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扶贫调研报告(精选32篇)
四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务工收入水平。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以来,全县共投入培训经费833.6万元,超计划的78.1%,培训人数达11332人,超计划的7.3%,扶持了1032名中专生和中高技工,共转移就业11129人,就业率达98.2%,其中在本县就业的达86.7%。为全县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贫困农民素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的目标。
五是村级互助资金加快了试点村支柱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发展大户。全县有18个村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每个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目前,全县入会农户526户,资本金总额达到309万元,共培育形成27个农业支柱产业项目,为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产生了较好的促进、示范、辐射作用。解决了部分农户有种养项目没启动资金的难题,催生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发展大户。这批中小规模的农户家庭养殖模式,既适应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趋势,让部分“出门打工无技”的劳动力“在家致富有门”,又因船小好调头,让种养户能有效规避因市场波动产生的风险,对贫困农户发家致富产生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为实施扶贫到户提供了范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贫困面还较大。我县共人口有79.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有65.0418万人,而贫困人口达到42049户、204947人(其中乡村低保对象有13251户30596人),占乡村总人口数的31.51%。全县还有省级扶持贫困村165个(其中含80个国定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4.2%,贫困人口遍布全县广大乡村。贫困人口存量大、对象多、贫困程度深、基础薄弱,这些都会导致到户项目难规划难落实。
二是扶贫到户认识存在问题。少数地方对扶贫到户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只要把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了,贫困户的温饱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把主要精力放在建设项目上,忽视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同时贫困农户认为扶贫到户就是把钱直接分配到户,等、靠、要的思想更加严重,以至于有的贫困户坐享其成,自己不努力、不奋斗。
三是扶持对象确立存在问题。从调查的贫困户来看,他们除了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外,由于各方面原因,他们处于弱势地位,没有从社会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无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无法享受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资源扶持。而有些扶持项目、示范项目为追求效益最大化和效益快速化,基本都给经济实力比较强、素质比较高的非贫困户来实施,这就出现了没有真扶贫、扶真贫的现象,造成了部分非贫困户也在分享国家的扶贫政策,无形中弱化了扶贫资金和资源的扶贫功能。一些符合扶贫的农户由于得不到扶贫资金的扶持,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却得到了扶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
四是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不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气候和优势。如何提高组织化程度并引导他们进入市场,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获得应有的社会平均利润,这是我们扶贫开发今后需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扶贫攻坚需要实现的目标。
三、对扶贫到户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一)创新扶贫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扶贫到户的跟踪管理机制。扶贫资金应重点扶持贫困户,对不属于贫困户的.对象不能享受扶持,其中包括扶贫搬迁资金,贴息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对到户的扶持资金一律实行财政拨款、银行直达农户"一本通"的做法;二是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帮扶机制。建立党员干部帮扶到户制度,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帮扶效果与评先表模、提拔晋升挂钩。三是建立健全考评机制。科学制定考核评估机制,每个村成立一个扶贫考核评估小组,对照考评细则对扶贫到户情况进行评估。
(二)重点扶持产业发展。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是解决贫困户稳固脱贫并逐步致富的根本途径。贫困户只有生产发展了,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从根本上脱贫。在扶持方式上:一是大力推进互助资金覆盖面。试点实践证明,互助资金是支持贫困户生产发展非常好的平台。二是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树立培植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民的意识,通过采取加大专项发展资金、扶贫贴息力度等方式,促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农户广泛参与产业化建设中遇到的产、销、技等方面的问题。使村企共赢、贫困户受益。
(三)完善雨露计划培训方式。一是科学设置专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学员的兴趣志向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科学设置培训专业,实行订单培训,定向转移。建立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保证专业培训质量,确保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真正让他们怀揣多证闯天下,"雨露计划"可以为在校期间获得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的优秀学生给予补贴。培训一人富裕一家。二是对在家务农的贫困户劳动力加强实用技术培训,聘请不同类型的专家和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按照不同季节,不同需求,不同技术的贫困户需求开展培训。
(四)扩大互助资金和贴息到户覆盖面。互助资金和贴息到户是扶贫到户的好政策,贫困户非常欢迎,效果也很明显。一是扩大互助资金试点村数量,增加贴息资金总量。二是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扶贫、财政部门各自职责,避免职责交叉。金融机构建立贫困户"零门槛"机制,对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凭相关证明,可无担保申请。
(五)加大行业扶贫力度。一是相关行业在安排当年的建设项目时,必须优先规划到贫困村,把贫困户作为重点安排对象,凡需要贫困户自筹配套部分予以免去,由政府包揽,使他们能够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果。二是扶贫部门加强同教育、卫生等部门协调与配合,将贫困户作为重点补贴对象,使贫困人口最大限度地享受惠农制度改革的成果。三是做好扶贫与农村低保有效衔接工作,对于重点贫困户,实行应保尽保;对临时性贫困户实行应急救济,帮助他们解决眼前困难。
2024年扶贫调研报告 篇17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相关要求,根据县委统一安排部署,近期我乡在11个村范围内开展了精准扶贫摸底调查,通过广泛走访农户,深入交流,实地查看,对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查找出了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全面理清了扶贫工作的思路。现就前期的调查摸底情况报告如下:
一、安排部署情况
20xx年7月14日省委召开了文朝荣先进事迹报告会暨全省扶贫攻坚动员会以来,市、县和乡三级分别召开了扶贫攻坚动员会,8月7日我乡再次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在此次会议上,乡党委、政府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部署,全乡政府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乡直单位负责人、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共计90人参加了摸底调查工作。会后,各扶贫工作专班深入村组开展了摸底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做到了“三个认清”,明确了工作的意义。
一是认清了时间的紧迫性。此次活动从省到村动员会一开到底,充分显示各级党委、政府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会上明确了襄阳市和保康县20xx年完成脱贫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在摸底调查中每位党员干部集中了全部精力,利用5天时间顺利完成了摸底调查任务。
二是认清了贫困的多样性。在此次摸底调查中,工作专班明确了贫困户的标准,特别注意到了户与户之间的差距,找出了农户贫困的不同原因,找准了问题的症结,也理清了下一步对户的思路,为今后开展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是认清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此次活动的摸底调查,是为下一步推进精准扶贫,解决全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顺利实现预期脱贫目标的一次重大活动,参加调查摸底成员在此次行动中,走访认真细致,数据核对准确,收集了影像和纸质资料,准确无误的完成了既定任务。
(二)做到了“四个明确”,保证了行动的高度统一。
此次活动时间短、任务重,所有参与调查摸底的党员干部在下村入户中做到了四个明确:
一是明确了时限。8月份正是农忙季节,工作专班人员不分昼夜开展工作,在三天内顺利完成入户调查,两天内把所有户表汇总完毕;
二是明确了任务。根据工作安排,工作人员认真填好入户摸底调查表和汇总表,特别是对边远村组农户进行了重点摸底,做到了逐村逐组不落户,逐家逐户不落人,摸清了两峪的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