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评课稿(精选5篇)
5、教师写作指导细致到位。
在写作方面,因为低年级的训练,学生在写作数量方面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标准,教师针对学生对网上写作有兴趣,能够写作成文,但是缺乏一定写作技巧和方法这一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写作结构和方法的指导。在审题环节明确提出写作要求:“我”和“苦与乐有联系”两点,学生的创作因此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学生交流体会范文的环节,教师又引导学生提炼“观点鲜明、事例具体、感受真切”等写作要求,同时,就“如何将事例写具体”与同学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提炼写作的具体方法:从语言、动作、心理、形态等方面将事例写具体;教师还精心选择不同结构的例文供同学分析、讨论,使学生对题目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是“先哭后乐”,也可以是“先乐后苦”,还可以是“通过苦,表达对乐的渴望”,教师的设计独具匠心,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范围思考文章的主题、结构,并通过具体写法的指导使学生可以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丰富起来。
6、拓展材料支持写作,开阔学生思路。
教师利用不同类别的范文使学生对“我的苦与乐”作文结构有了深入、宽泛的理解后,再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阅读,通过阅读不同类别的文章,使学生开阔思路,对材料中的“苦”与“乐”有所体会,进而发散思维,感悟自己的苦与乐,从而将感悟付诸笔下,形成一篇与众不同的自己的“苦与乐”。
北京评课稿 篇4
《再见了,北京!》是根据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有关材料改写的。
课文选取了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的这两个特写镜头来表现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
唤醒留在我们心中的“北京记忆”。课文简短优美,画面感强,情感充盈。从全文看留念与不舍贯穿其中,“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蕴含其中。
但这篇课文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
课文中生字新词较多,许多句子也很难读通。车老师在课前就布置学生充分地预习这一课,让他们先读字、组词,再努力把课文读通顺。经过充分地预习,学生朗读课文时比较流利、有感情,发言也很积极,参与面较广。奥运会离孩子们还是比较远的,平时学生是不太关心奥运知识的。因此,车老师一开始借助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奥运会有个大概的了解。
总得来讲,车老师这节课还是成功的,但也有不足的。比如:课件没有选择放映模式,看起来不太清晰;大量的长句子如果挑出来带孩子摘到孩子朗读会更好;写字教学时间不够,有点仓促。如果在这个细节上稍加注意,效果会更好。
北京评课稿 篇5
周三听了朱**老师执教的《北京》一课,其自然、丰富的教态,循循善诱的语言,由此带来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我仿佛置身于名教师的课堂之中。
本堂课朱老师围绕课前的自学要求,设计了 “我能记”、“我能读”、“我能说”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从字词学习到感知课文,再到体悟文本,升华情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过程。课堂上,因为学生在课前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进行了有效地自学,所以整个教学过程“顺风顺水”,一气呵成。教师在与其说是在教学生学习,不如说是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如在教学字词环节时,朱老师出示的学习任务主题是:我能记住它。不用教师领读,学生就能完成拼读,领读等任务,顺利地“开好生字火车”。接着,朱老师放手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生有的编故事,有的编字谜,形式各样,此伏彼起,充分展现了学生课前的学习成果。在教学“我会说”环节时,朱老师直接进行说话训练:小朋友们,你们已经用“.........”划出北京的主要景物,请你说说北京有.........,有.........,还有.........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再机械重复地让学生读课文,划词语,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因为学生课前充分的自学,教师设计的每一处语言训练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教师在出示句式练习:“天安门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时,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先学后教”从程序上来说,是学了再教,学后再教;从逻辑上说,是把学放在第一位,把教放在第二位,学生的课堂的主人。朱老师的这堂课,无论从程序上,还是从逻辑上,均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另外,朱老师的这堂课也充分展示了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上,我们总能听到“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读得真美!”等教师鼓励性的话语,也看到了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热情高涨的学习氛围。朱老师的循循善诱,犹如一抹重彩,为课堂增色不少。当课堂上遭遇突然停电的突发状况时,朱老师并没有慌乱,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显示了朱老师过人的课堂调控能力。
当然,再出色的课堂也会有一些疏漏,综观整堂课,朱老师在三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上还稍显欠缺,因为字词教学花的时间较多,所以在教学本课重点教学内容时,有些仓促。然瑕不掩瑜,这堂课依然是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