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读一本好书调研报告(通用3篇)

2024-08-18 01:34:38报告范文打印
读一本好书调研报告(通用3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孤帆前进的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涵养其性情,高尚其情操,健康其情绪,成熟其性格,培养直面人生的心态,形成成熟的性格。....

  4、影响因素

  (1)影响你读课外书的原因是什么?54.55%的人选择“兴趣”,理由前面已经说了很多了,这里就不做重复了。“时间”和“学习需要”各占24.55%、14.55%。人们常说,时间就像海绵里面的水,挤挤就有了,虽然很多人可能真的工作太过繁忙而无暇看书吧。但是,我也成看过一些名人录,他们工作也很忙,但是他们总是会充分利用时间看会儿书充实自己,才加注了如今的成就。抱怨和讲闲话的时间不妨用来看看书,还能净化心灵。至于“书籍价格”,只有3.64%的人受其影响。

  (2)对于书籍价格,24.55%的人认为“任何价位”都可以接受,只要是自己喜欢就行。但大部分的人更喜欢“10-30元”价位左右的书籍,他们认为“并不是越贵书就越好”,“喜欢的书大多是这个价位的,也不会太贵,可以接受”。还有5.45%的人选择“10元以下”的书籍,这些书多半是杂志,一般年龄稍大的妇女以及还在青春期的学生比较喜欢这类书,他们说:“平时工作忙,闲暇看看《知音》什么的,文章较短,内容易懂”“《读者》、《青年文摘》什么的挺好的,别的书太厚一本了,看不完”。也有14.55%的人选择“30-50元之间”的书籍,而“50元以上”的书籍由于太贵,人们没有办法总是购买,所以没有人选择,当然也不是什么书都值50元以上的。

  (3)新书排行榜不关注是很少看到的,有时候某些网站会在读书栏目列专栏或杂志里面进行排榜,但大多数情况是人们看到,瞟一眼就过去了,就有45.45%的人会“偶尔”看一下。还有42.73%的人根本不看,也不关注。有13个人,也就是11.82%的人会关注,这个比例相对比较少。在与朋友们的交流中,她们的想法是:“有时候介绍的书并不适合自己,久而久之便不看了”,“有时候看到杂志推荐,去网上查,发现其实不怎么样,但偶尔还是会看看,希望能看到自己喜欢的类型”。

  (4)常听身边人说,受某某影响,自己怎么样了。那人们读书受谁影响最深呢?29.75%的人受“同学”的影响,所谓物以类聚,身边的人是怎么样的,大概就能推测出一个人的人品了。小时候家人总对我念叨: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就要听父母的话。然而在读书方面“老师”、“父母”的影响并不大,分别占12.03%和15.19%。名人偶像对人门的影响力也是异常之大的,他已远远超过“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占14.56%,紧追老师的影响。也有23.42%的人认为自己“不受影响”,“自己喜欢就好了,何必受他人影响呢”。或许还有很多影响人们选择书籍的原因,相信只要是爱书之人,什么理由都不将成为问题。

  结语:“读书”这件事似乎能引申出很多名篇,韩愈就有言:书山有路勤未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对于中国人来说渊源极深,大概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吧,那时便已有甲骨文。对于读书,我们都自然而然的认为那是应该的,要想国富民强,就要提高国民素质。而素质就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人的内在品质,具体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素质的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以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和自我实践的形式使其升华为人的内在品质。读书与人文素质教育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发展,是一个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一方面,通过读书,提高人的素质;另一方面,伴随着人素质的提高,读书意识更强,涉猎内容也更加广泛。这里的读书范围涵盖了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两方面内容。

  经过分析统计,我们要正视目前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读书存在的各类问题。发现问题,才能更好解决问题。使读书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让人们在读书中感受知识,学习知识,提高自我。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读书都不应该被我们抛弃,选择好书,读好书,能使我们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阅读书籍的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也对我们的人生道路有诸多益处。

  不管是时间还是什么原因,都不应该成为不读书的借口。总之,读书对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经常阅读各类书籍,不仅仅增进个人涵养,对每个人的人生也是很有帮助的。通过这次调查,我决心多劝劝朋友们,让她们同我一起多看看书,以后聊天什么的,话题也就更多了。

