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能手事迹材料(精选26篇)
一、工作兢兢业业
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每天工作的信条。平日里我不肯错过每一次听课学习的机会,不管是哪个级别的课,我都会用心听,用心琢磨,”取之精华,摒弃糟粕“,消化、应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我还积极争取每一次做课机会,因为,每做一节研究课,评优课,观摩课,对自己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学上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并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学习新课标及现代新的教学方法,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自己是值得信赖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人。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喜欢上自己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越来越好,受到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好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为此,在工作中我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注重翻阅各种教学刊物,将好的经验与构思用于自己的教学中。我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努力尝试分层教学,为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尖子生注重讲解知识的联系,运用变式教学开发逆向思维,迎合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尖子更尖。学困生注重双基的落实,同时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作业面批、个别辅导、情感鼓励等等,使他们体会到分层不等于被放弃,而是有针对性的提高,增强了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明显提高。
在教学改革的同时,我持之以恒的主动学习教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努力探询适合各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而且学中有变。本学年我担任高三化学教学工作,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研究考钢,分析考题,激励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是我每天必做的工作,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和老师们的认可,学生成绩在全市模考及高考中得以体现,基本完成高考任务。
二、教学勇于探索
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在X些人的印象中,以为就是翻翻书报、查查资料、写写论文。其实,教科研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创新工作,它首先需要的就是一种对学生的真诚关爱、对事业的满腔热忱,它更需要一种夜以继日的勤奋,一种锲而不舍的耐力,一种不断探索的执着。自从任班主任以来,我更深知肩上的责任。如果把学校比作一座大花园,那怎样让这座大花园一年四季春色满园呢?其源头活水自然是教育科研。几年来,在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家务劳作之余,我勤于收集各种与教科研有关的'资料,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科研实践。一叠叠资料,浸透着我执着追求、孜孜不倦的汗水。随着一篇篇论文的完成、发表,一堂堂好课的开设、展示,我也向研究型教师迈进一大步。
三、累累硕果——激励我不断前行
1、20xx年,论文”依托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表在”宁夏教育“一书中。
2、20xx年,被灵武一中评为”优秀教师“。
3、20xx年,论文”构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在全国课改成果评比中获三等奖。
4、20xx年,辅导学生在全国化学竞赛宁夏赛区获三等奖。
5、从20xx年至20xx年多次被评为”教学能手“。
四、提高素质——探索班级新模式
在工作中,我时刻没有忘记自己要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因此,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的书籍,并自费购买了很多与自身专业有关的书籍,并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营养,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且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做到勤专研、善思考、细研究,不断的提升自己,丰富自己,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与提高。作为教师也是在不断学习中进步,在不断进步中成长,只不过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要快,因为”学生等不起“,所以”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是我们今后从事教育教学,搞好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勇于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班级章程》、《学生在校行为规范》等,在学生中树立起客观、公正、公平、积极的形象;充分发挥班干作用,建立完全自主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关爱每一位学生,积极帮助,激励学生去改正错误,努力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创新管理,所教班级在纪律、学习、卫生等方面成绩斐然。
从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领悟了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回顾走过的路,我只想说:唯一欣慰的是我问心无愧,因为我一直在奋斗,一直在努力。
技术能手事迹材料 篇6
我1988年从军队复员,义无反顾选择了东轻熔铸分厂铸造工这一艰苦而光荣的职业。二十年的风雨春秋,高温烟尘,高强度劳动,复杂尖端的铝镁合金铸造,震撼着我的心灵,陶冶着我的情操,使我由一名普通铸造工成长为铸造工区工长和首席高级技师。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铸造工,必须注意学习和工作积累,必须要关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向身边的人员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这也是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学习和解决技术难题,对我来说,没有比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更让我兴奋的了。一次,在工作中,我发现在铸造高镁合金和锻件时,铸锭中经常出现氧化膜和化合物,造成很多工艺废品,导致成品率很低,这让我寝食难安。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几乎翻阅了图书馆的全部有关铸造的资料,并与技术人员反复交流。我终于发现,高熔点元素质点多和金属化合物聚集就是产生废品的根源,我真是喜出望外,几乎整夜都难以合眼,早上不到6点我就来到单位,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给技术人员,觉得问题有可能很快得以解决,但却事与愿违,因为解决这一难题还要合理控制工艺参数,而生产的现实状况不允许我们反复试验,我们只能从理论上推算,一遍又一遍地翻阅以往的技术数据,对比,推算,我们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努力,终于确定了自认为比较成熟的试铸方案。从铸造到送样进行得都跟以往没有什么不同,但等待探伤结果的过程却显得比以往难熬,时间好像一下子放慢了脚步,我尽可能把自己投入到其他的工作中,来缓解我紧张的情绪。一天后,技术人员通报我探伤结果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此炉探伤成品率比以往惊人的提高了10个百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了进一步工艺调整,现在a级探伤成品率基本稳定在95%左右,仅此一项年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达近百万元。我制定的《铝镁合金a级探伤制品优质操作法》,被哈尔滨市授予十佳优质操作法。多年来,我先后完成或参与了《高温雨季铝镁合金铸造质量预防措施》、《超大规格圆锭防裂纹办法》等16项铝镁合金铸造理论成果和实际操作成果。
我们铸造工区有员工67人,承担着方、空、实、锻四大类150多种合金、50多个规格的铝镁合金毛坯铸锭铸造任务。人员少任务重,我就在八台铸造机之间来回组织铸造开头、收尾。一些难干的合金对新人来说操作难度比较大,我就手把手的教。特别是在航天、航空、舰船等军品生产方面,我尤其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首席技师的重大责任。
国家一号工程需求的7系某合金超大规格铸锭成型困难,堪称铝合金铸造的禁区,目前只有美国、德国、俄罗斯少数几个国家可以生产。我抽调工区内的精兵强将,同工程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探讨,在裂纹面前不灰心、不退却,科学调整化学成分和工艺参数,经过二十多天的连班加点、摸爬滚打,获得试铸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需求,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具备批量生产该合金能力的国家。
要赶超世界铝加工熔铸技术先进水平,巩固提升在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地位,首要的是要持续不断的开展技术创新。高镁合金长方锭铸造表面拉裂,是公司目前现有工装上的一个技术难题。我们通过对结晶器、金属温度、润滑方式等参数进行攻关,解决了拉裂问题,减少废品上百吨,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班组是生产的前沿阵地。为了强化班组管理,我根据工区青年人多、独生子女多,面对苦脏累险的工作环境存在懒、散、麻的实际情况,把开展星级管理、发挥两个作用、实现三化目标作为班组建设的重中之重,有效激发了青年员工的积极性。
星级管理就是把班组的产量指标、废品降低量、材料消耗、安全生产、文明纪律作为五个考核单项,每项达标就挂上一颗星,每月评一次,获得5颗星为金星班组,获得4颗星为银星班组,给予奖励并拉开档次。以此作为年度评选先进班组的依据,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