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生调研报告(精选10篇)
2024年小学生调研报告 篇1
一、课题的提出: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简单而言,就是要养成习惯。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学习习惯这么重要,那同学们的学习习惯怎样呢?
二、研究目的:
为了了解我们班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特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
三、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采访、上网查找。
四、研究步骤:
先调查我们班同学学习习惯,再去查一下有关资料,然后去采访老师,听听老师的意见或建议。
五、研究的过程:
1、调查阶段:
(1)确定活动的主题。
(2)确定活动的.方案。
(3)进行调查、采访、发放问卷、搜集有关资料。
2、分析阶段:
我制定了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采访的对象是我们班同学。我共发出42张,收回42张有效问卷。然后我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发现我班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班同学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1)我们班有68%的同学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说明我们班有多于一半的同学都是有计划地学习。
(2)我们班有74%的同学可以做到出声早读,这是一个好习惯,可以把文章记得更清楚。出声早读的好处:一个人通过一个晚上的休息,大脑完全没有了疲惫的感觉,早上开始读书,会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那么,早上读书,记忆力比较好,自然就事半功倍啦。
(3)我们班有64%的同学能合理安排假期时间,说明我们班的同学自理能力和安排能力较好。
(4)我们班有58%的同学有偏科现象,原因是老师表扬或批评了他(她),所以导致了偏科现象。偏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影响我们部分科目的成绩。
(5)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课堂中,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6)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从考试看,有一些题目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7)学习缺乏自主性。许多学生都是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的学生比较喜欢看电视,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业就看,有的一有机会就看。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学生不多。有34.2%的学生不会勤查工具书。
3、行动阶段:
(1)上网查找资料。
(2)制定并发放倡议书。
2024年小学生调研报告 篇2
一、小学生学业负担状况
1、负担状况不平衡
一是从年级上看,毕业年级重于其他年级;二是从学校类别上看,城镇学校尤其是县城小学重于农村学校;从办学水平上看,观念陈旧、规范意识不强学校的学生负担高于办学理念先进、法制意识强烈、管理方式方法科学的学校的学生;三是从个体上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庭对学业负担的“感受域”不同。
2、负担结构不合理
从学科负担上看,学业负担基本集中在语数外等考试学科,而其他考查学科负担较轻;从负担形式上看,学生学业负担主要是书面作业,而兴趣爱好、社会实践、课外阅读等拓展性方面的负担较轻;从目标培养的角度看,学生负担主要表现为书本知识的学习,而美好习惯养成、优良思维训练、创新精神的塑造、实践能力提高方面的负担很轻。
3、负担原由不简单
一是法规意识薄弱。虽然教育部的规定,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虽然小学的作息时间本地区全部统一,但是,仍有少数学校学生到校时间较早,还有一些学校放学清校时间较长。这些做法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打乱了学生的生活节奏。虽然上级对各年级的学生家庭作业总量也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有些教师我行我素,对规范学生家庭作业量的意识不强。
二是教学效率不高。有的教师缺少教育“智慧”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不能够精讲精炼,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巩固练习,课堂练习作业放到课外做,有些教师依赖通过家庭作业形式进行巩固练习。
三是家庭压力沉重。面对学习成绩可能影响今后升学以及人生发展的现实,即使“学校‘减负’,家长也要给孩子‘增压’”,有些学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要完成家长的额外提供的各种补充习题。迎合家长的心愿,家教机构蔓延。双休日很多学生被送到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或提高班。
四是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学生智力、学习态度、能力差,学习方式、方法有问题,学习效率低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造成学习负担过重假象。
五是学校管理缺失。有些学校对合理学生负担的意识性不强,有些学校对教师的教育不力,导致教师“麻木不仁”;有些学校缺少相关制度、机制建设,嘴上说得多,实际管得少,导致一些教师“我行我素”;还有些学校由于受社会等评价因素的左右,管理者对合理学生负担的问题,态度暧昧,导致一些教师“看风使舵”。
六是教育话语乏力。社会、家庭、舆论等很多方面,由于从各自利益思考,更由于缺少对教育方针的全面了解,缺少对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的正确把握,不能对教育进行正确的评价,畸形的教育质量观、学生发展观“横行”,导致教育人不能坚持应有的教育操守。
七是负担认知不一。有人不能全面认识负担来源,认为学校是负担过重的“罪魁祸首”,把“棍棒”全部打向学校,这种错误的心理倾向和归因,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一些重大问题、敏感问题,依然存在,导致负担根源不能彻底铲除。有人不能正确认识学生健康和谐持续发展与合理负担的辩证关系,导致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勤奋、刻苦精神,不愿承载应有的学习负担,即使负担很轻,家长仍然认为负担很重。
二、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思考
1、培养教师、家庭、社会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评价观,对学生学业负担的思考与舆论进行正确引导。要让教师知道:减负,要从增效开始。要使家长知道:家教,不是学生课余生活的全部,社会也是大课堂;同时,学习应有适度合理负担和刻苦精神。要让社会清楚:分数不是学生成绩的全部,综合素质发展才是根本;人才,能力是根本。
2、建立严格的规范制度、有效的机制,实施强有力的举措,对学生学业负担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调控。一是要加大常规检查力度,进入校园、进入课堂,接触教师、接触学生及其家长,及时了解关于素质教育常规要求的执行情况。二是要将学生学业负担情况与质量优等评估、职称评定、人事选拔、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评选结合起来,对问题突出的实行一票否决。三是要引导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要努力坚守教育法规,落实有关减负规定,在学生到校时间、作业等方面严格执行上级规定。二要努力建立完善的制度,如家庭作业申报制,班主任协调家庭作业总量制,年级组统一布置家庭作业制等,加大对学生课业负担的控制检查力度。三要努力组织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积极开展研究,大胆探索减负增效提质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加以推广,在三个重点问题的解决上有所突破:分层教学,关注教学、作业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学法指导和作业习惯的培养,以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
2024年小学生调研报告 篇3
1、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对西安市莲湖区行知小学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动机作调查研究,试图摸索出一些共同性的规律,以便为本次小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2、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是行知小学的五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共111人,其中六年级一班56人,男生30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8份;六年级四班54人,男生29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