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科技调研报告(通用5篇)

2024-09-24 05:07:15报告范文打印
科技调研报告(通用5篇)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技快速发展起来,现代科技的影响无处不在。那么人们对现代科技的看法到底是什么呢?近日,我,杨静,黄子爱,陆欣,尤蕙五个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研研究。....

  4、积极参与科普宣传。一是积极参与市科协和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普宣传月”活动。将科技入户和科技示范中获得的经验,汇编成科技明白纸,通过“送科技下乡”活动,送到农民手中,让更多的农民接受到新技术、新成果,获得新信息。目前,送科技下乡20多次,发放科普宣传材料3万多份,赠送农业科技书300多册,解答技术问题60多个,达230多人次。二是组织科普教育工作团有关老专家和邀请外地专家在全市11处中小学、职业中专、卫校作了防震避震、眼睛的保护、饮食与健康、卫生与健康、水文、科技发展趋势与前沿等专题辅导报告30多场,受教育师生2万多人次。

  三、今后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实践证明,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服务的'做法是比较成功的,其意义在于为部分青年农民创业致富在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增强了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这对各级党委、政府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分有利的。其意义还在于为“五老”搭建了继续发挥作用,实现老有所为的新舞台,架起了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新桥梁。

  为了使科技服务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取得更大成效,发挥更大作用,我们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以期达到更好的为青年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的目的。

  一是要不断壮大工作队伍。“五老”是关工委开展工作的基本力量,离开了“五老”的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很难有所作为。同样,要做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服务工作,必须紧紧依靠老专家。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将每年从不同岗位上退下来的科技工作者,聘请为科普工作团成员,确保这支队伍不断壮大,确保科技服务层面不断扩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充分调动、保护、发挥好“五老”工作积极性。我们要通过传达文件、提供信息、组织学习等方式,使“五老”及时了解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以增强工作主动性,与中心工作相一致,与工作大局相配合,与群众要求相适应。要努力为“五老”解决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困难,确保他们顺利开展工作。要通过召开表彰会、新闻报道、情况交流等形式,树立和宣传“五老”典型,广造社会舆论,使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在工作中得到支持,在价值上得到肯定,心情舒畅地致力于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

  三是搞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不论是整体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还是具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服务,我们关工委是参谋和助手,发挥着拾遗补缺,辅助补充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是配角不是主角,既要努力不缺位,也要注意不越位。要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原则,与有关部门常联系、勤协调、多沟通,使科技服务工作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与主管部门协调一致地开展,与全市科技工作同步向前推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做出新贡献。

科技调研报告 篇4

  按照重庆市农业局的安排,我局就县、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情况及改革思路进行了较为祥实的调研,共抽取了单位样本11份,个人样本24份,其中县级单位3份,个人12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8份,个人12份,同时还查阅了县人事部门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准确反映出我县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状况及广大职工对收入分配改革的要求。

  一、我县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现状

  (一)基本情况

  县级机构现状。县农业局现有科室站13个(其中行政科室3个,事业站司场10个),编制104人(其中行政10人,机关后勤4人,事业全额29人,事业差额52人,自收自支9人)。

  现有在岗人员87人(缺编18人),在岗人员中行政人员10人,机关后勤3人,事业全额23人,事业差额26人,自收自支24人;现有人员中局领导7人,中层干部13人,行政人员2人,科技人员31人,工人33人。在岗人员中的学历,本科6人,大专28人,中专35人,技校2人;已聘专业技术职务,高级2人,中级16人,初级20人。

  农业局机关职工45人,各种工资、津补贴总额56.8万元,人均应年收入1.26万元,由于我县财政拮据,差额拨款单位(植保站、经作站)8人40%的工资、1993年工改时保留的津补贴每月129元、清凉烤火费和54名离退休人员的保留津补贴、清凉烤火费等都由单位自行解决,总需资金每年66.3万元,全年财政拨款45.4万元,资金缺口20.9万元,由于无经营收入及收费收入来解决资金缺口,职工有保障的人均年收入仅10079元,占应得收入的80%。

