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服务人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通用33篇)
除自己资助贫困学子外,李还影响带动爱人、儿女参与其中。20__年,读高三的彭华奇,因为家庭困难,打算辍学外出务工,减轻家里负担。彭华奇的父亲在赶集时碰到李夫妇,诉说家里的困难。李了解情况后对老彭说:“读书能改变人生,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读好书。”并当场与老伴商量,每年拿1000元支持彭华奇读书。一周以后,李和老伴就给老彭送去1000元助学金。
一个个生动的助学实例,不胜枚举。30多年来,李用微薄的工资,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寒门学子。对于自己资助了多少学生,李把它当成隐私,从不外露。每当有人问起时,李总是很谦虚地说:“资助别人,帮助别人,我不会去惦记,没有必要记有多少人,更不图回报,只希望他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行。”
只讲奉献、不讲俸禄;唯有付出、不求回报
一个人帮扶,能力有限;众人出力,才能让更多贫困学子改变人生。李萌发了成立一个社会慈善组织募集资金助学的想法。
1985年,李光荣退休。在教育战线忙碌30多年的他,本可在家安享晚年。但为了帮助家乡孩子读好书,1991年3月,李与几位退休教师牵头创立了长平教育奖励促进会(后更名为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李被选举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从此,他与老同事走上一条只讲奉献、不讲俸禄,唯有付出、不求回报的爱心奉献之路。
基金会创办之初,没有工作人员,李就一个一个地邀约;没有办公地点,他就借来一张办公桌开始办公;没有资金,李和几位牵头创办人,带头捐款筹集第一笔基金,并提出“三不”原则,即:不要一分钱报酬,不报一分钱餐饮发票,不图任何回报。
为争取更多爱心人士的支持,李白天徒步走村串户募集捐款,晚上起草章程、传书海内外,至今基金会的档案中还保存着100余封李写给海内外爱心人士信件的底稿。
“父亲退休后也不着家,每天很早出门募集爱心捐款,晚上披星戴月回家。”李明利说,“很多时候还被村民误会为骗钱的‘骗子’。”
多少个冬日,凛冽寒风挡不住李募集捐款的脚步;多少个夏日,烈日炎炎映照着李忙碌奔波的身影。李爱心善举,得到了长平乡干部群众及长平籍乡贤的积极响应,1元、5元、10元……基金会成立第一年就募集到捐款5万元,为44名优秀学生教师发放奖助金。
1991年至1998年,李先后担任筹备组组长、筹委会主任、理事长。在这期间,他没有报销过任何费用、未领取分文报酬。1998年下半年,因身体、年龄等原因,李辞去了理事长职务,但他仍四处奔走募集捐款。20__年10月,基金会召开理事会,李自告奋勇,负责联系住在萍乡城区的理事。由于年近80岁,劳累过度,李晕倒在萍乡市区街上,被人送进医院救治。20__年,基金会举办首个爱心助学捐款周活动,李捐款5000元,个人累计为基金会捐款2.5万余元。同时,他的爱人、儿女都为基金会捐款,全家累计捐款3万余元。
仅靠爱心捐款资助,长平教育奖励促进会将难以维系。李与几位创办人商议,以爱心捐款作为基金,用基金利息和衍生收入助学奖教奖学,并争取到长平乡政府的支持,用基金在临街置地,建起了一栋6层共20__多平方米、集商住和办公为一体的基金会大楼,还购置了3个临街店铺。历经30年的发展,基金会拥有会员4200余人,从起初不到3万元的总资产,发展到现在资产总值400余万元,年固定收入达50万元。30年来,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通过举办29场奖励资助大会,资助、奖励贫困学生、优秀教师、贫困教师5791人次。
如今,虽然已是92岁高龄,但李仍十分关心基金会发展,时常打电话到基金会了解情况,提出建议。“我现在走不动了,不能为基金会做什么事,希望基金会越办越好,帮助更多学子读好书。”李说。
“节俭自己,帮助贫困学子成就人生值得!”
