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4年农业调研报告(精选34篇)

2024-06-20 02:27:59报告范文打印
2024年农业调研报告(精选34篇) 最近,笔者就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在桃江县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得到几点启示:农业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一、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使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农业产业链需进一步延长。目前,我县多数农产品是以原始初级产品的形式上市销售,为数不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多数处于粗加工的阶段,精、深加工很少。以我县的农业拳头产品脐橙、食用菌、优质西甜瓜、小黄瓜、鲜甜糯玉米等特色农产品为例,目前少有附加值高、延长保鲜上市时间的较大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其结果是这些农产品的上市旺季集中,存在卖难和贱卖的状况,出现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3、农业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和规模都不大,联系农户有限,服务半径小,带动能力弱。而且大多数合作社是生产型或中介性质,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产后加工环节的专业合作组织数量极少,对农产品加工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作用有限。

  4、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受土地经营规模的制约,农民缺乏标准化生产的热情,农业标准化生产进展不够快,与生态型、健康型、高效型的现代农业要求还有差距,难以增强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大发展。

  5、农业经营手段简单粗放。目前,我县广大农业从业者的经营方式原始落后,停留在粗放型农业的阶段,多数农户的农业装备仍然是典型的“薄膜加竹片”,这种简单的农业设施难以抵御多种自然灾害。 同时,近年来我县农业功能虽有所拓展,但目前农业的`功能还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生产上,服务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只限于少数农业园区和农业旅游景点,这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业的单一功能,也势必限制我县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三、提高我县现代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1、修编农业规划,优化区域布局。规划是发展的方向。自20__年《**县现代农业建设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引导全县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主导产业发展能力上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今年以来温泉山庄、三百山大道、安定线改造、版石工业园区等重大项目相继在我县实施,对我县现代农业的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需对全县现代农业规划进行修编和调整,以符合我县的实际状况。同时,对修编好的农业规划,要抓好规划的管理和落实工作,细化规划实施方案,多方合力,推进规划的深入实施。

  2、加强千亩农业园建设,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千亩农业园作为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核心基地,具有明显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今后将继续加大千亩农业园建设,把建设千亩农业园作为当前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理项目,细化千亩农业园实施规划,进一步明确区域布局、产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要优选一批高效农业项目,积极引导“三资”重点投资,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增强千亩农业园的发展后劲和活力,以项目促进园区规模的扩展,以项目提升园区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通过农业园区的做大做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目标。要继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防止农业污染。引导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在园区内部及其周围,建立大量有实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名特优农产品物流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3、积极发展“一村一品”,提高产业带动能力。经济林果类,瓜菜类要在 “一村一品”的基础上,做大规模,加强品牌整合,增强“一村一品”的竞争力,努力使“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发展。重点扶持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力求在产业的主导产品生产上,能够引进或培育发展起1~2家规模较大、起点较高、凝聚力强的“龙头”企业,为其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使其能成长为全区龙头,带动农业相关产业和主导产品的产业化生产经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要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积极发展旅游农业基地,将种植、养殖、绿化相结合,增加各农业景区的互动功能,培育若干个知名“农家乐”、瓜果采摘园、科普教育区,逐步打造集农业旅游、科技示范推广、种源种苗为一体的综合基地群,使旅游农业成为我县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4、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更健康、更安全的农业产品,用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来防止农业污染,以农业循环经济引导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就我县目前的实际来看,可以深入探索发展“园区农业工业化”,在农业园区内部及其周围,积聚大量有实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名特农产品物流企业,最终建设成为我县有实力的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名特农产品物流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强化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违禁药物残留和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测工作,加大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强化农业执法,规范农资市场。同时,对我县农产品基地的产品进行定时抽检,加强监管,把好农业生产的质量关。

  5、大力实施特色农业保险,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快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县在特色农业保险上进行了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全县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下一步,我们要结合政策性农业保险,把水稻、能繁母猪等涉及农户多、范围广的险种纳入到政策性农业保险,使这些大宗农作物和传统家畜的生产稳定。同时对现代农业发展涉及的果品、蔬菜、食用菌、生猪、家禽等继续实施特色农业保险,从生产设施和自然灾害上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减少发展现代农业的后顾之忧。

  6、积极发展科技农业,构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同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重点做好种子种苗、设施装备及配套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指导服务,指导和帮助农机作业以及植保病虫害防治,科学管理用肥、用药、用水,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要注重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强化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加快科技型人才的培养;以农业示范园为示范基地,不断加强学习和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大对科研、先进技术和资源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技术的转化率,实现农业攻关技术由跟踪模仿为主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创新为主转变。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形成一批突破性重大科研成果,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024年农业调研报告 篇19

  为全面掌握河南省__市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更好地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加快我市农业信息化进程,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农业局、市移动公司组织联合调查组,于20__年3月14日—17日,对我市两县三区10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6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20家种植、养殖大户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信息化建设基本现状

  (一)农业信息化对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及农民经纪人的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信息运用取得明显成效。20__年市农业信息中心通过互连网络发布信息18000多条,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农业信息100多万条户,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了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使农民获得信息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召陵区老窝镇下堤于村辣椒经纪人于树理20__年购买电脑,接通互联网,经常上网查询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对同行和群众无偿提供信息服务,带动致富人数达400人。20__年于树理从网上了解到辣椒价格将有很大上升空间,及时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收购5万公斤,在较短时间内全部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出售,获得经济效益数十万元。临颍县王岗镇梁岗村的辣椒经纪人黄根民20__年8月在__农业信息网、湖南辣椒网上发布了辣椒供应信息,当月湖南省就有一家经销商与其联系,一次交易就出售辣椒70多吨。

  (二)全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__年我市建成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20__年成立了市农业信息中心,配备了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舞阳县、临颍县、源汇区、郾城区建成了4个县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20__年建成了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44个;培训骨干农民信息员106名,分布在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农业信息化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规模逐步扩大。市农业局还组织20多名专家及技术人成立了涵盖农业政策、农业技术、畜牧养殖、林果种植等10多个专业的专家组,开通了专家手机热线,及时解答农民群众咨询。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