读一本好书调研报告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今的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不断迅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满足了这样的要求,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从而在社会上生存立足。读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本只是知识的导游图,它只是指导游览部分典型景点,学到是只是一些基础知识,作为当代大学生,今后要担负起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就必须在大学学习阶段获得充足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提高,而充分的课外阅读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当前学者们的研究:

  首先,已有的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就阅读目的、阅读倾向、阅读时间选择、阅读书目来源及阅读场所的研究较多。

  其次,已有的研究多半认为,大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趋向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功利性的阅读倾向。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重点放在应付各种过级和证书考试上,取得一些证书以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2、无目的的阅读行为。一部分学生课外阅读不知道如何利用与选取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大多是因为好奇和从众心理而去读书,导致所吸收的信息仅局限于自己喜爱的某种方面,获取信息有极大的盲目性。3、浅阅读。由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导致了速食文化的盛行,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读书只是范范的过一遍,对于里面的精华根本没有丝毫攫取 (杨雯、杨苹,2019)

  然而,在我看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较之前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处于一种物欲横流的现期所给予的读书环境,及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种种读书困难,由此所引发的大学生对读书的理性思考及目的认知,都将是我们认识新一代大学生读书行为的不可缺少的知识储备,此及本研究的旨趣所在。基于这些需要,我们展开此次小规模课外实践调查。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小组在华中农业大学对共82位的本科生及以上学历学生的调查。调查主要以随机抽样为主,分别从图书馆、教室以及寝室随机抽取

  同学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82份问卷,回收82份有效问卷。

  大学生样本的基本特征:(1)在性别结构方面,男生为58.5%,女生为41.5%,男女比例为3:2,基本符合我校男女比例;(2)在年级结构发方面,主要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共占96.4%);(3)在所学科类结构方面,以文史类居多,占74.4%,理工类占24.4%;(4)在家庭所在地结构方面:以乡村为主(共占63.4%),省会城市的有9人(占11%),地区及城市有12人(占14.6%),县城的有9人(占11.0%),表明我校大学生大多来自乡村。

  大学生课外时间主要活动情况:在大学生课外时间最主要活动的选择上,进行娱乐活动的有53人(占64.6%),而进行课外阅读的仅有8人(占9.8%)其他有18.3%选择做体育运动和4.9%做兼职工作,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将课外时间主要用于娱乐上。

  学生每月课外阅读书目数量情况:大学生每月课外阅读数量平均在1.52本,大多数人(54.9%)每月课外阅读是一本以下,也有31人(占37.8%)每月课外阅读为2—3本,而每月课外阅读达到3本以上的仅有6人(占7.3%),表明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还不够理想,有待增加阅读量。

  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类型情况:大学生课外阅读选择文学类方面的最多,有43人(占52.4%),其次花在娱乐消遣类的有19人(占23.2%),另外在应用技术类书目上的有8人(占9.8%),而阅读自己专业书籍的只有10人(占12.2%),表明大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倾向于文学类书籍,其次对娱乐类书目也比较感兴趣。

  三、大学生课外阅读影响因素分析

  表5.1显示,课外阅读环境无论是图书馆、教室、宿舍还是其他地方,大学生每月课外阅读数量都是以一本一下居多,其次是2—3本,少量大学生是3本及以上,整体上都成递减趋势,喜欢在图书馆阅读的同学每月读书量一本以下的占59.9%,2—3本的占31.0%,3本及以上的占9.5%;喜欢在教室阅读的同学每月读书量一本以下的占41.7%,2—3本的占58.3%,3本及以上的占0.0%;喜欢在宿舍阅读的同学每月读书量一本以下的占57.1%,2—3本的占42.9%,3本及以上的占0.0%;喜欢在其他地方阅读的同学每月读书量一本以下的占55.0%,2—3本的占35.0%,3本及以上的占10.0%,这些数据表明了读书环境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数量影响不大。从表5.2也可以看到,Pearson 卡方值对应的概率值为0.62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我们应该接受原假设认为读书环境对课外阅读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