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报告集锦(通用30篇)
科学实验报告集锦 篇1
实验内容: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集锦 篇2
实验内容
蚯蚓的选择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
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
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xx年xx月xx日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集锦 篇3
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
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xx年xx月xx日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集锦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围绕“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开展探究活动。安排了“植物的一生”、“翩翩雌与雄”、“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物质的变化”、“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六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4个活动。
“植物的一生”:根据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整理信息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发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
“翩翩雌与雄”:教材以植物的繁殖与动物的繁殖、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两条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活动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对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方式以接受式探究为主。
“位置与运动”:通过观察、描述、游戏、实验、测量、统计分析等活动,引领学生发现: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用到参照物、方位和距离3个因素;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用到参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力与运动”:首先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无处不在;然后通过试验、游戏、测量、统计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弹力、重力、摩檫力。
“物质的变化”:首先在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变化分为可逆的变化与不可逆的变化的概念;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渗透化学变化的概念;最后,综合前面所学进行应用,同时渗透物质守恒的原理。
“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回顾本学期整理资料的活动,归纳总结整理资料的方法。激励学生在后继的探究活动中继续应用这些方法整理信息。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六、教学进度表
科学实验报告集锦 篇5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一)、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实验过程】
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好了。
【注意事项】
1、 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2、 便于观察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