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通用25篇)

2024-09-24 20:24:07报告范文打印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通用25篇) 泸州市是四川南部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一个时期以来,泸州市的房地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房地产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分析泸州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可以了解西部同类型城市房地产业的基本特点。....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篇1

  泸州市是四川南部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一个时期以来,泸州市的房地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房地产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分析泸州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可以了解西部同类型城市房地产业的基本特点。

  一、泸州房地产市场现状

  (一)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有巨大改善,但仍有较大需求

  (二)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住房社会化、商品化的条件基本成熟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平稳增长,商品住宅价格平稳上升

  92年以来,全市商品住宅价格基本保持平衡上升趋势,没有出现大幅波动。目前普通商品住宅价格为800-1500元/平方米,近十年间增幅为300-800元/平方米,与全省其它同类型城市相比平均低100-300元/平方米。

  (四)土地供应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工作获得进展

  以往,房地产开发用地多为开发商自行分散征用,或相互间转让获得。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政府完全控制土地一级市场的决定,加大了对土地供应的调控力度。为适应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加强了房地产招商引资工作,已敲定数宗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并相继实施,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增添了外来因素。

  二、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房地产市场导向不够明确,商品房开发成本偏高

  如过去对土地一级市场实际上未垄断,土地与规划衔接差,招投标机制不健全。在小区建设、有形市场建设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划,到目前为止尚未建成一个10 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单个市场的规模也较小。这个问题目前已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加大了调控引导力度,逐步形成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大环境。

  泸州市商品房售价与相邻地区相比并不高,主要是售价与成本之间的相对利润空间小。主要原因一是政府、行业部门应投入的水、电、气、绿化、公共设施等配套打入成本;二是征地拆迁成本高,与周边中小城市相比综地成本偏高;三是土地市场的管理不够严格,开发商和有的单位炒买炒卖,提高了用地成本。

  (二)房地产融资规模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素质不高

  一是金融贷款资源利用差。据银行提供的数据,全市金融机构的存贷差为50亿元左右。银行贷款在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所占比例为32.45%。因无置业担保公司承担风险,银行未大面积向居民按揭贷款。二是引进外地投资少,我市目前引进的十余个外地投资项目,已投入资金不足3亿元。

  主要是数量多、规模小、实力不强、信誉差,尚未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全市开发企业86家,市区72家,平均注册资金仅有700余万元,无一家一级资质企业。企业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往往不注意自身形象品牌的树立,产品品质、经营信誉不高,企业发展缺乏活力。

  (三)房改相关环节不配套

  一是房改房上市须原产权单位盖章和房改部门审批,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改房上市和三级市场活跃。二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房改办公设,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与房改政策脱节,职工对自己的公积金归集、使用、审批不清楚,不能及时用于购置新房、维修补贴,加上住房补贴未到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人买房支付能力。

  三、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市人口预计达到48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将达到 120万人,比目前增加50万人左右,绝大多数将流向市区居住。未来10年中,对住宅的理论需求量平均在80万平方米以上。

  经济发展和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实际购买力将不断增强,住宅的有效需求量将增加。20xx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4元,人均住房消费为709元,人均居住面积为10平方米。今后10年市区平均住宅的有效需求量将大于理论需求量,是可以实现的。

  不同消费群体对不同档次的住宅产生不同的需求量。根据有关调查分析,高收入者对高档住宅的需求,中值收入者对中档住宅的需求,以及低收入者对普通经济适用房的需求,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分别为20%,40%和40%。

  四、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对策措施

  一要加大政策动力,制定扶持制政策和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提升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把它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二要刺激、搞活住房需求,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健康、有序、协调发展。三要选准方向,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房地产开发是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础、生产环节,因此,必须遵循有关原则。一是住房消费的社会化、商品化。二是土地供应的规范化三是住宅建设小区化。四是市场建设体系化,结合泸州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战略,对市场开发建设应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围绕产业特征进行配置。

  具体应制定和实施以下政策:采取积极的金融信贷政策,刺激住房消费;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统筹规划,做到使房地产开发实施有重点、有规划;引导企业重组,实行集约化经营。逐步改变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能力弱的状况;打破限制、彻底放开房改房上市。对已办理完房产证、土地证的住房,除国家规定不能转让的外,都可上市交易;发展和规范中介机构,搞活流通;加强物业管理。

