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精选5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篇1
实验名称:网络应用综合实验
所用仪器材料:能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一台套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上网浏览、检索、下载网络资源的基本方法;
2、掌握E-mail的申请及应用;
3、了解网络配置与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
4、掌握WINDOWS共享目录的使用与简单局域网的组建方法;
5、了解简单的网络命令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INTERNET的基本操作及WWW的基本应用;
2、网络资源的获取;
3、E-mail的申请及应用;
4、WINDOWS共享目录的使用与局域网的组建。
5、简单的网络基本命令使用。
三、实验步骤
(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
四、思考与总结
(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篇2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
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
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
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
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
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
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
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
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
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
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
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
8.WINDOWS7的基本操作;
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
(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
四、思考与总结
(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篇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局域网的组网方式以及双绞线的两种制作规范;
2、使学生掌握RJ-45头的制作,以及网线连通性的测试。
二、实验环境配置
RJ-45头若干;双绞线若干米;RJ-45压线钳一把;测试仪一套。
三、实验原理
1、双绞线(TP:TwistedPair)
a)也称双扭线,是最常见的一种传输介质。
b)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线组成。
2、为什么两根线要扭在一块?
c)当传输差分信号时,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因此可以程度上降低信号干扰。
3、双绞线的分类
d)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ldedTP)距离很短时,传输率可达100Mbps~155Mbps。
e)屏蔽双绞线(STP:ShildedTP)铅包裹,减小辐射。100米内传输速率可达155Mbps。
4、UTP优缺点
f)缺点:对电波干扰敏感性较大,电气性较差。g)优点:直径小,重量轻、易弯曲、易安装、价格便宜。
4、双绞线导线色彩编码白蓝、蓝白橙、橙白绿、绿白棕、棕
5、双绞线的连接方法:直通线缆水晶头两端都采用T568A标准或T568B标准。交叉线缆一端采用T568A标准,另一端采用T568B标准应用场合
四、实验过程(步骤)直通UTP线缆的制做交叉UTP线缆的制做网线的连通性的测试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利用压线钳剪线口剪出相应长度的网线。
第二步、剥掉双绞线的灰色保护层。将线头放入剥线专用的道口,稍微用力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
第三步,把4个线对的八条细导线逐一解开、理顺、扯直,然后按照规定的标准排列线序。
第四步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口把理齐的线缆顶端剪整齐(1.5cm)。
第五步、把整理好的线缆插入水晶头。第六步、把水晶头插入压线钳的8P槽内压线。第七步、利用网线测试仪进行测试
主测试仪:1-2-3-4-5-6-7-8-G
远程测试仪:1-2-3-4-5-6-7-8-G(直通线)远程测试仪:3-6-1-4-5-2-7-8-G(交叉线)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了解局域网的组网方式以及双绞线的两种制作规范;2、掌握RJ-45头的制作,以及网线连通性的测试。
六、实验心得
在利用压线钳剪线口剪出相应长度的网线时要注意方向,钳口要和线口垂直。
剥掉双绞线的灰色保护层时要小心剥掉,以免破损了内部的铜线。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时,要轻轻的转到一周,这样效果更好。
把整理好的线缆插入水晶头时,要保持好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篇4
实验时间:20xx年x月x日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一般实验:
3、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 3、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 3、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注解: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上机实验:
3、1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3、2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
3、3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4程序运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4、1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注解: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3、1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3、2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
3、3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4程序运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4、1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篇5
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x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
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x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
(1)Windows x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2)原始硬盘(或U盘)一个,目标硬盘一个。
(3)或者可用U盘(或其他移动介质)和软件R-Studio_5.0和winhex安装包。
四、实验内容:
(1)熟悉R-Studio的操作界面和该软件的使用,掌握该软件的数据恢复方法,并运用该软件按步骤对硬盘或优盘进行逻辑层数据恢复。
(2)熟悉Winhex的操作界面和该软件的使用,掌握该软件的数据恢复方法,并运用该软件按步骤对硬盘或优盘进行逻辑层数据恢复。
(3)体会软件进行 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的运行机制,并进行比较不同的数据恢复方法和原理。
五、实验步骤:
(一)使用r-studio软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