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调查报告(精选5篇)
关于运动调查报告 篇1
该校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界水平为标准,认真落实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的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依法辞退教学水平低,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
国家国民体质研究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何仲凯认为,经常运动的青少年之所以越来越少,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他指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甚至还会产生喜欢运动的孩子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
有这样一种说法:态度决定一切,而学生对兼职的态度究竟对他们兼职的取向有多大的影响呢?有80%的大学生对兼职持接受但不支持的态度,而剩下的20%便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样看来大学生兼职的情况不容乐观。而亲友对学生兼职的态度有48%的表示赞同并鼓励,44%的可接受,但不支持,仅有8%的是坚决反对。看来亲友们并不十分反对兼职,他们大多认为兼职是一种锻炼孩子的方式能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吸取经验,而少数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大学还是应以学习为重,不应该进行什么“社会实践”而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他们坚决反对。
“国家早在20xx年就提出过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是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中小学生并没有相应的锻炼时间。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贯彻力度不够,究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体制。” 何仲凯说。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养成运动习惯青少年将受益终身
去年9月发布的《20xx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持续下滑的趋势虽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继续缓慢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学生群体中,肥胖、视力不良等问题依然严重。具体而言,7~12岁的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40%,大学生近视率更是超过80%。
此次调查也显示,73.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差”。
打暑假工和做兼职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首选。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除了赚点小钱,减轻家庭负担;而且学会接触各类社会人士,丰富社会经验;不浪费空余时间,理论结合实际,也是为今后工作打基础。
如何才能让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调查中,受访者首选“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71.7%),其次是“改进体育教学模式,使其更具有吸引力”(62.7%),排在第三位的是“扩建公共体育设施”(58.4%)。
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政府补贴公共体育设施,使其更便宜”(48.4%)、“增加学校体育课的数量”(48.2%)、“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45.5%)、“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41.5%)、“组建青少年运动社团”(39.1%)等。
北京市海淀区的田女士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她家住在某高校里,操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她每天都会和10岁的儿子一起打乒乓球、慢跑、散步。她认为,孩子都有喜欢玩耍和运动的天性,家长要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经常运动的习惯。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性格养成都有好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指出,家长的利益选择对孩子是否参加运动的影响很大,家长既想要孩子健康,又想要孩子学习好,两者冲突后势必有一个权衡和利益选择。他通过一项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在全国中小学里面,有70%的家长和学校校长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真实地反映出家长和学校在体育教育观念方面的缺失。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毛振明指出,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存在滞后性,即青少年体质的`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所以家长和学校就不会马上因为青少年体质出现问题而重视培养他们的锻炼习惯。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会在老年阶段演化为各种病症,比如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指望它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要解决青少年运动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建设包括体育教师培养等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制度;其次,学校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增强趣味性,上体育课不能只是为了通过升学体育测试,还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切实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最后,整个社会也要改善运动环境,给青少年提供更为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和时间。” 毛振明说。
哪些运动适合青少年广泛参与?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球类运动”(79.1%),排在第二位的是“跑步”(74.7%),排在第三位的是“游泳”(60.2%)。
我从四岁开始就戴上了眼镜,因为我的眼睛患了弱视和散光,从此,电视、电脑就与我划清了界限。即便如此,我在七岁时还是患上了近视。我的周围,患近视的同学很多,因此我很想弄明白他们又是为何患上近视的。于是,我对小学生近视原因进行了调查。
关于运动调查报告 篇2
最新的研究显示多做运动,能够缓解整天呆在办公室里的压力,增加对脑部的供血,使得头脑更加灵敏,有助于从紧迫感中释放自我,从而提高工作欲望和能力。现在很多公司都开始组织健身了,不管是与邻近的健身场馆合作,还是在办公室里面安放跑步器,反响很不错。除了一点:要想得到最好的.效果,有时候还得求助于专业教练。
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人不做运动。当被问及原因时,回答出奇地一致:“没时间啊!”而今的24小时好像要比以前短得多。当人们工作了8-12小时以后,就根本没有时间做运动了,尤其是需要匀出精力照顾家庭的办公室男女。如果这正是你的真实生活,看看下面的建议吧,它们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之余得到理想的活动。
深呼吸停下你手中的工作,然后做10次深呼吸,时间以越长越好。吸气的时候,最好想着自己的每一块肌肉都在呼吸,在呼气的时候,尽量放慢速度,想象压力离自己而去的感觉。
伸展运动站起来,把手伸向天花板,然后弯腰,让手指尽量接近脚趾。大腿的肌肉在长时间的坐姿之后会绷得很紧,所以一开始很难做好这个动作。然后,把左臂绕到头后面,拉紧右肘然后放松。换一只手再做一遍。慢慢地,从前到左,从左到后,从后到右,从右到前转头一圈,感受一下舒展的感觉。最好在深呼吸的同时做这套动作。
少量运动如果可以在5-10分钟之内做一些诸如不很激烈的跳绳运动,或者是绕着街道抑或是停车场一段小跑的话,你会发现即使是这样小的运动量也可以让你感觉出奇的好,甚至会有变得更年轻的感觉!
关于运动调查报告 篇3
一、研究目的
由于疫情突然来袭,很多小区进行封小区管理,老师们组织学生们按时上网课,按时候交作业。除了学习以外,老师倡议同学们要劳逸结合,开展多样的运动,增强体质。可是有的同学不积极做运动,于是我做了一个调查,看看同学们做运动的具体情况。
二、研究背景
调查时间:20xx年3月24日
调查范围:同班同学
调查方法:打电话进行采访同学,问卷等方法。
三、研究情况与整理
我随机对三十名同学进行了采访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
(1)三十人中,二十四人占其中的百分之八十,积极开展运动,他们中有的在垫子上踢键子,有的做简单的体操,有的做仰卧起坐或俯卧撑,有的做武术动作,还有的借助动感单车或跑步机进行运动。很明显,积极参与运动的人多,大多数同学坚持运动。
(2)三十人中,六人,占其中百分之二十,没有开展运动。进一步了解原因可知。原因一:他们学习之外的时间都在看手机。有的是玩游戏,有的是刷视频。有的时候竟然会“废寝忘食。原因二:他们没有意识到增强运动的重要性。增强运动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更重要的是可以强身健体,拥有好的`体质,可以少生病,特别是疫情期间,保持运动习惯,增强体质是至关重要的。显而易见,他们没有开展运动,长期与手机相伴,长此以来,他们的眼睛也会坏掉的呀!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