  五、结束语

  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现状和前景的分析我得出结论:泸州市的房地产业正处于成长期。泸州市的房地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抓住当前时机,对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十分必要的。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篇2

  关注民生,让百姓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政协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为了深入了解榆林房地产市场起伏较大的原因,促进榆林房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按照XX年榆林市政协总体工作安排,环资委就金融危机对我市房地产业的影响,向榆阳、神木、府谷等7个房地产市场较为完善的县区和市发改、房产、统计等8个相关部门及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征集相关资料,并在榆林城区进行了实地视察。为了切实搞好这次视察活动,视察前组织部分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就视察路线、房产企业的确定、视察内容以及视察方法广泛征求意见。视察结束后,又召集榆林城区有代表性的房地产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现就有关榆林市房地产市场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住房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商品房为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辅“三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基本解决了不同层次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得到完善。

  XX年至XX年10月份,全市共建成商品房面积210.6万㎡,完成销售面积136.8万㎡,空置面积74.0万㎡,空置率为35.2%,其中XX年1-10月份全市建成商品房面积49.1万㎡,销售27.2万㎡。

  XX年榆林市区商品房均价1646元/㎡,XX年涨至2300元/㎡,XX年更是涨至高层4000元/㎡、多层3000元/㎡,XX年1-10月份,高层3900-4100元/㎡、多层3000-3200元/㎡。尽管XX年下半年以来成交量下降明显,但房价仍未下降且略有上升,这主要是受建材价格、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XX年特别是二、三季度以来,榆林城区楼市发生强势反弹,从低迷逐步走向火热,5-10月份刚性需求促成成交量大幅反弹,房价平稳上扬。

  经济适用住房也是影响榆林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XX年--XX年全市累计完成经济适用房85.1万㎡,其中XX年完成22万㎡;XX年完成18.1万㎡,同比下降17.7%;XX年完成45万㎡,同比增加了148.6%,安置住房困难户8510户。目前在建经济适用住房23万㎡,小高层均价2300元/㎡,多层均价约1800元/㎡,在房产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廉租房建设起步较晚。在实物配租方面,榆、神、府等7个县区申报了建筑面积7.7万㎡(1540套),总投资1.17亿元,其中榆阳区等5个县区已开工4.25万㎡、850套。

  二、我市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1、房价起伏较大,楼市回暖较快。榆林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撤地改市特别是XX年以后逐步发展壮大,多以本土企业为主,一些经营思路、开发模式、营销策略、管理经验、广告宣传、市场定位、经济实力等方面较好的企业脱颖而出,消费者对撤地改市后房价涨幅的心理预期,加之中国宏观经济利好的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在“买涨不买跌”消费心理的作用下,在某些大楼盘开盘时甚至出现了排队买房的现象,各种因素导致榆林特别是榆林市区的房价起伏较大(见图2),充分暴露了房地产市场的不健全和不完善。金融危机以来,榆林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XX年全市共建商品住房空置面积按主体竣工口径计算约47.5万㎡,空置率约为63%,交易量大幅下降,开发量明显下滑。XX年全市房地产上市交易面积67.6万㎡,交易额17.9亿元,交易面积较上年下降近40%,开发量下降10%,到XX年第一季度,更是跌到了低谷,下降了63.1%。7县区XX年第一季度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61%,到了第二、三季度强势反弹,7县区分别比上季度增长了54.8%、56.3%,促成今年二、三季度榆林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主要源自两大动力:一是去年一度低迷的楼市积压了的购房需求在今年上半年集中释放;二是政策效果显现。上半年为防范通货紧缩,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增强了消费者的购房积极性。同时,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明显促进了房地产商的开发热情,进而引燃了XX年三季度楼市的大爆发。同时,银行信贷支持也是助推房价快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已达1092亿元,居全省第二,较年初增加206亿元,较年初增加137亿元,增长29.35%,同比多增76亿元,增量已相当于XX年全年的181.7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93个和1.35个百分点。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67亿元,较年初新增4亿元,其中,6月当月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新增4.15亿元。金融机构为积极配合国家启动和鼓励消费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增加了对居民消费的信贷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榆林房地产市场较快回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