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之星简要事迹材料(精选31篇)
服务之星简要事迹材料 篇1
,男,1994年1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20__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新余市公安局渝水分局抱石路派出所民警。
入警后,来到了新余东面的姚圩派出所工作。他时刻以一名“初学者”身份向同事、群众学习,学习调解纠纷方法,学习与群众打交道技巧……辖区两户村民因为小孩打闹问题,双方家长大打出手,他在调解时双方互不相让,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他向所里老民警请教学习,听取所领导建议,积极邀请村中有威望的老人、家属中明事理的人参加调解,最终妥善调解了该邻里纠纷。春节期间,他主动放弃回到南昌家中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就地过年,扎根姚圩,每晚月上枝头,便是他出动的时间,每天晚上他都会穿梭在各村委的林间小道上,开展巡逻工作,防范盗窃家禽等案件发生,用自己手中的手电筒照亮前路,守护辖区平安。在夜间巡逻期间,他发现有些乡村小路没有安全提示,夜间行车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他主动联系村委及镇政府加装荧光条,提醒居民夜间行车注意安全,得到了群众的高度称赞。
服务之星简要事迹材料 篇2
x年x月份,韩跟随大队同事一同执行任务,出警回来途中,突然他发现前面有辆出租车停在马路中间,这一举动引起了他的注意,在路过车辆时,他特意向出租车内看去,发现出租车副驾驶有一乘客手持锐物在殴打出租车司机,韩急忙叫停警车,下车谨慎的向出租车靠近,并急中生智控制了嫌疑人,事情结束后出租车司机特意携带锦旗到治安大队道谢,并说到,如果不是韩警官的话,可能自己当时都存在生命危险,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就有可能倒下,以后的事情都不敢想象,当大家问起韩当时不害怕吗,他只是笑了笑说:当时没想到害怕,只是想如何将出租车司机救出,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该尽的义务。
不忘初心,打击违法犯罪,在打击网络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期间,为了尽快查获违法犯罪嫌疑人,韩多次放弃午休时间,独自一人在办公室进行网络信息研判,面对新型网络犯罪,韩一直在摸索着,学习着,提升着。截止目前,韩以最短时间将上级下发的三百余条核查线索精准摸排完毕并下发各派出所,为派出所进行专项行动中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贡献了自己微小力量。
默默奉献,永葆入警初心
服务之星简要事迹材料 篇3
现为米易供电公司营销部专责,该同志服务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熟练、全面掌握本岗位的专业知识,服务效率高。工作责任心强,积极提出好的工作建议。
(1)从x年营配贯通工作开始启动以来,一直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每年的指标值均达到了市公司要求指标值,到x年顺利通过了省公司组织的验收工作,现公司变电站、公线、专线、公变、专变贯通率均已达到100%,低压户变贯通率已达到99%以上,满足省公司后续以此基础来开展5项高级运用。
(2)从公司开始安装智能表开始,便一直从事表计的`采集实施工作,包含数据同步、采集调试、故障处理等多项工作,每项工作的指标值均达到市公司要求指标值,现公司低压采集成功率基本稳定在98.9%以上,高于市公司要求98.7%指标值,同时变电站、专变、公变、非统调电厂采集成功率基本都稳定在99%以上,满足市公司要求指标值。
(3)从x年我公司台区线损治理工作启动以来,从最初统计的台区线损合格率不到30%,现已将公司整体台区线损合格率提升到80%以上,已顺利完成市公司x年半年要求指标值。
(4)积极、准时、高质量完成市公司运行监控中心和营销部下发的异常稽查工单,不断规范公司营销系统基础档案及异常更正。
(5)从x年7月远程购电测试工作启动以来,不断组织各班组对此工作进行学习,努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了测试数据准确可靠;同时在x年6月顺利组织启动了公司所有用户的全测试工作,现共完成22000余户测试工作,约占卡表总用户的30%,预计在10月底将全部完成公司全测试工作,将提前完成省公司要求。
(6)积极配合发展建设部及运维检修部治理分析线路线损及同期系统相关工作。
服务之星简要事迹材料 篇4
