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通用21篇)
20xx年,我县老龄工作认真贯彻全省老龄办主任会议和全市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乡(镇)老龄委的积极协调和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按照省市老龄工作的部署,真抓实干求突破,一心一意谋发展,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扎实工作,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一、主要工作及基本做法
1、党政重视,强化宣传,老龄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候长安部长,张晓兰副省长关于“配强领导、配齐力量、配足经费”的重要指示,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狠抓老龄基础建设。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别任主任、副主任,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民政局、组织部、老干局等重点涉老部门负责人共27人组成的华亭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核定编制3人,正科级建制。办公室统一组织、指导、协调全县老龄工作,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学习新时期老龄工作法律、法规,解决老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督促成员单位履行职责,确保老龄工作有计划、按步骤、高质量地顺利开展。各乡镇、工业园区、东华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或分管民政工作的副书记任主任的老龄工作委员会12个,各村、社区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会长的老年协会126个,从组织上保证了老龄工作的健康发展。二是落实经费,夯实工作基础。我县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2%。
年初,根据省委办发20__xx5号文件规定,又按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县财政列支老龄事业费。各乡镇均建成了面积为40-60平方米乡镇老龄办公场所,配备了专职人员和办公设备。各村和社区建立了老年活动室,配齐了象棋、麻将、扑克、乒乓球等常用活动器材,实现了有机构、有阵地、有制度、有器材、有活动的“五有”目标;建起了老年协会会员花名册、60岁以上老人花名册、90岁以上高龄老人花名册、95岁以上高龄老人花名册、xx0岁以上高龄老人花名册;做到了老年协会章程、老年协会机构、敬老公约、敬老三字经、优待服务村规民约装框上墙。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敬老氛围。我们始终把宣传工作放在第一位,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和“孝亲敬老之星”评选等活动为契机,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开展老龄工作法律、法规及“敬老、助老、养老”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今年,印发宣传资料1.5万份,办专栏46期,向甘肃老龄、平凉日报等省、市新闻媒体报送信息20余篇,表彰命名了一批敬老模范村、社区和个人。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在全县普遍形成了尊老、助老、养老的良好氛围,广大群众依法养老的意识和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普遍增强。
2、部门配合,同力协作,各项优待政策全面落实。面对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我们把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优待服务的主要工作任务,从完善老年人优待政策着手,结合实际制定了华亭县关于进一步对老年人实行优待的规定,以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为出发点,重视“五保”老人、特困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老年妇女等特殊群体,着力培育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房产养老、遗赠养老等相结合的多种养老形式。一是特困老人“定人定点定时”探视救助活动全面开展,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老龄委主任徐德才为组长,政府办、民政局、老龄办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华亭县开展“定人定点定时”探视救助特困老年人活动实施方案,在县老龄委的领导下统一开展工作,各基层老龄委都要由“一把手”负总责,积极动员老龄委各成员单位、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志愿者队伍,基层老年协会共同参与。由基层社区老年协会确定具体探视对象,并分解落实到探视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实施“定人定点定时”探视救助。二是县内旅游景点按照有关规定在景区门前悬挂老年人优先标志牌,对持有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甘肃省老年人优待证者免费旅游,对60岁以上老年人持身份证半价优惠购票旅游,人民广场、体育场、公厕等公用设施免费使用。三是县、乡(镇)医院的服务窗口为老年人挂牌明示,对就诊、取药、住院做到了三优先,全县共设立老年病床44张。四是县内12条线路的公交车设立了老年人专座,对持有老年优待证的老年人按半价购票。五是高龄老人特殊生活补贴全额发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全县42名90岁以上高龄老人由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办事处摸底统计,并经县老龄办对身份证、户口本、能显示当年特征的彩色照片等档案资料审核后按每人每年500元和300元的补助标准发放本人,全年发放高龄老人特殊生活补贴1.43万元。