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互联网调研报告(精选6篇)

2024-09-24 05:09:46报告范文打印
互联网调研报告(精选6篇)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今天发布调研报告显示,九成以上大学生和白领群体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互联网。此外,中学生和城市务工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也超过了80%,县城民众和城市中老年群体的使用率为70%左右。....

互联网调研报告 篇1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今天发布调研报告显示,九成以上大学生和白领群体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互联网。此外,中学生和城市务工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也超过了80%,县城民众和城市中老年群体的使用率为70%左右。

  XX年2月,零点调查对中学生、大学生、白领群体、城市中老年群体、城市务工人群和县城民众六个群体的信息获取渠道及主要的互联网活动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采用入户访问、拦截,访问、在线调查及电话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回收有效样本10720个。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和白领群体互联网使用率已经接近100%,中学生和城市务工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超过80%,县城民众和城市中老年群体的使用率也在70%左右。而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九成以上大学生和白领群体(96.4%,90.7%)、半数以上城市务工人群和县城民众(58.7%,53.7%)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互联网,即使城市中老年群体中也有四分之一(25.4%)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互联网。

  在互联网的使用时长上,调查发现,大学生和白领群体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6小时(白领群体6.3小时,大学生6.1小时);县城民众和城市务工人群的使用时长分别为3.6小时和3.5小时;中学生和城市中老年群体的日均使用时长也接近3小时(中学生2.8小时,中老年群体2.4小时)。

  而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调查还发现,民众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长也在逐渐增长,有赶超pc终端之势。其中,数据显示,城市务工人群、中学生、大学生和县城民众四类人群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间已经超过pc终端。

  对民众主要的互联网活动进行研究后发现,目前,互联网已经深度介入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群体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活动主要有获取资讯、学习工作、即时沟通、网络社交及各类休闲娱乐。

  在pc终端上,白领群体、城市中老年群体、大学生、城市务工人群和县城民众五个群体最主要的活动是“获取资讯和学习工作”。其中,白领群体、城市中老年群体和大学生提及该项的比例分别高达85.8%、82.1%和81.4%。

  而在移动终端上,虽然“即时沟通和网络社交”以及“看视频和听音乐”等活动提及比例较高,但“资讯获取和学习工作”也是民众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的重要活动。特别是白领群体(71.2%)和大学生(69.5%),分别有七成左右在移动终端上最主要的活动是“获取资讯和学习工作”。

  研究中还发现,民众信息源也趋向集中,主要是通过主流门户网站、网络论坛和社交平台获取资讯。

  一些主流门户网站,如“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和“凤凰网”等,是各群体民众获取综合类新闻信息时的主要来源;“贴吧”、“天涯论坛”和“网易论坛”等网络论坛以丰富性和互动性见长,也是各群体多角度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当各群体需要获取科学或专业类信息时,“豆瓣网”、“知乎网”、“果壳网”和“各类公开课网站”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微信和微博作为强势兴起的社交平台,也逐渐成为民众重要的网络信息来源。

  报告分析认为,微信以强关系为基础,具社交优势,朋友和家人的近况消息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微信上的新闻资讯也受到各群体较强关注,城市中老年群体(70.6%)最喜欢浏览的微信内容是“新闻资讯”,白领群体、大学生、城市务工人群和县城民众均将“新闻资讯”排在第二位。

  而微博用户间则呈现出弱关系的特点,亲朋好友的近况消息不如在微信上那样受关注。在微博上,民众更多关注的是各类新闻资讯。调查显示,六个群体最喜欢浏览的微博内容都是“新闻资讯”。近八成(76.7%)中老年群体最喜欢浏览的微博内容是“新闻资讯”,白领群体(67%)、大学生群体(66%)和县城民众(61.9%)中最喜欢“新闻资讯”的比例也都超过了六成。

互联网调研报告 篇2

  互联网金融调研报告怎么写

  互联网金融概念自20xx年以来一直被热炒,它以其一贯生猛的营销方式强势介入人们的日常金融活动之中,让人耳目一新,它不仅是改革开放后的一大创新,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金融,迫使传统模式的创新,带动经济向前发展。为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地位,了解和分析广大人民群众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和态度,掌握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面临的障碍,我们特在纪念邓小平逝世100周年之际开展互联网金融的调查。

  互联网金融,仿佛在一夜春风之后,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但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为何会产生,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调查,有了一些收获。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就其内涵而言,涉及货币信用化与虚拟性流通,就其外延而言,拓展到互联网的各种运用。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本质上并未改变金融的属性,只是对金融的构成要素进行了重构,是对传统金融业的一次革新。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崭新的金融模式有着深刻的产生背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既出于金融个体(主要是指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对于降低成本的强烈渴求,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的有力支撑。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金融管制的放松。而全球主要经济体每一次重要的体制变革,往往伴随着重大的金融创新。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值互联网金融潮流兴起,在传统金融部门和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发生深刻变革。

  一是互联网化。随着wifi,3g等技术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趋势非常明显,有线电话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也融合进来。移动支付将与银行卡、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方式进一步整合,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和以任何方式进行支付。

  二是行业融和。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互联网业、金融业和电子商务业之间的界线日渐模糊,行业融合日渐深入,已经形成新的“互联网金融”蓝海,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在支付、结算和融资领域内的种种“举措”,给银行的传统经营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三是技术为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依托,尤其是数据产生、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和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的有力支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庞大的数据量。云计算和行为分析理论使大数据挖掘成为可能。数据安全技术使隐私保护和交易支付顺利进行。

  四是网络交易。自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进入我们的生活,通过互联网做交易开始变得更加普及。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被大多数的人所熟知,近一半以上的人都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交易,目前大多数的人对互联网金融的一些营销方式还是比较满意的,互联网金融的支付快捷便利,带来的收益较储蓄高,企业融资成本大大降低,融资速度快,这些让互联网金融的未来看起来一片大好,但是由于它目前正处于幼稚期,也暴露了很多缺点,

  一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进行数据的传递、存储、处理和使用,有可能面临因设备问题和人为问题带来的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近期出现大批互联网贷款公司出现挤兑、骗贷、跑路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二是虚拟金融服务引起的洗钱、非法集资等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在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由于交易对手身份确认、信息不对称等,增加了业务的风险判断和管理风险;互联网金融高效便捷的金融产品虚拟交易方式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滥用,为洗钱、非法集资等不法活动提供便利。

  三是监管法律法规滞后缺位引起的法律问题。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方面的监管和适用的法律存在空白和灰色地带,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于市场发展。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呈现多元化,涵盖全部金融子领域,对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无时空限制、客户范围广泛,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则会造成大面积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系统性风险。我们调查的人群中就有人被欺诈过,一半的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欠缺,所以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要加强互联网法制建设,制定互联网管理的基本法,明确互联网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网络运营商、网络用户、信息服务企业和信息发布者等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建议金融机构和从事网络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加强技术防范、人才培养、内部控制和风险预警,建设数据备份中心,建立网络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确保网络金融安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