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演讲范文 > 演讲稿

演讲稿

校长毕业典礼励志讲话稿(精选32篇)

2024-04-15 18:59:07演讲稿打印
校长毕业典礼励志讲话稿(精选32篇) 尊敬的各位主礼教授,各位家长,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云山俊丽,珠水秀美,花开仲夏,凤舞岭南。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见证属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xx届毕业生的光荣时刻。....

  说到底,幸福是你自己的人生感悟,是你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你自己的人生修炼,它决定于你思想所达到的境界。前不久,我去了北京宏志中学。那些学生可不如你们幸运。其实他们理想的清单所列出的项目不一定比你们的少,但他们实际得到的肯定比你们少许多。他们邀请我讲几句话。我说,生活是什么?在我看来,生活好比是一场盛宴大餐,山珍海味,色味俱全,但是此时此刻端到你面前的这道菜并非合你口味,它也许是辣的,也许是酸的,甚至是苦的。今天,你们仅仅是赶上了一道苦菜,不合口味,但不要抱怨,勇敢地尝一尝,把它咽下去,因为它是有营养的,这些营养是你发育所必需的,吃下去,你才能变得强健、变得成熟。只有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才能算得上是一顿真正丰美的大餐。只有把每道菜每种口味都一一尝遍,那才算是真正享用。生活就是这样。不论什么滋味,都要细细品尝,品出其中的味道,悟出其中的真谛,要以乐观的心态去细细品尝生活中的每一道菜肴。如今摆到同学们面前的这道菜就是高考。不论它是什么滋味,你们都要勇敢地把它吞下去,并且要细细地品味。

  除了心态外,决定幸福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道德修养。中国有句古训,叫做“仁者不忧”。“不忧” 毫无疑问是对幸福的一种描述。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不忧”呢?是“仁者”,是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仁”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结交朋友的基本准则。没有朋友就没有幸福。中学同学是终生的朋友,你们要永远相互帮助。将来你们还要交很多朋友。要学会与人相处。我始终认为,交朋友不是一个技巧或者方法的问题,而是一个做人态度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道德修养的问题。只有那些具有宽厚待人,好善乐施,谦虚诚恳,善解人意等良好品性的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他才能真正体会到来自亲人和朋友的温暖、关怀、快乐与幸福。如果你读一读两千多年前的《礼运大同篇》就会懂得,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把幸福的理想建立在人们良好道德修养的基础上,没有道德就没有幸福可言。因此,同学们要学会多交朋友,交正直的人做朋友、交高尚的人做朋友,交善良的人做朋友,交有才华的做朋友。你的朋友群体也是你的道德修养水准的映射。

  幸福是善良人的财富。所谓“善良”,就是乐于给予、乐于奉献,就是四中老校长王道元先生讲的“贡献群众”、“大效于世”。善施与奉献之后在人心灵深处产生的愉悦,是一种伟大的幸福体验。前不久,几位94届的校友对我说,他们正在拟定一个计划,号召所有的校友每年为母校捐献,为在校的师弟师妹们捐献,支持母校的发展,使师弟师妹们能得到比他们当年更好的教育。他们要在校友中广泛宣传并树立这样的理念:为母校捐献是每位校友每年必做的事情。听了他们的想法,我十分感动。他们离开母校仅仅十几年,有的刚刚获得学位,个人事业刚刚起步,就想到了要回报社会、回报母校,帮助别人。我想,这就是四中精神。我希望这种精神也能在你们的身上生根开花,发扬光大。

  虽然你们已经长大了,变得血气方刚,或者亭亭玉立,但在我们看来,你们永远是四中的孩子。四中会永远记住你们,不论你们是在天涯还是海角,不论你们是富有还是贫穷,不论你们得意还是失意,不论你们的事业是处于巅峰还是暂时处于低谷,只要你永远保持乐观豁达、积极向上,你就一定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四中会永远记住他的每一个孩子。四中相信你们不会让母校失望。

  你们很快就要离开四中了,别忘了,要常回家看看。

校长毕业典礼励志讲话稿 篇6

  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同学们一生中非常特别、非常重要的日子,你们将告别母校,踏上新的征程。作为校长,我祝贺你们,从北京大学这所伟大的学校顺利毕业,也为你们更精彩的明天祝福。