六是县上制定出台优待政策,扩大老年人覆盖面,全县各级组织和涉老部门坚持开展敬老慰问活动。每年春节、八一节、重阳节由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对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红军、高龄老人、老劳模、五保户上门慰问,发放慰问金18.9万元。七是在审定全县城乡低保对象中向老年人倾斜,60岁以上老年人占低保人数的32%。在乡老复员军人、老退伍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定期定量补助,月人均补助金额已提高到345元。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老地下党员实行定期定量救助,对520名农村老支书、老党员、老劳模等“三老”人员每人每月发放30-50的生活补助。给35名贫困老人落实了廉租房,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老年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多方筹集资金585万元,对6所敬老院改扩新建。民政局筹资30万元,完成了上关和山寨敬老院的改扩建。砚峡乡自筹资金240万元,新建了乡敬老院,建成欧式风格砖混结构二层楼一栋。县民政局投入资金50万元,扩建了河西乡敬老院。整合灾后重建及省慈善协会项目资金,投资125万元,新建策底镇敬老院。县民政局、西华镇共同筹资320万元,新建了西华镇敬老院。
二是全县所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43人,集中供养率24.4%。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五保户的年供养标准由1560元分别提高到2400元、2xx0元,全年发放五保供养费xx5.97万元。为每个五保对象发放医疗门诊费120元,五保供养对象住院医疗费实行全额救助,彻底解决了五保老人的医疗难问题。严格五保供养经费发放管理制度,五保供养经费实行了“惠农一折通”发放。
三是加大投资,加快福利院建设步伐。华亭县社会福利院占地7.45亩,总投资380万元,其中:基础工程投资280万元。20__年,建成4层综合服务楼一栋,生活用平板房8间,并完成了院内锅炉房、供水房、硬化、绿化等附属配套工程。20xx年,争取上级补助资金80万元,完成了福利院的续建工程,购置配齐了县福利院客房、图书室、办公室、会议室、餐厅等配套施设,安装了防滑扶手,有线电视、呼叫系统等,添置了家具、图书、电脑、投影等设备。今年,根据社会需求,又筹集灾后重建资金xx0万元,在院内西侧新建三层服务楼一栋,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
四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献爱心”捐助活动,华亭县太子奶代理商、华裕出租车公司和静宁二建等建筑企业先后为乡镇敬老院捐助洗衣机台,多功能柜40个,桌椅套,电视机1台,总价值13万元。
五是县民政局、老龄办,广泛听取老年人的呼声和建议,通过招商引资,投入社会资金,建起了华亭县殡仪馆、华亭县龙凤山公墓,彻底解决了老年人长期以来所担心的“老有所安、老有所葬”的问题,受到了老年人的高度好评。
六是老年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展良好。在县政协第九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就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新机制提出26号提案,县老龄办作为该提案的协办单位,积极配合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向我县倾斜。从20xx年元月份起,按照国家财政对60周岁以上老年人员每人每月补助55元,县财政每人每月配套补助15元的标准,我县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就能够领取每人每月7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金。
七是加大老年人的临时救济力度,年内对县内130名特困老人和县外流浪乞讨的143名老年人及时进行临时救济,发放救济金6.6万元。
八是加大彩票的销售力度,积极筹集彩票公益金为老年人谋利益,年内新增彩票投注点5个,投注点由原来的21个增加到26个,福利彩票销售稳中有增,预计到年底彩票销售可突破1300万元,可筹集公益金50万元,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老年人公益事业。
4、全民动员,齐心协力,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我们坚持把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法、甘肃省实施老年法办法纳入“五五”普法规划,强化宣传,畅通了监督举报渠道,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维权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狠抓老年维权活动。一是健全老年维权体系,严肃查处侵权案件。在县民政局设立了老年维权举报电话,在县司法局设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各乡镇司法所设立了“老年人来信来访服务岗”,在村级设立了“老年维权调解员”,对涉老案件及时受理、及时立案、及时调处、及时结案。今年,接待处理老年人来信来访12件,全部调解处理结案,有效地维护了老年人合法权益。二是切实解决老年人看病就医困难。全县44名离休老干部(享受养老金12人,县财政供给医药费26人,县属企业供给6人),“两费”连续12年无拖欠。今年以来,老干、社保、民政、卫生等部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资金征缴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每人每年按6000元标准,财政和企业年征缴统筹费24.6万元,为离退休老干部核报门诊及住院费113人次。离退休老干部养老金发放没有拖欠和迟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