在从东海之滨的大上海,到西部玛曲大草原,当年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任岁月雕刻成了沧桑的西北老汉——王万青默默扎根草原42年,为当地藏族群众看病送药,与藏族同胞结下深情厚谊,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作“好曼巴”(曼巴,藏语“医生”之意)。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当时毕业后填报志愿,我没写具体地方,只写了两行字——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42年后,王万青对自己年轻时的抉择依旧无怨无悔。
1968年,24岁的王万青在上海医科大学完成6年学业后,被分配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工作。拿到了派遣证,他还不知道甘南在哪里。“从兰州到甘南一路大雪,汽车开了两天才到合作镇。”王万青回忆说,当时怎么也没有料到,甘南的天气会如此寒冷,上海人穿的棉衣到这就毫无作用了,“一路上冷得实在不行了,就跳一跳,搓搓手。”
在许多人眼里,草原上有蓝天白云,有牛羊成群,甚至还有美丽的姑娘,是个“罗曼蒂克”的地方。
然而,只有亲历者才知道甘南草原的另一面:高寒,缺氧,还有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的饮食习惯和居住条件。
到达合作镇参加劳动一段时期后,领导见王万青不适应牧区生活,打算派他到甘南条件最好的迭部农区工作。不料,王万青却不同意:“我说了要报效祖国,就得拿出实际行动来,要看做得怎么样。”他主动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为群众服务。最后,数番辗转,王万青来到玛曲县阿万仓乡。
“牧民对我就像亲人一样。”
在阿万仓乡,许多人并不知道王万青这个名字,但只要说到大脚“曼巴”,牧民们就会纷纷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他是个好“曼巴”。
阿万仓乡距离玛曲县城50多公里,绝大多数居民是藏族牧民。王万青刚去的时候,这里还没有通公路,只有一片茫茫草原,通行靠骑马或徒步。到达乡中心卫生院,眼前的情景让王万青大吃一惊:两间破旧的土坯房,最贵的医疗设备是血压计,药品奇缺,得用牦牛到县城去驮。
语言不通成为诊疗的巨大障碍。王万青只好在本子上把一些看病时常问的话用汉语音译成藏语,然后背下来,连说带比划,试着与前来看病的牧民交流。不到半个月,笨办法奏效,王万青能独立看病了。
“那时候,很多病在大医院可治好,但在草原上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只能尽力而为。”王万青说。
牧民加白回忆,1973年,他的舅舅阑尾炎发作被送到阿万仓卫生院。“当时我们不懂什么叫阑尾炎,只知道是肚子疼。听大脚‘曼巴’说要动手术,都吓坏了。” 经耐心解释劝说,王万青成功为病人做了手术。
“这可是阿万仓历史上第一例阑尾手术!”加白说。
这次成功的手术,让牧民们记住了这个穿45码鞋的大脚“曼巴”。
直至1990年被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整整20年间,王万青的足迹遍布阿万仓草原的每一个角落。他多次在牧民帐篷中救死扶伤:在牛粪堆上为大出血休克的产妇实施胎盘剥离术,在夏窝子(夏季放牧点)抢救患肺炎心衰的新生儿,为病人做肛瘘手术,从死神手里夺回患急性高原肺水肿牧民的生命……王万青戏称自己是全科大夫,“什么病都得看啊!”
“不管走到哪,都有藏族同胞给我驱赶狗群,热情拉我到帐篷里喝酥油茶、吃羊肉,晚上怕我冻着,还给我盖上厚厚的牛羊皮……牧民对我就像亲人一样。”王万青动情地说。
“草原就是我的家!”
20__年,王万青退休了,但他依然积极乐观,爱说爱笑,时而表现出孩子般的俏皮。
当年,王万青娶了自己的“学生”、藏族女护士凯嫪为妻,在草原上安了家。
如今,老两口就住在玛曲县医院后面,小院里有一个很小的花园,种着些不知名的花草。走进屋里,一大间房子辟为客厅、书房、卧室,中间都只隔一门帘。书房里挂满了画和照片,大部分内容是草原、白云、牦牛、藏族妇女、孩子。王万青指着一张照片说,上面的美丽藏族女子就是自己的妻子凯嫪,两个孩子是自己的儿子。说着,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如今,王万青的两个儿子继承父志,先后来到父亲倾注了十几年心血的玛曲县人民医院工作。他唯一的女儿其美则嫁给了阿万仓一位牧民,留在了草原上。
早在1988年,王万青就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母校也没忘记他,20__年12月21日,校领导亲自为他颁发了“校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