  当初,你选择了北大,北大选择了你,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选择,从那时起,我们就拥有了共同的情怀。在北大的岁月里,我们一起欢笑过也心痛过,付出过也挣扎过,希望过也失望过,但却从未后悔过!回头望过去,这些喜怒哀乐,这些拼搏奋斗,都是通往未来的历练和基础。

  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选择和转变的时刻!我们都感恩北大,但我希望你们记住,北大给予了你知识,给予了你能力,却不能代替你安排未来。未来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去适应,去质疑,去挑战,去创造!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也只有你们,才能够对北大的未来、中国的未来负责。

  人们常把毕业典礼比作在大学的最后一堂课。作为一个“老北大人”,在分别的时刻,除了祝贺与祝福,我还非常希望,与你们一起分享几位北大人的故事。我知道你们喜欢微电影、微视频,我也试着做了一个。我希望大家从他们的经历中,看到并记住作为一个北大人所应有的家国情怀。

  她叫樊锦诗,1963年从北大历史学系毕业,去了敦煌,在敦煌研究院做了几十年的院长,刚刚卸任,成为荣誉院长。52年前,也是毕业季,也是在燕园,这位来自上海,美丽、聪慧的毕业生,收到了一封家书,反对她去敦煌工作。她还是坚持去了,原因很简单,“已经答应了”。这一去就是五十多年。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敦煌女儿”,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世间风云如何变幻,一直守护着丝绸之路上的人类宝贵遗产,一直探寻着中华文化千古之谜。今天,作为世界著名的敦煌学者,她依然坚守在漫天黄沙的大漠深处。“同意去敦煌”,这一声轻轻的承诺,承载了一位北大学子半个世纪的社会责任和学术理想。

  他叫张益唐,北大数学系78级学生,普渡大学博士。他自幼热爱数学,认为数学是美丽的,值得一生投入。张益唐的学术生涯艰辛曲折,一度曾没有固定工作。当他对孪生素数猜想作出巨大贡献、轰动全球数学界时,已经五十多岁了,还只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普通讲师。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对数学的梦想和热爱,与儿时一样,依然那么纯真、那么圣洁,从未改变。20xx年,张益唐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这个大器晚成者的获奖感言是: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敢于挑战传统,对那些别人说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勇于探索,如果真正热爱,就永不放弃。

  她叫吕植,198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是北大保护生物学教授,NGO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很多年前,校园中就流传着她的故事。从读书时开始,吕植就跟随潘文石老师的团队,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风餐露宿,绿野追踪,进行大熊猫的研究和保护。她用出色的文章和鲜活的图片呈现出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环境的思考,被称为“一位保护人类未来的女科学家”。在北大、在荒野,她改变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深深影响了其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北大毕业生,他们的故事,一定会发生在今天毕业的同学们中间。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守承诺、执着追求,要敬畏自然、担当责任。一辈子很长、也很短,眨眼之间就是三十年、四十年、半个世纪,人生的精彩,也就在这执着的选择和坚守之间。

  北大,从来不只是一所学校,她是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这里,草地、湖水、山石、垂柳,都承载着动人的故事,润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梦想。北大,是新思想不断萌发和成长的学术殿堂,在这里,学者大师们为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呕心沥血,他们不灭的激情、不变的赤诚,塑造了北大,也激励着后来的北大人。北大,是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圣地,从这里,人们开始塑造自己的人生,并用一生去理解、去实践:对责任的忠诚,对批评的坦荡,对创新的执着,对竞争的平和。北大,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谜,每个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的人,都会在共同的经历中,揭开属于自己的谜底。

  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同学曾写下了这样的留言:“如果生命是棵生长的树,青春就是开花的时节。如果一些人活着是在追寻肤浅的表象,是为世俗的浮华,是为心理与生理的需求,那么,这儿有人真正地生活过,他明白所有问题的答案。”

  同学们,从明天开始,你们中的很多人将离开校园,进入真正的现实社会中。中国的崛起,给予了你们这代人无限的机遇,你们有广阔的舞台来施展才华。与此同时,在纷乱嘈杂的虚拟和现实世界中,也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我相信,北大不仅给予你知识、能力,更给予你价值和情怀,能为你带来心灵的平静,帮助你守正创新,走正道、扬正气,成为引领未来的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