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大学生2024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报告(精选22篇)

2024-10-02 09:11:14报告范文打印
大学生2024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报告(精选22篇) 这次去山区支教是学校组织的一次大型活动,当初报这个名的时候,我就有想过自己即将面临什么,但是凭借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还是报名了。这个暑假,我们收拾好了行囊,走上了这条社会实践的道路。....

大学生2024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篇1

  这次去山区支教是学校组织的一次大型活动,当初报这个名的时候,我就有想过自己即将面临什么,但是凭借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还是报名了。这个暑假,我们收拾好了行囊,走上了这条社会实践的道路。这一段新的旅程即将开启,这一段未知的路途也即将崭露头角。

  跟随着大部队坐着大巴车进入了大山,自从上了高中之后,我很少再去农村了,由于父母都在城市工作,所以我也很少再回到农村了,只是每年过年的时候回去看看爷爷奶奶。所以对于我来说,对于农村的教学工作,其实我来了解的也不是很多,这次我也不知道自己将面对这怎样的问题,所以心里还是没有太多的底气的。但是还好有那一份激情支持着我,让我有足够的动力前进。

  来到学校的时候,是校长接待的我们,校长是一个看起来还算比较年轻的人,后来了解之后,他也是过来支教之后,才决定留下来的,后来凭着自己的文才当上了小学的校长。他和我们说,其实小学里孩子们都非常的乖巧,有很多孩子身上满满的是纯真和担当,这是很多城市孩子所没有的,所以这也是让他留下来的理由。听着校长说了这些,我也有更大的一些期待了。

  第二天自己终于走上了讲台,虽然在学校的时候也经常上台,但是这次面对这些孩子,我还是觉得有一些紧张,他们渴望的眼神让我觉得这一切都充满了意义,也大大的鼓舞了我的士气。随着和孩子们的了解之下,我发现他们的学习进度还是要慢很多,首先是教学设备方面不够充足,所以教学起来也没有那么顺利,加上很多孩子们都是留守儿童,在家里也没有可以辅导的对象,这也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之后,我根据这个问题,在放学之后设立了一个30分钟的作业小课堂,如果有愿意留下来写作业的学会说呢过可以留堂,我也会坐在教室里,他们需要我指导的时候就可以来问我,我想这样也会帮助到他们一些。这次经历确实很丰富,我做出了很多以前从不敢做的尝试,我也让原本不自信的自己变得自信了起来。这次实践,让我对教育事业更加向往了,我相信今后我也一定可以做到更好,感谢这次实践,感谢和这些孩子们有这样的一次缘分,我会带着一份初心继续努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大学生2024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篇2

  爱撒山林 关注山村希望

  ——记华北电力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城黄龙寺之行

  实践主题:爱撒山林,关注山村希望

  实践地点:满城县刘家台乡黄龙寺村

  实践时间:XX年7月8日—12日

  实践人员: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学院学生

  队长:崔帅

  一、实践背景简介

  刘家台乡黄龙寺村,位于满城县西北约50公里,是河北省满城县最偏远、最贫困、海拔最高的一个小山村,为市级贫困村,大学生暑期实践支教报告。当地群山环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中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弱妇孺打理家中大小事务,村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1995年,为响应中央号召,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学院与黄龙寺村建立帮扶关系,确立该村为华电支教基地,迄今已有十五年的历史。

  由于设备、师资等各方面情况较差,教师和学生逐年外流,该小学现今只有四个年级、四名老师和十一名学生,教学和学习条件都十分艰苦。并且,这十一名学生几乎全是留守儿童,其心理状况欠佳,有明显的心理关爱缺失迹象。此外,因为大部分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教育意识的低下,当地学生厌学、辍学的现象很严重。为此,在校团委、系领导的殷切嘱托与关注下,暑期支教小队迅速组建起来,准备为大山的孩子们带去活力与希望。

