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科技调研报告(通用5篇)

2024-09-24 05:07:15报告范文打印
科技调研报告(通用5篇)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技快速发展起来,现代科技的影响无处不在。那么人们对现代科技的看法到底是什么呢?近日,我,杨静,黄子爱,陆欣,尤蕙五个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研研究。....

  三是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单位的职工收入低下。我县在1991年将种子公司定为自收自支,将良种场、植保站、经作站(果品公司)定为差额拨款,近几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种子公司、良种场经营收入逐年下降,植保站、经作站(果品公司)根本无经营收入,仅能以微薄的经营收入或财政60%的工资拨款维持着职工基本工资的发放,部分科技人员只能得到应得工资的60%以下,自收自支单位人均实际收入7750元,差额拨款单位人均实际收入7735元,比全县上年平均收入水平分别少3094元和3109元。

  四是自收自支、差额拨款单位人心思迁,相关工作无人搞。由于工资无法保障,收入低下,原在此类单位工作的人员不安心工作,千方百计地调动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大量流失,造成某些重要工作无人搞。如县植保站、经作站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原有职工1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人,目前两站仅有人员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人,特别是在植保站无人成为空壳,植保工作完全停止,今年局里才在内部调配了3人从事植保工作。

  三、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的建议

  现行的工资分配政策与专业技术职务密切相关,个人收入与职务成正比,职务越高工资差距越大,个人收入越高,从事基层农技推广的人员是身体力行地向农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一项实用技术普及发挥效益就是他的成果和业绩,当然也写不出有高深学术的论文。但目前的专业技术评聘存在着重论文轻实绩,重学历轻能力的不足。建议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全国统考,单位在编制内自行聘任,对基层乡镇农业技术人员适当倾斜照顾的政策,较好地体现艰苦地区艰苦工作的分配政策。

  农业行业津补贴在目前的政策还少,仅有“农林水一线浮动或浮转固、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提高8%、有毒有害保健津贴”三项,而且只有农业一线浮动或浮转固纳入了财政预算,其他两项未纳入,加之收费项目的取消、财政管理改革无资金来源,完全未享受。农业是艰苦行业但津补贴比较其它行业少,农业事业人员的比较收入就少(倒数第二)。为此建议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增加农业行业的津补贴,设立农技推广津贴并纳入财政预算。对农业事业人员的劳保标准予以重新行文明确,以便基层有据可查。

  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单位要积极地按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搞活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把职务工资津贴部分活起来,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定奖惩,竞争聘任上岗,可实行高职称低聘,低职称高聘,专业技术职称终身制,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合同制,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单位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科技调研报告 篇5

  **县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份。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并付诸实施,极大激发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出现了新一轮竞相种地的热潮。在中央惠民政策的激励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业有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形势进入历史以来的发展时期。

  但从实践看,几年来,粮食产量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水稻亩产难以继续稳定增产,而且粮食品质不优,市场价格不稳,经济效益不高。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典型示范不到位、农业科技贡献率低,成为我县农业生产中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为此,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全县8个乡镇、部分村(屯),通过走访农户和科技人员,采取调查问卷及座谈讨论等形式,就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耕地面积143万亩,其中水田92.9万亩。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在发展粮食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相关部门及科技人员致力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使我县农技推广应用工作取得显著实效。

  一是以综合配合技术为主体,水稻生产得到迅猛发展。我县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份,水稻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县属第三积温带,年活动积温在2300-2500℃,无霜期120天左右,境内有大小河流27条,小型(ⅰ)水库8座,小型(ⅱ)水库4座,塘坝820座,泡泽275个,水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水稻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县从方正引进寒地旱育水稻稀植技术以来,全县上下通力协作,大作“水”文章,使水稻面积平均每年以5万亩左右的速度增长;加之农机具购买热的兴起,1996年我县被列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998年被列为商品粮基地县,全力组织实施水稻田间机械化配套工程项目,积极探索大棚育秧、机械插秧、测土施肥、机械收割等水稻生产模式。到目前为止,全县大中棚育苗面积占整个育苗面积的75%以上,全县共有大中棚2.2万栋,其中大棚4500栋,中棚17500栋,解决了秧苗素质问题,缓解了积温不足、无霜期短的问题;大力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全县机械插秧面积达58万亩,占水稻插秧面积的60%,全县拥有各类插秧机18000台,全县拥有各类收割机4500台左右,机械收割占总收割面积75%以上。随着水稻生产稀植、超稀植、宽窄行、抛秧、全程施肥等新技术的应用,全县水稻单产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610斤提高到目前的830斤;大力发展水稻优质米生产,全县90%以上的品种都采用优质米品种如沙沙泥、富士光等,实现了增产增收。至XX年全县水稻面积发展到92.9万亩,水稻总产达到8.2亿斤,占全县粮食总产的85%。

