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设自查报告(精选7篇)
二是为打造我乡技能型的品牌教师,促进全乡教育质量的可持续提高,区研训中心制发了《夷陵区教科所关于实施有效教学开展目标教学指导活动的方案》,确定了6个教师团队和6个研究课题。计划通过1—2年的实验探究,探索我乡教师专业化高效成长方式,培养一批通过课题引领,有教学实践过程支撑,能形成自己突出的教学技能,且产生较好的教书育人效果的品牌教师。
三是教育科研成果有新亮点。“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教育研究获得市教育创新成果奖,三峡高中的《生物有效性教学研究》、太平溪小学的《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研究》等2个项目入围夷陵区新一年度科技进步奖;三峡高中等23所学校的27个项目先后在省、区级结题;冯家湾小学等3所学校被评为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汪宏军等9名教师获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的称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有序推进,雾渡河初中被列入全市新一轮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实验学校。东湖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效果显著,《借助网络平台,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在省会交流。《夷陵区做实教育科研促课堂高效》一文于7月2日在三峡日报上发表。
六、创新工作,形成特色,成果有广度
各乡镇、学校在努力把工作做实的基础上体现创新精神,形成个性和特色,使 “双效”活动扎实有效,异彩纷呈。小溪塔街道三中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经验,实验探索出了“突破点、带动面、分层练”的学科教学模式,收效明显。雾渡河初中以“先学后教”理念为指导,结合理科复习教学,逐步形成了以学案导学为特色的“五步”(自主复习奠基、归纳知识要点、典型范例引路、重点热点训练、个别提升辅导)复习教学模式。分乡镇中、小学尝试“先学后教”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各学段各学科教学模式。实验小学通过学习先进学校经验,教师历练常态化——上“三课”、过“三关”、接 “三招”,让每一个教师成为名师,课堂教学练习实现了“三控”:控制练习题的数量、控制学生训练时间、控制练习的难度。太平溪镇中心小学努力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52155”(5分钟导入、15分钟新授课、15分钟练习、5分钟总结反思)时间分配模式,开发了近百篇导学案。邓村乡中心小学初步探索出“目标导学、质疑点拨、分层训练、及时检测”四段式教学模式。小溪塔二小注重反思促“高效”;邓村初中集体备课“不定中心发言人”,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东湖小学推行评课新方式:让每一位教师站在不同的观测点解读课堂;分乡镇各学校扎实开展“三课”活动,青年教师上“展示课”、中年教师上“示范课”、老年教师上“满意课”,层层过关,促发展;黄花初中实施“作业当面批改”的辅导模式;鸦鹊岭中心小学初步构建出“四段”式教学模式(即辅助导学3分钟、学生先学14分钟、教师后教13分钟、当堂练习10分钟)、“三讲三不讲”高效法(三讲:重点内容讲、对学生理解有帮助的讲、利于学生创新和发展的讲;三不讲:学生一看就懂的不讲、学生讨论互学能懂的不讲、超标难懂的不讲)和“三清”式保障法(当堂清、日日清、单元清),使教学走向“双效”运行轨道。
七、后阶段打造高效课堂主要工作
以推进“双效”活动为中心,以实施“五改”为着力点,细化实化打造高效课堂工作。
一是典型带动,以点促面,推动“双效”活动向纵深发展。积极培植“双效”活动的典型学校,总结挖掘活动经验,并通过现场形式做好推介,以带动全乡各校“双效”活动的深入开展。小溪塔三小、小溪塔二小、小溪塔三中、雾渡河初中在高效课堂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为推动全乡“双效”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我们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大力推介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典型学校,以扩大“双效”活动成果。
各学科通过抓点树立学科“双效”活动典型,积极探索学科“高效”教学的课堂模型,以促学科教学双效活动的整体推进。大力树立和宣传“双效”活动的优秀教师典型,总结成功经验,提炼核心技术,形成优势资源。
二是竞赛促动,奖励推动,培育“双效”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多层次开展学科教学的竞赛活动。一是选拔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活动,使区域内的“双效”活动与外地接轨,为名师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二是广泛组织学科“四优”评比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活动以层层开展,集中展示为主要形式,注重过程打磨,全员受益。三要不断强化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教师参与的热情。
三是加大课堂教学细节的研究和指导力度,加大本土优秀资源的整合力度,物化“双效”活动的成果。依据“双效”活动方案,扎实做好第二阶段各项工作的指导。一抓学习。主要是抓好外地优秀资源的吸收,内化和转化工作,逐步使“双效”活动成为学校与教师的自觉行为和艺术追求。二抓打磨。围绕“五改”开展精细化的研究和实践,教研活动围绕教学问题和效益展开。三抓创建。主要是抓“高效课教学教师(暂定名)”的创建,为第三阶段组织考评做好基础性工作。
课程开设自查报告 篇6
根据《高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生作息时间的通知》(高教字【20xx】16号)、《关于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的通知》(高教字【20xx】6号)和《关于对我省中小学开设国家课程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晋教督【20xx】3号)文件精神,结合教育局4月26日会议精神,我校迅速行动,本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就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安排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作息时间检查情况
我校能严格按照市教育局作息时间的安排,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6小时。
二、学校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检查情况
1.我校能按要求严格执行高平市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并能按照《高平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基本开全课程,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保证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存在的问题
(1)课程表中存在的问题
①学校部分班级不按课程表安排教学,有增减课程上课现象。
②学校语数学科安排超课时(三至六年级实际上课语文多1节,数学多2节,一、二年级数学多1节),体育、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安排不足课时。
(2)实际上课中存在问题
①部分班级虽能严格按学校要求进行课时安排,但实际教学中一人代双科或多科教师存在挤占、挪用现象。
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严重不足,受客观条件限制,学校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无微机室),写字学生无教材也不能很好开设。
③学校科学实验操作课开设不规范,档案资料不健全。
④个别学校部分年级教师家庭作业布置较多,作业总量超时。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没有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来认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我镇地处东部山区,虽然并校后部分资源得以互补,但教师年龄总体老化,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
3.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配备不合理,难以胜任各专业学科的教学,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学,专业人才匮乏,虽然学校尽力依据课程方案设置课程,但有些课程只能是开设,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虽然学校也尝试进行大堂上课,但由于合并前学生各方面知识参差不齐,效果并不如人意。
4.当地的人文、历史、经济特色不明显,较难彰显特色教育。我们的特色教育正处于刚起步阶段。
5.音体美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还没有一套成型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四、整改措施
1.针对我校检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校召开了包年级领导会议,要求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加强课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并立即行动起来,凡不符合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要求的班级,不折不扣统一执行市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安排和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2.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严禁加班加点打疲劳战。
3. 注重教师备课,尤其是音体美、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开全开足课程,尽最大努力开好课程。
4.注重实验操作及实验类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