  二、前期准备

  1、本小队受到系领导高度重视、殷切嘱托,动员大会上,我们的队员们纷纷表示出色完成实践活动的决心。

  2、我们倡议全系同学积极捐献衣物、文具等用品,为黄龙寺的孩子们送去温暖。

  3、支教小队队员们分头行动,搜集适合小学生的哲理故事、诗词、歌曲、游戏等,并根据各自体育课所学课程,充分准备健美操、散打、篮球等相关课程内容,力求丰富支教内容,使支教小队在短短的几天中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暑期实践支教报告》。

  4、查阅有关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文献,借阅图书馆的'大量书籍,阅读了许多相关主题的文章。而后,总结精炼所摘文献,从生活、学习、心理三方面着眼,以家长、老师、学生本人三个角度出发,做出一份有关黄龙寺小学学生现状的调查问卷,意在反映本地留守儿童的各方面状况。

  5、支教小队队员们自愿集资为黄龙寺小学的孩子们购买足球、篮球、羽毛球等文体用品,丰富他们的课间生活。

  6、考虑到可能会有个别学生与家长在上学读书和培养子女方面存在观念上的误区,队员们花近一个月的时间阅读了有关心理疏导与心理教育方面的书籍,掌握基本的心理引导方法,以说服和纠正该错误观念。

  6、联系报纸、网站等媒体,做好宣传,等最终的新闻稿写成后以各种形式进行投稿。

  三、日程安排

  7月8日——支教小队九人前往满城黄龙寺,与学校校长、村干部初次接触,安排食宿

  7月9日——为孩子们分发衣物、文具等,与他们一起游戏

  7月10日——召集孩子们到学校来,教授其诗词、歌曲、英语等知识,并教他们学习散打、健美操、篮球等体育项目,增进与孩子们的交流,完成调查问卷。

  7月11日——队员们在一小学生的带领下到部分学生家中进行走访,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

  7月12日——组织一次队员和孩子们共同参与的包饺子活动,午后队员们开黄龙寺,返回保定。

  7月13日——召集全体队员开会总结,发现亮点,找出问题。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得出初步调研结论。

  四、实践日志

大学生2024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篇3

  一、概述

  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大力扶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条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一些受地理和经济条件限制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状况仍然令人担忧。在这些地区,由于师资队伍的缺乏,教师的教学手法较为传统,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等因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的后果,学生整体呈现出内向、自卑、封闭、不善于与人沟通等特点。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特自发组织了 “爱在川西”义务支教队,预计在凉山州德昌县大湾中心校进行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只开展了8天。“爱在川西”义务支教队,系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学生内部自发组织形成的支教团队,我们以“情系川西,带爱旅行”为主题,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在学校和学员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于七月的彝族乡里进行一次爱心之旅。

  此次支教活动集调研、家访和教学三者为一体,在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特长的同时,帮助当地彝族小学生树立成才意识。在短短的8天内,在当地的教育局、乡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团队克服当地条件不足,充分发挥团队特色,在强化期末复习的同时,进行了成语沙龙、趣味地理、安全教育、心理辅导、素质拓展等课程教学,加强了山区孩子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正确树立和培养,使他们学到了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团队还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孩子们进行唱歌、跳舞、打篮球、跳健美操等综合娱乐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团队利用休息时间对离学校较近的同学进行了家访,在攀山登岩中感受到了当地自然条件的恶劣和孩子们上学路途的艰难,并对被访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成员关系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当地有名的黑龙潭,同当地乡长、村长、书记、校长、名流、群众一起探讨当地的现状,畅想德昌的未来。

  通过此次活动,一方面传达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爱心,并给他们带去外界先进的思想观念,教会他们对于一些课程的初步认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贫困山区的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当地的风土民情,了解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境况以及当地自然经济地理、教育发展现状等,锻炼我们的毅力,加深自身对山区自然经济地理及教育等各方面的认识,提升自身的素质,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再则,此次支教活动也得到了当地彝族朋友的高度认可和赞扬,通过和彝族朋友各种方式的交流在某种加深了彝汉两族人民的感情,从一声声优美的民族歌曲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民族情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