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调查报告作文(精选14篇)
六年级调查报告作文 篇1
【调查目的】:
通过本调查,要对当前我校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进而能为教师如何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的引导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调查对象】:
孔夫小学六年级29名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
x年12月1日
【调查分析】:
一、统计数据:
1、你学习数学时的学习计划是( )
A有计划,未执行(1人)B无计划,按要求学习(27人)C严格执行学习计划(1人)
2、你课前预习数学的基本情况是( )
A无预习习惯(3人)B偶尔预习(18人)C按要求预习(4人)D预习困难的部分(4人)
3、你课前预习数学的通常做法是( )
A为完成任务匆匆预习(8人)B全面阅读至看懂(10人)C发现疑难问题(4人)D着重理解重点难点(7人)
4、你课后复习数学的基本情况是( )
A没多少时间复习(7人)B无不懂则不复习(4人)C全面复习,整理笔记(2人)D作业后复习(6人)E做题有困难才复习(5人)F没把握的先复习后作业(5人)
5、你课后复习数学的通常做法是( )
A重看书或笔记(12人)B做练习(3人)C理解记忆重难点(7人)D自己归纳总结(3人)E其他(4人)
6、你上数学课的注意情况是( )
A注意感兴趣的内容(2人)B容易走神(11人)C教师所讲的全部注意(12人)D高度注意重难点(4人)
7、你听数学课的方式是( )
A忙于记笔记,跟不上讲解(5人)B只听不记笔记(6人)C边听边记板书(8人)D听思结合,记录重点(10人)
8、你上数学课时的笔记情况是( )
A不会记,记板书(0人)B详记老师的讲解(6人)C只记教师要求的(23人)D不记笔记(0人)
9、你对数学作业中的错误的.态度是( )
A不看不管(0人)B请别人告之答案(5人)C只关心错了多少(3人)D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订正(9人)E找原因及时订正(12人)
10、你学习数学公式、法则等概念时的情况是( )
A只记住公式、法则等概念,不知道怎么推导概括得来的。(5人)B知道概念、公式的推导过程,背诵定义,掌握特性。(17人)C自己尝试推导公式、法则等概念,并牢记概念,懂得应用。(7人)
11、你数学知识的应用情况是( )
A牢记知识,会做习题(7人)B一知半解,不懂就算了(5人)C不明白的地方有向同学或老师请教(14人)D能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3人)
12、遇到难题,你的态度是( )
A问同学或问老师(17人)B自己钻研(10人)C随它去(2人)
13、在解完数学题后,有没有反思(含检验意识、一般化推广的想法等)习惯?( )
A有(4人)B偶尔有(23人)C没有(2人)
14、数学考试或作业时你是否注重卷面的工整?( )
A、非常注重,书写认真(3人)B、比较注重,但也会涂改(20人)
C、不太注重,书写潦草,经常涂涂改改(6人)
15、老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你很快就知道答
六年级调查报告作文 篇2
20xx年9月浙江省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实验。近两年来,在人教社中学数学室、省教研室、金华市教研室的正确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在众多专家指导下,我们虚心学习和借鉴先前实验省区、兄弟学校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和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在实践的操作中,我们结合《新课标》、《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下面谈谈我们对人教A版教材使用后的感想。
一、认真学习,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普通高中实行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自建国以来最重大、最彻底的一次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既富有艰巨性,也充满挑战性,既是困难,也是机遇。面对新课程,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重视教师培训与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开学初我们学科每位教师都积极参加省、市级培训,做到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开学后我们利用学科组、备课组活动时间,采用集体学习讨论和个人自学等方式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通过观看光盘,听讲座,学习新课程理论和知识,真正从内涵上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们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积极选课题来研究新问题,积极写体会、写经验文章。张卫东等多位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市级科研单位上获奖文章有十多篇。
二、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改革课堂教学设计,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知识目标为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并存。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教材,而且是通过知识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用好章首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强化合作交流。利用课本中“探究、思考、提示、问题”专栏,进行小组讨论,自主学习。适当进行开放题教学,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教师不能再把传递书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应用意识”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课标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应用题,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数学学习应该是“书本中学数学”和“生活中做数学”并存。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教学中我们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利用生活实际构建数学与生活实例之间的桥梁,尽量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实现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现实化,让学生亲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以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让他们进一步认识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我们常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恰当地选取与他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或问题,把现实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利用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我们还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周围的生活现象,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加以解决,增强他们的数学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如高一“数列”教学时,我编制了分期付款购买桑塔纳轿车的应用题,让学生计算不同年限的每期付款金额,并带领学生开展调查,写出《工薪阶层如何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家用轿车》调查报告。这种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促成了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相长,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数学真正服务生活开辟了一个窗口。
3、恰当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并顺利地解决数学中的困难。全组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