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集合(精选31篇)

2024-03-16 04:55:04报告范文打印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集合(精选31篇) 集成电路(ic)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与基础,是调整产业结构、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

  (三)高强度加强技术改造。当前我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遭受困难,主要原因还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此,要把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设备,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升级,加快发展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产品,做到普通产品规模化、特殊产品订单化;加快发展紧密纺关键专件、高档喷汽和剑杆织机等新型设备,力争到20xx年全市细纱机全部完成节能风机的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淘汰“1”字头细纱机、1979年及以前生产的a512、a513系列细纱机、b581、b582型精纺细纱机、bc581、bc582型粗纺细纱机,提升装备水平。同时,严格贯彻执行《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行业中各类高能耗、高排放新建项目严把准入关,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杜绝新增落后生产能力。

  (四)高起点进行自主创新。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深入贯彻实施品牌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兴市之路,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和集聚,提升综合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要学习湖塘镇“区域品牌”与企业“名牌产品”共同发展的道路,在推进策略上,“区域品牌”以“中国纺织蜡染名城”为品牌标志,作为区域纺织服装企业共享的资源,企业名牌产品以“三和”、“白羊”、“艾诺”为代表,带动更多的优质产品和品牌。引导企业重视科技投入,积极推进科企合作,帮助企业建立科技成果引进渠道、科技合作渠道,鼓励企业加强与各研究所、学校等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重点研发120支以上高支纱、功能性新面料用纱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纱线产品,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赢利能力。企业技术中心每年都要研发2-3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争取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推广一批。到20xx年,争创中国名牌2个以上,省名牌5个以上。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以上,中型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五)高水平建立公共平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政府要积极引导,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公共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尽量争取国家扶持。组织筛选和上报符合国家要求的重大项目,积极帮助申报争取国家及省各项资金支持;二是加大奖励力度。落实好临发〔〕4号文件,对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以及省级荣誉称号(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的,分别给予30万元和5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当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聊城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当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奖励企业20万元和5万元;对于成功上市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当年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重点项目,按实际形成投资额的万分之三奖励企业法人代表;凡重点企业当年新增税金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按照新增税金的2%奖励企业法人代表。三是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给予奖励,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2、加速建立融资担保平台。一是努力做好银企对接。积极贯彻国家适度宽松的金融政策,定期组织重点项目、骨干企业与各金融机构对接,向企业推荐金融产品,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业,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二是要抓好金融服务创新与业务品种开发。积极研究采取循环贷款方式,改变传统的一次性贷款方式,“一次抵押、多次借款、随时还款、循环使用’’;大力推广农信社的“大联保体贷款”的做法,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三是积极筹建担保公司。今年力争组建2家担保投资公司,缓解我市企业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3、加快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公共研发平台就是集中一个产业或全市的科技力量,建设成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基于产业集群的行业联合研发体系平台。可为该产业的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公共研发等平台服务。一方面,解决了投入大、要求高,单个企业难以建立的难题。另一方面,公共研发平台既可以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也可以把研发出的新产品、新技术向企业推广,实现互惠双赢,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市场竞争力。

  4、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一是设立市行政服务大厅,凡有审批职能的市直部门都要在大厅开设服务窗口,由各单位业务熟、责任心强的精干人员值班,并简化审批程序,按照从简、从快、从优的原则集中办理有关手续,实现“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二是建设特色产业聚集区,可采用bot(即建设-经营-转让)、tot(移交-经营-移交)等方式,在产业聚集区内集中建设标准厂房、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等,实现设施公建、资源共享,降低企业投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发展。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宣传推动提高产业知名度、组织参加或举办大型行业展览活动,提供信息,加强交流,促进发展。

  5、积极筹建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培育两个市场,即原材料市场和专业交易市场。通过横向拓宽、纵向拓展,建设一个有规模、上档次的专业交易市场,吸引更多的上下游经营业户、纺织机械及配件经营户或印染加工联络处等中介加入,带动纺织产业拉长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我市的影响力。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集合 篇7

  一、基本情况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到x年10月31日,南康家具企业达5670家,比去年新增629家,同比增长13.9%;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达15.5亿元,同比增长244.4%;实现工业总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43.9%;实现工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42.3%;实现税收2500万元,同比增长25%。办理木材放行78.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9.4%.,其中进口橡胶木42.6万方,同比增长40.6%;直接和间接从事家具产业的人员达20万人。在5000多家企业中,生产成品的家具企业有220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有2家,家具产业已成为南康的“富市产业”、“富民产业”。

  2、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南康家具产品结构品种齐全,种类繁多,主要有实木、板式、皮(布)艺、藤制、玻璃、五金六大类,已成为江西省最大的床俱、皮件布艺沙发、床垫和办公转椅的生产基地。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打造“南康家具”区域品牌,积极扶持鼓励企业创品牌。目前,南康本地家具企业有效注册商标226个,其中:江西省著名商标5个,赣州市知名商标15个。

  3、产业平台初具规模。家具市场方面,建成国际家私城、家居博览中心、光明家具城等市场,集中连片占地面积达5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店铺5000多间。引进北京北方投资集团投资10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泓泰家具大市场,目前已开工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在今年年底前可峻工并交付使用。规划在建的市场还有家具城中心市场、家具板材市场等项目。生产基地方面,成功申报了5000亩家具产业基地项目,首期1334亩已开工建设,土地平整和市政工程进展顺利,明年初可供企业入园;二期3000多亩用地指标也已经获得批准,正在组织征地拆迁。在龙回、蓉江、镜坝、太窝、龙岭、东山、唐江等家具企业集中的乡镇规划返乡农民工家具创业园9个,规划建设面积达4200亩。物流方面,有专门的家具物流企业217家,主要运输线路612条,覆盖了除西藏和港澳台等的全国大部分地区,为家具产品流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便利。

  4、行业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组织机构健全,市级层面有南康市家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调度产业发展工作;工作机构有家具产业促进局和市场办、基地办、物流办以及家具研发中心,专门负责家具产业综合管理服务和市场、基地、物流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研发、服务等工作;行业自律管理有家具行业协会和物流协会,经常性开展合作交流和维权等服务。同时,专门设立家具市场治安巡逻中队、城管执法中队和物流执法队,为家具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已经成为制约南康家具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用地指标有限,工业开发用地紧张,用地价格高涨,南康大部分家具企业无法进入工业园区,主要从城郊和圩镇的农户手中临时租赁荒山荒坡、余坪建厂,形成“有路的地方就有厂”的现状,分散在全市各地,(其中龙回、蓉江、镜坝、太窝、龙岭、东山、唐江等7个乡镇街道占了90%),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又增加了国土、规划、环保、消防等行政管理难度,还大大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因为没有土地,企业要扩大规模就要在多个地方租赁办厂,管理成本高、难度大,极大的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