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调研报告(精选26篇)
环境调研报告 篇1
根据人行要求,我联社对自身农村支付结算手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现状
(一)目前情况
1、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
09年“新一代系统”上线以后,联社陆续为全辖16个营业网点开通了“农信银”业务系统和“农民工特色终端”业务,办理全国农村信用社异地卡、折存取款和查询业务,全国各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的小额取现业务。今年向人行提交了乡镇网点 信用社、 分社、 信用社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的申请。介入后,将实现县级、乡级营业网点之间的业务畅通。提高小额支付系统利用率,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财政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农民养老金发放等业务,让农民切实享受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快捷和方便。
2、现代化支付手段建设。截止4月底,联社共发行银行卡66154张,其中在农村地区发行42984张。在全辖8个乡镇信用社驻地,均安装了自动取款机,提供24小时金融服务。在距离信用社驻地较远的乡村安装17台农民自助服务终端,解决偏远地区农民金融需要。今年以来,积极贯彻人民银行指示精神,为完成“双百”目标,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农村客户提供足不出户的取款、转账、余额查询服务。截止4月,共审批通过41个乡村服务点,其中28个已经安装到位。在服务点内开展刷卡有奖活动,提高客户用卡意识。向农村个体商贩,中小超市、烟酒门市经营者等客户群体,推广手机银行(短信版)、个人网银等现代化支付结算手段。
(二)成绩与问题
从各项支付手段的使用情况来看,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因为安装时间较长,已经为当地农村客户接受,使用较多。财富在手卡因为使用简单,可以满足随时随地金融转账需求,也越来越多的为大家接受。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虽然均设在了交通便利的乡村超市、副食店、卫生室等地方,但由于农村客户持卡人数低、刷卡意识淡薄,担心银行卡丢失,无随身携带银行卡习惯,记不住银行卡密码等原因,即使有刷卡奖励,仍然使用不多。截止4月底,28个服务点中仅有2家发生了取款业务。个人网银在农村青年人员中,能够得到较多使用,但对于岁数比较大的客户,掌握起来非常困难,使用情况也不是很理想。
二、推广中存在的困难
从目前工作情况看来,困难主要存在于两方面。
一是客户对新支付手段的接受存在困难。农村客户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比较慢,农村年轻客户虽然接受快,但大多在外打工,在家的多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员。他们思想观念还是比较陈旧,习惯使用存折,能看到账户信息,信任网点,习惯到信用社网点办理业务,因此,对新的支付手段的接受存在抵触。
二是业务成本问题。由于新推广的业务不能为广大客户接受,使用率低,导致很多投入得到到应有的回报,造成很大的成本流失。例如,在一台农民自主服务终端的成本大约在2万元,工作人员每月补助1500元,一台POS大约500元,再加上各种辅助设备,开展的刷卡有奖活动成本等,但收效甚微,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因此,除农村信用社外的其他商业银行很少涉足农村支付建设。
这两方面的困难,阻碍了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及完善的步伐。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进度,争取“双百”目标的`实现,今后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
一是扩大刷卡有奖的影响范围。自4月份开始,联社在助农取款服务点内开展“取款乐无忧,刷卡拿大奖”活动,中奖率100%。活动开展以来,收效不大。5月份以后,在下属网点、乡村服务点、行政村显著位置张贴海报,利用农村集市发放传单等方式,提高活动影响力,创造高涨的活动氛围,带动农村客户刷卡。
二是加强新业务、新知识的讲解。组织员工深入基层,利用农村集市,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在网点设立咨询台,随时接受客户咨询,增强农村客户对新业务、新知识的了解,提高其使用率。
三是完善考核,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健全考核方式,在侧重负向激励的基础上,加强正向激励,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环境调研报告 篇2
一:调查目的
1、了解环境工程等环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2、在了解就业情况的前提下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出初步规划。
二:调查方式
走访、探讨、记录、问卷调查等。
三:调查人群
身边的大学毕业生、暑假做兼职的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时间
五:分析结果及调查总结如下: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正式启动,第一批环境工程专业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清华大学等高校诞生。然而到1999年,在全国高校中开设有环境工程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就达120多所,此外还有些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多年以来,“就业难”一直困扰着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连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有这样的困难。每年大量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绝大部分学生不得不挤身于其它行业。这种“前景看好,现实堪忧”的状况让不少在校环境专业学子忧心忡忡,在社会上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环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走向剖析。
环保职业被人们评为了加强21世纪最热门的职业,但是在目前红红火火的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环境专业人才受到冷遇,这是因为在具体的环境治理行业,往往投入大于产出,赢得微小,除环保咨询业务与环保技术服务业每年的近期亿元人民币的盈利外,其他行业普遍处于亏损的状态,因此,与此相关的环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是叫好不叫座,很多同学入学前觉得该专业一片光明,入学后才发现哀鸿遍野,都说工作不好找。通过调查的情况来看其就业形势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工作好找,待遇不高。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对口走向无外乎有三种:吃“财政饭”的,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和科研单位;“吃效益饭”的,需要解决污染问题的工矿企业以及真正吃“环保饭”的环保公司。从当前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情况来看,真正能进入政府环保部门、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毕的竟是少数。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的影响,这些单位在人事编制和指标控制等方面存在着重重障碍。
环境类岗位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一般设计院招聘的环境工程师,都要会注明需要5年以上设计工作经验。而且,因为该专业的毕业生每年的增长数目可能大大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因此,毕业生在入行前必须接受较低的薪资水平。如果正确地认清形势,加上努力学习,这个行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好。环境科学涉及面广。加上“绿色科技”的兴起,可从事的行业非常广泛。一旦环保人才走俏,年轻的“环保板块”能够像曾经的IT业、投资银行业一样打造一大批成功的“绿色”金领人士。
下面根据不同的岗位类型做具体阐述:
1、对技术类岗位来说学习能力更重要。
目前环境工程主要工作方向还是水处理,垃圾处理,烟气处理,也就是通常所说三废处理,水处理分污水和给水处理,涉及行业门类较多,目前就业适用面较广,烟气处理是目前最热门与抢手的,薪水很高。环保行业的概念比较广,有环保管理,如环保局和环境监测部门;有环保设施运营,如水处理站,各企业环保监督管理部门;有环保工程公司,做工程承包;有环保设备生产制造,如专业设备制造厂;有环保技术咨询,如设计院和环保技术公司。
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依照行业发展趋势,首选在外企做环保技术支持和项目管理,其次选择做研发,最后才是在企业内部做环保管理。这样选择的道理是,在企业做运行成不了大气候,你做了10年的运行又能怎样,充其量也就是个调试高手。
根据我们对环保行业的调查,认为做技术咨询和工程管理是本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事实上,大多数已进驻中国的外企也是在这两个方面有着巨大的技术优势,盈利情况也很不错。这些企业对高级人才的招聘普遍要求具有大型项目管理能力,对应届毕业生在管理方面的素质也相当看重。因此,不愿意脱离本专业而有志于做技术的同学,可以从现在开始自学“项目管理”等课程。另外可以多接触行业杂志,他们会带来更多更流行的技术和理念。如果能有去一流企业实习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