  县种子公司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24人,各种工资、津补贴总额32.1万元,人均应得年收入1.34万元,加上3名离退休人员的保留津补贴、清凉烤火费、养老保险单位统筹(含在职人员)等都由单位自行解决,总需资金每年40.86万元,但由于近两年种子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状况逐年下降,年经营收入解决职工工资18.6万元,缺口22.2万元,职工实际收入人均7750元,占应得收入的57.8%。

  县良种场属差额拨款,职工18人,各种工资、津补贴总额23.6万元,人均应年收入1.31万元,加上40名离退休人员的保留津补贴、清凉烤火费、养老保险单位统筹(含在职人员)等都由单位自行解决,总需资金每年44.79万元,财政每年定额拨9.8万元,但由于新城区开发占用土地、农业收入下降等原因,年经营收入解决12.4万元,资金缺口22.59万元,职工实际收入人均7800元,占应收入的59.5%。

  乡镇机构现状。我县机构改革将全县原56个乡镇精简为32个乡镇,将原每个乡镇分设的农技、农经站等农业服务机构撤销,由农技、农经、农机、水利合并组成一个机构,名称为“农业服务培训中心”(简称“农培中心”),人事、工资、工作管理全部下放到乡镇政府。

  全县32个农培中心,编制208人,其中农技、农经编制122人;现在岗农技、农经人员112人,其中农技人员62人,农经人员49人,工人1人。学历结构:本科3人,大专41人,中专65人,高中2人,初中1人;专业技术职务:高级1人,初级81人,末评26人,管理人员4人。

  乡镇农培中心属事业全额拨款,工资、津补贴总额119.44万元,人均年应收入10664元,财政拨款99.86万元,1993年工改时保留的津补贴每月129元、清凉烤火费均由乡镇政府自筹解决,因无资金来源,缺口19.58万元,人均实际年收入8916元,占应收入的83.6%。

  (二)93年工改以来各项工资、津补贴政策执行情况

  1993年工改以来,我县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尽力筹措资金保证了职工基本工资的发放,无拖欠工资的现象。一是中央及地方出台的两年正常增加职务工资、调整工资标准、晋升职务工资等政策都按时得到兑现;二是大部分津补贴政策得到执行,如“民族地区补贴、艰苦地区补贴、农林水一线工资浮转固、技术津贴”等;三是部分津补贴、福利政策未得到执行,如“保留津补贴(每月129元)、清凉费、烤火费、有毒有害保健津贴”等未纳入财政预算,“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提高8%”未执行。四是我县将植保站、经作站定为差额拨款单位、将种子公司定为自收自支单位、将良种场定为定额拨款单位,不符合中央和重庆市有关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单位各级财政给予保障的规定;五是乡镇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未享受到“劳保”。

  (三)现行工资福利政策对农技推广事业的作用或影响

  自1993年工资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工资福利政策,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实行了科学分类管理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倾斜政策等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基层农技推广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大幅度调整工资标准,拉开工资差距,农业行业特有津补贴等政策,巩固了乡镇农技推广队伍,激发了科技人员学电脑、学英语、学专业知识、争职称的热情,使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安心农业事业,服务农民,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贡献。

  二、我县农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工资、福利分配政策对基层农技推广科技术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与其他行业比较收入太低,未达到当地平均水平,仍不利于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去年全县事业单位平均工资为10844元,农林牧渔行业为8496元,比平均水平低2388元,比的卫生、体育、社会福利行业的13732元低5236元,比最少的社会服务行业的7393元多1103元,在统计的九个大行业中居倒数第二位。

  二是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乡镇偏少,在基层做实事干事业的待遇低。由于各种原因我县乡镇高中级农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少,在32个乡镇农培中心的112名农技干部中仅有高级农艺师1人,中级职称无人,初级职务就占了81人,分配与职务挂勾,职务工资差距拉大,形成了乡镇农技人员工作最艰苦反而分配收入最低的状况,无形中鼓励了一部分人为了职称而争职称,出现了高职务低水平、业绩平庸的现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