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报告(精选26篇)
2、大力推行种草养畜,推广青贮饲料技术。各地要尽快落实市畜牧水产局20xx年《种草养畜工作意见》,积极推行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和引导农户特别是肉牛育肥场种植青饲玉米、杂交狼尾草、墨西哥玉米、黑麦草等优良牧草品种。落实牧草种植面积,推广种植新技术,合理解决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合理构成,提高蛋白质含量高的牧草比例。同时,大力推广青饲玉米的种植,广泛开展以青贮玉米为主要原料的青贮料,改变现在各育肥场主要以杂交狼尾草,冬养以稻草为主的饲养模式,确保牧草四季均衡供给。
3、加大资金投入总量,打牢肉牛产业基础。肉牛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投入量大,必须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一是围绕我市肉牛产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上报一批项目,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二是争取农业、财政、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等部门的有关项目资金,统一规划,捆绑使用。三是争取金融部门扶持力度,帮助肉牛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养殖户解决生产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设立肉牛专项基金。五是建立肉牛贷款担保中心,提高担保贷款额度。多渠道融入的资金重点用于黄牛品种改良,扩充和壮大母牛群,扶持肉牛加工养殖企业。
4、加快品种改良速度,壮大可繁母牛群体。##市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与难点在于黄牛品种改良的力度与速度。一是能否培育出个体大、肉质优的架子牛是肉牛肥育与加工的关键环节,我市肉牛发展的.速度能否上规模取决于黄牛改良的速度与力度,因此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可繁母牛的扩充,制定地方政策,保护杂交一代和二代母牛。各地要落实市政府下达引进杂一、二代可繁母牛10000头任务,安排好每月、的引进数量,不断扩充和壮大可繁母牛群。二是大力推广宁化县流动冷配车的做法,把冷配器械送到各村,方便农民,增加母牛冷配数。三是要科学制定肉牛良种繁育技术路线。一方面抓“级进杂交”,从根本上改良本地黄牛品种;另一方面抓好三元杂交,既可以提供杂一、二代母牛,又可为肉牛育肥场提供杂一代和杂二代公牛供其育肥。四是出台鼓励饲养杂一、二代可繁母牛政策,调动广大农户饲养可繁母牛的积极性,把肉牛产业基础打牢夯实。
5、加大科技投入经费,提升养殖科技含量。为了把肉牛产业做大做强,要重视发挥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作用。一是要增加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全额拨款编制,目前市、县两级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各地应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和充实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二是制定并推广育肥品种、饲料营养、育肥技术、饲养管理、屠宰加工、产品标准。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手段;是衡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尺度,能有效提高牛肉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对育肥场管理人员、肉牛饲养、黄牛冷配技术员和专业技术干部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走出去、请进来方式,进行强化培训,尽快提高肉牛现代化饲养和科学管理水平。版权所有
6、构建市场交易平台,做大肉牛加工企业。##市肉牛产业成败与否,关键要有龙头企业支撑。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和扶强做大一批龙头企业,拉长肉牛产业链。一是要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加快宏宇牧业公司建设,通过几年努力实现年加工肉牛6万头、年产值达3亿元的目标。二是要吸引一批有实力的客商或企业投资建立饲料、牛肉熟制品、皮革加工、生物制药企业,以延伸产业链。三是在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四是宏宇牧业要根据不同肉牛品种和胴体瘦肉率制定不同的肉牛收购价格,确定最低保护价,并根据市场价格按一定比例向上浮动,保护肉牛育肥场的合理利益,与各育肥场建立有机统一的利益平衡机制。
产业调研报告 篇19
一、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趋势越来越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不断创造经济奇迹。如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和江苏15个城市构成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5—20的经济总量。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的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成本快速上涨,部分传统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趋势加快。20__年上海、广州两地工业用地每平方米分别为782元、55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21。另一方面,随着东部沿海积极承接国际高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转移的动力也不断增强。
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为重庆加快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弥补我市建设资金不足。在争取国债资金难度日渐加大的.背景下,吸引东部企业投资正成为解决我市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仅福建、广东两省知名企业投资我市的重大项目就有11个,合同金额160多亿元。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助推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东部沿海投资我市的不少企业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较强,有利于加快我市产业升级。如格力空调重庆生产基地等制造业项目相继实施,带动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化工业布局,提高我市产业积聚能力。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为我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山东如意、浙江奥康、雅戈尔等一大批纺织、服装、皮鞋等劳动密集型项目相继落地重庆,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据有关部门测算,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在万州的投资项目建成后,可解决6000人就业。
三、影响重庆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物流成本相对较高。重庆地处西部内陆,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例如,以上海口岸为目的地,重庆每标准集装箱的水运成本为3700元,比武汉高23;公路为11240元,高105;铁路为5622元,高55。
二是配套能力不强。除了相对发达的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外,其余产业产品零部件配套率低,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从沿海购进;各开发区(园区)项目之间在原材料、产品的协作关联度不高;各区县产业同构化现象较明显,产业特色不鲜明;物流、生产性金融业不够发达;市场中介发育不完善。
三是人才较为缺乏。我市高技能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重为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高级职称人才占比5.2,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23;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7。
四、对策建议
(一)研究降低物流成本政策
合理布局各种交通枢纽、站场,注重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加强与跨区域交通的衔接,搭建便捷的物流平台。引导企业选择合理运输途径和运输方式,降低运输费用。强化高速公路成本收益核算,合理确定收费标准,试行高速公路收费听证制度。改革目前按车型收费制度,积极探索“年票制”和“计重收费”相结合的高速公路收费方式,实现“少载少缴、多载多缴、空车受惠、超限受罚”。
(二)提高产业协作配套能力
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中小企业,形成核心企业、配套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紧密结合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提高产业积聚能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门化发展,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加快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生产性金融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
(三)面向企业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职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大军。调整普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面向企业培训实用型人才。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清除人才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
产业调研报告 篇20
为了推动衡水食品工业的发展,提高衡水食品工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摸清衡水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科技应用情况和有关问题,对衡水食品企业做一次全面的调研,以便更好地指导衡水食品企业发展做准备。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与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密切相关,是考察国家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食品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食品加工业是关联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食品加工业与农业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紧密相关。食品工业的发展,是带动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缓解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主要渠道;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龙头产业之一;是农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