走进李家里,餐桌是祖辈留下的老式方桌,卧室里是上世纪50年代的花板床,最时髦的物件是上世纪70年代儿子结婚时留下来的一张高低床,最值钱的电器是一台儿子留下的21寸彩电和1台空调。这台空调是李xx80岁大寿时,部分学生趁他不在家,“撬门而入”安装的。不了解情况的人,都以为李是“低保户”。
日常生活中,李一直保持布衣旧衫常相伴、一天两餐粗茶淡饭的俭朴作风。一次生病住在儿子家里时,李儿子看到父亲内衣破旧不堪,心疼地说:“你们对自己太寒酸,老人内衣要好,贴身才保暖,你却破衣贴身;老人要少吃多餐,你却只吃两餐。”
20__年,村里修路资金有缺口,李四处奔波筹得5万余元。而他的牙齿脱落多年,乡里领导建议他去配套假牙,可李咨询几家牙科医院,听说要花七八千元,李直接拒绝了。他说:“我已经这个岁数了,就是可以报销,也没有必要浪费这些钱。”
随着年龄增大,病情复发,需要住院治疗,可李从来都不住大医院,他总是说:“住县医院花钱少,能为国家节约一分钱也是好的。”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自己生活这样节俭、帮助他人却那么舍得时,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节俭自己,帮助贫困学生渡过难关,看到他们不再因贫困上不了学,看到他们成就事业、改变人生,值得。”
爱心接力、薪火相传。在李及基金会一批爱心人士的影响带动下,曾经受到资助的贫困学子加入到基金会爱心助学队伍中,由曾经的受助者变为如今的资助人。长平乡石溪学校老师钟检,就读初三以及师范学校时期,一直得到基金会的资助。回乡任教后,她对学校的留守儿童格外关心,定期到留守儿童家里家访,开展“一对一”学习辅导,给孩子们购买学习资料和课外书。“基金会帮助我完成了学业,我要向李爷爷学习,把对基金会的感恩转化为对孩子们的关爱,用爱心和行动传承这份精神。”钟检说。任职电信公司部门经理的朱顺开曾两次得到基金会的奖励,回乡探亲时,他携妻带子专程到基金会捐款5000元。
李xx大爱无疆的事迹在长平乡父老乡亲中广为传颂。在他80岁过生日时,长平中心小学赠送牌匾赞扬他“为人师表、仁爱永恒”;90岁生日时,基金会赠匾“厚爱寿长”。
公交服务人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2
,女,40岁,20__年加入xx市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任客服主管。由于工作积极努力,20xx年11月调任管理处担任处长一职。
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不仅在我物业公司,即使在xx市整个物业服务行业,这样高学历从事物业服务企业的人才仍是屈指可数。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学历而停滞不前,却始终不曾放弃学习,服务在一线,表现出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出色的管理才能,为物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业主“打”成一片,亲似家人。
20xx年11月初调到任职处长,由于小区刚交房一年,本冬将是第一个采暖期,不知今年能否送上暖气,所以业主们情绪较为激动,言语激烈,部分业主甚至天天到管理处聚集,给日常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一想到不通热上千户业主将挨冷受冻,不通热家里的老人孩子将有可能感冒生病,她就心急如焚,正是凭着心中这份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的信念,通过她的积极努力,协调各方关系,热力相关手续终于办妥。通暖前的试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新系统运行免不了各处的跑冒滴漏,她不辞辛苦,身先士卒,热力设备间、热力泵房、管道维修现场,处处少不了她的身影。在她的指挥下,xx小区顺利完成了第一年的供暖工作,得到了业主们的'一致赞扬。
20xx年6月9日早4:50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管理处的值班电话,电话接通传来值班人员急促的声音:“领导,雨太大了,需要支援”,原来入夏以后第一场暴雨就这样悄然而至。一听到有险情顾不上洗漱,更顾不上吃一口饭,穿好衣服出门直奔小区。但由于雨情来的又急又大,道路两边积水已经漫过便道上行人的膝盖了,电动车走到半路进水已经无法行使,她只好弃车改为步行,一直走到小区。虽然所有地库口已经准备了防汛沙袋并且堆放到位,但是道路上的雨水仍不停涌进车库,附近所有强排泵已经启动仍不能满足排水要求,险情刻不容缓。“除了必要的值班人员,其它人员一律拿上工具到地库扫水”,同时组织维修人员调来两台水泵协助抽水。这时各主管和管理人员已陆续赶来,一同加入扫水工作,此时才是早晨6:30分。在她的带领下,经过紧张的忙碌,险情终于完全被控制。看到地库干净的地面,业主车辆完好的停放,她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脸上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时才想起原来早晨还没有吃,此刻却已经中午一点了。
事后立刻组织200个沙袋到位,再次检查所有水泵,汛期夜间安排双倍人员值班,自己更是带头值夜班,正是由于她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20xx年三次暴雨特别是特大暴雨周边数个小区地下车库屡次瘫痪,不计其数的车辆被淹,但在她的带领下,我x小区没有一辆汽车在地库被淹,得到了全体业主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