  二是以大豆垄三栽培技术为主体,大豆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大豆是我县第二主栽作物。“十五”期间重点解决大豆品质和大豆产量问题,改革传统的耕种方法,大力推广大豆垅三栽培方法,即拢体垅沟深松,分层深施肥、垅上双行精量点播。经调查采用垅三栽培比普通栽培平均每亩增产35公斤,增加经济效益84元。同时,科技人员认真研究大豆重迎茬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即施入防治大豆重迎茬药剂,平衡施肥,分层施肥,科学管理,选用抗重迎茬品种,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大豆重迎茬减产降到最低程度,每亩挽回经济损失35元。大力发展大豆小垅密植,即45cm小垅垅上双地垧保苗在35万株左右,成为大豆增产的又一途径。

  三是以玉米通透栽培为主体,青贮玉米生产取得明显成效。通过通透栽培,玉米产量由过去的亩产800斤增加到1200斤,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奠定了基础。科技部门连续几年搞了青贮玉米加工试验,亩产可达6吨以上,加工处理也形成一整套技术。

  四是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体,粮食增产幅度稳步提升。近年来,县农技推广中心投入150多万元资金和设备,健全完善了土壤化验室,增添了大量土化设备,免费为农民测土配方,至XX年共化验土样6100多个,覆盖面积20余万亩。据测算,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平均每亩地水稻可节省化肥10斤,增加产量80斤,亩节本增效80元。

  二、问题及原因

  几年来,尽管我县农技推广应用取得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从粮食生产看,存在科技贡献率低、应用水平差的问题。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不懂或不会运用科技而导致农业效益低下。在对农户调查中发现,有接近70%的农户在生产经营中仅依靠老经验、老传统进行耕作;有20%的农户能借助或简单应用农业科技进行经营;只有10%的农户才基本掌握农业科技,这部分农户大多都是经营大户,在科技方面受益较大。由于大部分农户不懂得运用科技进行经营,因而造成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较低。在水稻生产方面,据调查,全县约有10%农户育苗操作跑粗,在这个环节造成减产约67公斤/亩;有20%的农户施肥方法不正确、不科学,在这个环节造成减产约100公斤/亩;不能合理利用水源进行科学灌水的农户约占20%,造成总产量降低30%,减产约105公斤/亩。主要表现在:一是育苗及苗床管理不规范。部分地块还存在着小棚育苗,苗长势弱,根系不发达,边苗浪费多,不适合机械插秧,不便于施肥和浇水;播量过大,育不出壮苗;苗床管理不及时,造成立枯病,青枯病发生。二是施肥管理不科学。氮肥施用过晚,一次投肥过多,即浪费肥料,又对作物生长不利。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农户少,农民盲目投入过大;三是水稻选种比较杂。很难保证质量;四是病虫害防治存在侥幸心里。重“治”不重“防”,没有抓住防治时期;五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产风险依然存在。六是农机发展不平衡。机与具的配套不合理,耕地的整体深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二是从县乡科技推广看,存在面上大、作用小的问题。经了解,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渠道主要有县乡政府行政性推广、有关部门服务性推广、村级组织针对性推广和民间以销售农资为目的的赢利性推广四种渠道。几年来,我县采取每年农闲季节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创办农民技术学校、举办农技电视专题讲座等办法,给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帮助。但在具体培训推广中,却暴露出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1)科技培训效果不佳。个别乡镇领导重视不够,个别村委会为农民服务意识不强,参加培训的农户较少,影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2)农技知识更新慢。推广方式比较单一,农技咨询服务和田间地头指导不够。(3)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好。有的农村“一校两室”以及远程教育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