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实习报告集锦(精选4篇)
翻译的实习报告集锦(精选4篇)
翻译的实习报告集锦 篇1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经历过了广交会的两期展会,并已踏入第三期展会。回首过去的十多天里,每天都有新鲜的体验,使我期待着每期的开始,也让我获益良多。接下来让我来谈谈我对这一次广交会的一些小小心得。在第一期的展会中,我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到十分的新鲜。在这一期展会中,第一次真切的与外国友人交流,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大部分的外国友人都是来问路或者询问参展商摊位,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一、展会地图指引不够清楚。虽然地图上都会印有每种产品的所属场馆,但是很多人还是不能够找到,因为他们根本看不懂。打个比喻,很多人会来问14.3在哪里,他们知道14号馆的位置,却不知道.3的意思是在3楼,这让很多的采购商都需要问路,而关于这个.3在3楼的位置指示,在地图上也没有体现,这一点是需要改进的。
二、很多采购商需要查找的公司在广交会的查找系统上都找不到。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个是可能关键字设置不符合原公司名称,以至于搜索不到。另一种就是一些公司租用了摊位后又把这个摊位转让给其他公司,以赚取其中差价,从中获益。这使得我们在搜索公司名的时候不能够找到对应的公司摊位。这两个问题不仅体现在第一期,而且同时也在后面的两期展会中有所体现,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而在第二期的展会中,我主要发现的问题是关于酒店的接送服务和停车位问题。很多的采购商都是由酒店的专用巴士送到琶洲来参与广交会的,但是很多的采购商在离开的时候都不知道要去哪里找回酒店巴士,同时的也不清楚巴士的接送时间,导致有一些采购商会错过送时间。同时的,在我帮助一些采购商联系预定的酒店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酒店的酒店巴士负责人不通外语,因此只能通过我们这里展会的工作人员从中翻译,使得效率十分的低。另外,酒店巴士的停车位指示不清楚,而各个酒店的停车地点又不统一,使得采购商不能够确切的找得到自己酒店的巴士,给采购商带来了不便。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在之后的展会举办中得到改善,使得广交会能够更加的完善。在最后的第三期展会中,人流较大,特别在我的服务点13.2中,人流量相对于前两期来说是最多的一期,我想可能是因为13.2展馆是食品展的缘故吧。在这一期的展会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参展商都不知道那些放行条,申请表等文件应该去哪里申请或者去哪里上交,同时,他们也不知道应该去问什么人来咨询这方面的问题,这使得参展商们感到十分迷惑。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展会应该印发一本参展商手册,里面印有一些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可以帮助到参展商们解决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十分严重的、贯穿整个广交会的问题,那就是采购商们经常会错过最佳的采购时期,从而买不到需要的产品。例如,有一位采购商需要买摩托车,但是摩托车的出展时间主要是第一期,但是采购商却在第二期甚至是第三期才来进行摩托车采购,那样,这位采购商就不能够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了。这说明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广交会在关于各期主展展品类型的宣传还不够明了,以至于采购商无法在最适合的时间里来广交会购买产品,这直接的会影响到整个广交会的交易额。在参与了整个广交会后,我发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也增长了很多的见识,使我充实地度过了这段实习时间。希望以后我可以将在这段实习时间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不断的完善自身,提高自己能力,为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翻译的实习报告集锦 篇2
大二的下学,我的职责是俄语翻译,翻译一些资料。实习的目的是增加社会实践经验,迅速将翻译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加强使用计算机和翻译工具的能力。
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我总结了4种必备的翻译工具:一是灵格斯翻译工具,里面可安装简明俄汉词典、新俄汉词典、大俄汉词典、俄汉实用工业技术词典;二是百度搜索工具;三是google搜索工具;四是яндех搜索工具——专业的俄搜索工具。翻译的具体步骤可如下:首先可以现在灵格斯里查询不懂的单词或词组,寻找最符合原的解释。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做法,但是由于缺少专业的科技词典,在灵格斯往往是查询不出所需的单词或语义。于是,求助于google和яндех则是很有必要的。按照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采取同时在google和яндех搜索的做法,并对同种搜索工具搜索结果进行比较。它们有着各自的优缺点。google的优点是打开俄页面的同时可以同时打开另外一个翻译页面,即google可以自动把页面从来源语俄语翻译成汉语,而缺点是经常发生翻译错误,翻译的可信度是50%。яндех的优点是用俄语词组和句子解释俄语词汇,意义更准确,更贴近原,而缺点就是有时用于释义的词汇过于深奥,过于专业,相当于用更专业的词汇解释专业词汇,即难上加难。所以我认为最后就需要用到百度工具了。结合google和яндех的参考翻译,用百度搜索翻译过的专业词汇,查看是否有相同或相近的专业用语,之后才确定出最准确的译法。
自己校对,虚心地向本专业的老师和材料学院的老师请教。首先进行的自己去校对。原以为会限于“当局者迷”之说而不懂查看、修改自己的译。但认真看完一遍译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眼睛还算是锐利的,检查出不少错误。比如最明显的一处是有一个句子翻译得不通顺,如果是一个没看过原的人肯定是看不懂得。还有专业术语的译错。但错的最离谱的是编辑排版上的错误。于是我反复对照原和译之后,及时把发现的错误都改了过来。之后我找到了材料学院的一个同学,她的专业能力一直都是优异,她无疑是能够帮我校对的帮手。我让她帮我看我的译,查找出不符合材料专业方面的词汇或句子,并提出相关问题和相应地译法建议,之后我根据她的意见参照原,采用了其中可取的建议。最后我就需要找本专业老师的对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了。我把之前摘录在本子上的疑点。难点句一一请教老师,比如应该怎样正确分析句子的结构,何种情况下采用拆分语义翻译,何时应该直译。老师讲得很详细很耐心,似乎想把自身积累下来的翻译经验全部都传授给我了。此行确实受益匪浅,越来越明白到做一个合格的翻译工作者不容易,要想做一个优秀的翻译工作者则是更难了,必须同时具有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和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