正值纪念馆翻修,所以的文字资料都被转移,我们只能从纪念馆中陈列的物品中去了解当年中共仙居县的革命历史。纪念馆里陈有当年边区委曾使用过的党旗,枪,火枪还有一些生活用品,边区委的房间仅仅只有一张床,一条箱凳,一盏油灯和一张办公桌,我简直不敢想象,当年边区委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中,组织起仙临黄三地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进行不懈的斗争的。
7月7日上午 0点,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方敏德老师与我校团委副书记陈红华老师等一行3人到我们实践的上张乡视察指导。中午,我们实践小分队全体成员在厨房亲自动手,为老师们准备午餐,并邀请上张乡政府领导与我校领导会餐。下午3点,我们参观了善音村的 瓯江彩锂稻田养鱼生态基地 ,在基地里,我们队员主动的向农户请教 稻田养鱼基地 的基本情况,农户们也非常乐意的告诉我们队员,他们的基地是20xx年在仙居县政府和海洋渔业局的指导与支持下建立的,一个有着 50亩地的瓯江彩锂立体养殖基地,在水稻田中间有一个个的 鱼坑 是平时用作鱼儿休息以及收割稻谷的时候蓄鱼用的,瓯江彩锂可以用作观赏也可以用来食用,一般鱼苗会在5厘米长时投放下去,等到 0厘米左右时捕捞销售,这些鱼一般销往本地的一些农家乐。
7月8日,早上我们拜访了姚岸村的4位老党员。下午,我们带领台州电大系统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老师前往中共仙居县委旧址纪念馆参观,随后,我们在纪念馆门前与队旗合影留念。7月9日,行程的最后,我们拜访了住在方山村的老党员。我们为老人送上慰问品时,老人竟然对我们深鞠一躬,大家在掺扶起老人的同时,心里也非常感动,我们本就是抱着向老党员学习的目的而来,在学习之余,为老人们送上些微不足道的慰问品,老人作为一个老辈,却向我们鞠躬,这让我们队员在不敢受礼的同时,也再一次体会到了老党员们的素质之高。上午9点,所有工作完毕,我们登上了返校的路途。此次活动让我们感触颇深,从我个人来讲,我着实被老党员们的精神所感动,根据我们的了解,8位老党员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4岁了,但是他们每天都还坚持在做农活,发挥出他们人生最后的余光,为我们国家的建设献出最后一点力量,我认为,我们此次活动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我们团队的成员都非常优秀,
在5天的实践活动中,有人受伤,也有人生病,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没有一个人抱怨生活条件的艰苦。每次团队活动中,大家分工明确,互帮互助,团结努力。大家都在此次活动中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我相信大家会在接下来的在校生活亦或毕业工作后都会运用到。
经过几天的努力,三下乡活动终于圆满结束。在这几天中,有过心酸,有过汗水,也曾劳累不已,但我也收获了很多,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更多的友谊,收获了沿途的欢声笑语。我终于明白,三下乡活动的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体验生活,帮助他人,弘扬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究竟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整个三下乡活动中,我们也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提前做好卡片,上网搜集资料,了解望丛祠的历史渊源,小组讨论方案,力求把活动做得更好。到达望丛祠后,画好了地图,以备给游客讲解游览路线。我们一行人来到望帝陵和丛帝陵拜祭,并给游客讲解了望帝和丛帝的故事。在此期间,我们还向在望丛祠里锻炼的爷爷奶奶们请教了太极拳和道家拳,更有利于我们活动的开展,也增长了知识和见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继续给游客做讲解工作,弘扬和宣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并让游客把他们所了解的关于望丛祠的历史写在卡片上。我们与游客分享交流,相处融洽。其次,我们还了解了位于望丛祠内的郫县博物馆,见识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同时也顺利完成了游客的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