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精选22篇)
。首先我们要培养孩子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才能把事做得恰到好处,符合社会规范。要教育孩子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敢于承担责任;对他人诚信,以诚相待;对自己严格要求,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有缺点要积极改正;学会爱人,爱父母,爱他人。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满;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去爱社会,爱祖国;才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家庭要配合好学校教育、社会教化和别人的帮助来共同引导孩子,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孩子稳固的思想情操,做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融合,齐抓共管才能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竭尽全力为“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XX小学
20xx年6月7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篇10
一、前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而且需要其他亲人和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致使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剧增。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儿童群体特别是留守儿童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平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关注的力度不断加大,他们的生活条件与学习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引起专家们的关注。只有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为他们的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国内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1994年上官子木发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文率先提出了"留守儿童"问题,呼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应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后相关的文章也有论及,但均重视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进行研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人际关系展开详细调查的尚不太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关注和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各方面的问题均具有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现实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或父母一方流动到外地工作,孩子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不能与其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当中大多在每年秋收、春节等时候才能见到父母,有的甚至是几年都见不上一面。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
1.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我在写本文的调查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4~6分。
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人际交往困难。
3.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儿童的人际关系与其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过程息息相关,留守儿童是社会大众热切关注的特殊群体,其人际关系发展状况更应受到重视。当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的研究大多只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中某一方面出发讨论,缺乏整体性。同时很多观点笼统地认为留守处境带给儿童的是不利影响,造成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心理发展状况相比普通农村儿童更差。客观现实中,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状况是否真是如此?还需进一步验证。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大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本文着重调查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状况,以期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浙江省遂昌县农村高坪乡中心小学,9岁~15岁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的留守儿童共107人,所有调查对象均来自有相同生活背景的农村。
(二)调查方法:
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经过专门统一的量表培训,采用正确、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说明。调查工具为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父母外出打工、是否与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三)研究工具:
1.问卷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共28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采取2级评分制。该量表是郑日昌教授根据中国儿童的特点而编制的,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其中各因子得分在总分是0~8分,那么说明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总分是9~14分之间,那么,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说明有轻度人际交往问题。总分是15~20分之间,那就表明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说明有中度的人际交往问题。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序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说明有严重的人际交往的问题。
2.访谈法:调查深入到各村,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有针对性(根据自编量表)进行询问和调研。
3.自编人口统计学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班级、父母外出打工、是否与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四)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根据问卷评分,测查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人口学资料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参见表1,本次调查是在浙江省遂昌县高坪乡中心小学进行,考虑到一年级小学生认字程度和理解能力,故排除在调查之外,将全校的二年级到六年级共四个班的小学生全部参与调查。参与调查的小学生共107人,回收问卷107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的总人数为98人,其中男生59人,占总人数的60%,女生39人,占总人数的40%。留守儿童38人,占总人数的39%,非留守儿童60人,占总人数的61%。独生子女39人,占总人数的40%,非独生子女人数59人,占总人数的60%。孤儿人数2人,占总人数的2%,非孤儿儿童96人,占总人数的98%。
表1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特征点击查看大图
(二)问卷总分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2问卷总分结果与分析,其中:
1.a是0~8分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22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8%。总分是0~8分,那么说明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相处得不错。而且,能够从与朋友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的,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很好。一句话,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赞同。
2.b是9~14分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7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25%,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2%。得到的总分是9~14分之间,那么,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人缘很一般,换句话说,和朋友的关系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在一种起伏波动之中。
3.c是15~20分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3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8%,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4%。总分是15~20分之间,那就表明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
4.d是2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人数为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4%。得到的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序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的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表2问卷总分结果与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三)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3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分析,其中:
表3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1.a6分以上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2%。得分在6分以上,说明不善于交谈,只有在极需要的情况下才同别人交谈,总难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愉快还是烦恼,不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往往无法专心听别人说话或只对单独的话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