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查报告作文合集(通用32篇)
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
您好!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孩子终生受益。因此,学校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目的是更清楚地了解孩子们目前的习惯,从而针对孩子的具体表现,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习惯。您的配合对我们很重要,请您根据您的孩子在家表现情况如实填写。请在相应的答案上面画∨。
1、读书姿势(A)正确 (B)有时正确 (C)不正确
2、写字姿势(A)正确 (B)有时正确 (C)不正确
3、爱惜学习用品(A)做得很好 (B)做得一般(C)不好
4、作业工整(A)保持经常(B)有时好,有时不好(C)不好
5、阅读课外书(A)每天坚持读 (B)有时读,有时不读(C)老师让读时就读,否则不读。
6、背诵(A)除老师布置之外,还能背诵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B)坚持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C)连老师布置的内容也很难完成。
7、字典(A)有(B)无(C)
8、其他工具书(A)有(B)无
9、查字典(A)勤查(B)有时查(C)从来不查。
10、主动识字(A)有主动识字的意识(B)没有主动识字的意识
11、口算能力(A)强 (B)一般 (C)差
关于调查报告作文合集 篇23
调查时间:
20xx年2月21日
调查范围:
小区内
调查人员:
一、污染现状
花坛里,铺满了绿草,可花丛中、草坪上,落满了塑料袋,一袋袋的垃圾聚集在一块儿,好不美观。夏天,气温升高,那一袋袋垃圾散发出的恶臭更是强烈,让路过的行人都忍不住掩鼻。
居民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主要问题
(一)每次出门,总会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随手提着大包小包的垃圾,直接丢在草坪上,仿佛已习以为常。其实垃圾桶就在十几米外的一个地方,多走几步路都不行吗?
(二)小区里的清洁工非常懒惰,并且素质很不好。清理垃圾时,总时将垃圾袋扫走,一些碎纸屑、烂菜还是残留着。清洁工最讨厌人们乱扔垃圾,那样会带给她工作上的许多压力。有一次,草坪上垃圾太多,她竟然将附近的居民们骂了个狗血喷头,
(三)小区内开了许多超市,一共有六七家。居民们经常会去采购,但往往都很不注意卫生。手中的零嘴吃完了,可乐喝完了,包装袋、饮料袋随手扔在草坪上。
三、建议
(一)可以在小区里的绿化带中多立几块标语牌,让居民们都自觉一些,乱扔垃圾的现象一定会减少一些。
(二)在小区里的居民楼旁再安置一些垃圾桶,这样既可以给居民提供方便,又能减少垃圾污染现象。
(三)喝完的可乐、饮料与牛奶箱可进行回收,不用乱丢。
(四)用完的一次性筷子、瓶盖等废品都可做成装饰品,挂在墙上,不仅让废品有了利用的机会,而且房间里充满了环保气息。
(五)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换个稍微勤劳点的清洁工,或者再多找几个清洁工清理小区。
(六)让各家超市停止营业,特别是那些没有营业执照的超市。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为了地球的将来,而制止污染。让世界多一份新鲜的空气,花朵会开得更灿烂,世界将会多添一份绿意。
关于调查报告作文合集 篇2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二、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后、后人员外出务工或经商的达%以上,农村中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了解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状况,查找问题,提出建议,指导工作,课题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绝大多数分布在xx个镇,极少数分布在双龙湖、双凤桥、悦来、回兴、两路、王家x个街道。据统计,截至今年x月底,全区共有xx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x人。从年龄上看,x-x岁农村留守儿童x人,x—x岁农村留守儿童x人,x-xx岁农村留守儿童x人,—xx岁农村留守儿童x人;从入学情况看,x—x岁的农村留守儿童x人已入幼儿园(学前班),x—xx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只有x人辍学。
xx区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生活现状调查汇总表见附件
二、主要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力度比较薄弱
从调查统计情况看,我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类型主要是隔代监护型和亲朋监护型两种。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约占%左右,由叔伯姑舅等监护的约占%左右,由其他亲友监护的约占x%左右。监护人的年龄为xx岁以上的约占%,-xx岁之间的约占%;高中文化程度不到x%。
(二)农村留守儿童内心世界比较封闭
调查反映,留守儿童中性格内向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相对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留守儿童们往往更内向、孤僻、忧郁,亲情观念比较淡薄,以自我为中心,难得关心他人、朋友或亲戚。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不愿意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害怕遭到别人轻视和歧视。只有十分之一的农村留守儿童会把心里话对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说,另外有十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会把心事藏在心里,谁也不告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好中差比例约各占%、%、%。
(三)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比较严重
一是父母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或经商,缺乏“父亲教育”或“母亲教育”。二是亲情观念缺失,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没有时间感受父母的关爱和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观念淡漠。调查显示,%的留守儿童都渴望父母回到自己的身边,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使自己像其他同龄人一样享有父母的关爱。在问到“什么时候最想念父母”时,大都选择了“生病或过生日的时候”;在问到“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所有的孩子都选择了“想和你们生活在一起”或“常回家看看”或“快点回家”。
(四)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不好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学习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普遍偏差。学习习惯和成绩较好的约占%,中、差约各%。主要课余生活:多数为在家看电视和玩耍,甚至有%左右的迷上打电子游戏。
(五)农村留守儿童行为能力相对较差
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能力及行为能力比较差。据学校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卫生习惯不好,衣服经常很脏,不爱洗澡洗头。只有半数留守儿童能自己做饭洗衣服,%左右只能做简单家务,%左右的不吃早餐,%以上能坚持洗脸刷牙,%左右能早睡早起。
(六)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尤其堪忧
留守儿童相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以上的留守儿童被同学或兄弟姐妹或邻居或社会青年欺负过。同时,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沾染社会不良风气,出现打架、说谎、骂人等不良行为。节假日更是成为监管盲区,安全存在隐患。
三、原因分析
(一)家长多为生活所迫不得已牺牲子女家庭教育
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多为生活所迫,绝大多数的唯一目的依然是谋求经济收入和改变现行生活状况,从而不得不以牺牲子女家庭教育为代价。绝大多数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把子女放在老人身边,实属在生活压力面前不得已而为之。在调查座谈中,很多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家长说,他们也很想将孩子带在身边由自己来照顾,但由于自身素质不强,经济收入不高(年收入x.x万元左右的占%以上),绝大多数是租房住,有的甚至是几家人合租,临时居住的环境较差,如果将孩子带在身边,由于自己务工或经商,也无法照顾孩子,上城镇的幼儿园或学校,费用相对农村也比较高,自己的收入无力承受,因此,无力将子女带在身边,只好将孩子长期留在老人身边,而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二)临时监护人教育管理力度不够
作为隔代监护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比较溺爱孩子,在监护和施教时,通常是但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xx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相当部分祖辈在文化知识层次上属于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养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力不从心。另外,作为亲朋监护型的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他们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更好向孩子的父母交待,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因为,亲戚朋友担心的是,如果管得多管得严,万一孩子半路跑了或出了什么意外,就不好向家长交待;如果不跑不出事,但孩子在父母回家把自己所受“待遇”告诉父母,也影响亲戚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所以,只要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基本上就行了,如果学业成绩也不差,那更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