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后感(通用33篇)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21
最近能静下心读的书就是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了。其实看他的书已经有很多年,从刚开始的《三重门》,尖锐讽刺,锋芒毕露,在我那个年纪看来,写得还是很大快人心的,因为批判了应试教育。到后来《通稿 20xx 》,《毒》,《草》到《可爱的洪水猛兽》,《青春》,到今天的《我所理解的生活》,其实他的文笔在不断的进步和成熟,眼光也越来越开阔,近年来关注到了社会的很多问题,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写过说过的那些话。《南方周末》采访韩寒的时候,有一句话写得很好: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少年终于走向青年。那个恃才傲物,无礼冒犯的韩寒,和那个一路漂泊,勇敢向前的韩寒终于握手言和。
以上只是对韩寒的一些看法,虽然喜欢他,但并不代表我就是一个韩迷。去年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的题目是《韩寒》,其实我们也在不断的思考,韩寒到底代表了什么,还有一个也不断被提及的郭敬明又代表了什么。这么多年来,这两人一直被推在风口浪尖,被无数少男少女追捧,无论有怎样的丑闻还是炒作,大家分来分去,还是两派,好像我们的青春里,只能是非郭即韩一样。看韩寒的书,我总是会在想一个问题,到底青春是什么,到底这一代的年轻人应该做些什么,但答案总是很难讲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好像是很难去追逐什么远大的梦想,或者是过分关心政治,就好像《我所理解的生活》里,反复的提及到体制,民生问题,但杂文写得再好也经不起悲剧的一再重复。多少人在这段年少里,可能踌躇满志,想要为国家、社会做些什么,甚至挥斥方遒,但又在现实面前感到无力,想要收起一腔热诚,过点安逸小资的生活,内心又总是不安和迷茫,好像无论是韩寒还是郭敬明,我们都做不了,也学得不对。
人生最邪恶的事就是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所以还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就够了。记得一篇文章中曾经写过:我们都渴望在年少时吐出惊艳世界的箴言,却从来都没看破过迷眼乱花。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写的文字,都有青涩的梦想,但大概从来就见不得光。但是那又怎样,如张国荣的歌里唱到,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并不敢说是要让每个人勇敢的去追梦,但最起码,在这段仅有的青春里,我们要试着去多做一些无悔的事,对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多一点坚持,对那些看起来遥远冒险的事,多一点尝试。等到将来,我可以告诉自己,我当初坚持一些事情,绝对不是因为我当时幼稚不懂事。因为青春就是这样,它是酸,少年强说愁,但它也无限强大,有无数希望,有以后再也看不到的青草繁花。就像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叫《春萍,我做到了》一样,当终于拿到年度拉力赛总冠军的韩寒对着当初打死也不相信他会成功的春萍说“我做到了”的时候,我的眼眶有点湿润了,这句“我做到了”,我明白并不是为了要证明什么,而是为了我们的青春,青春无悔而骄傲。
真的很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青春里不留遗憾的奔跑,永远保持一颗炽热的心,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生活。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22
《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诗人作家何其芳写的。我读了后,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
这篇文章主要是以两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一是工作劳苦,二是生活简朴。那一夜,周总理的工作是批阅“一叠一尺来高的文件。”批阅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句句地审阅、思索、圈点,直到“公鸡喔喔喔地叫明”才结束。工作了一夜,只喝一杯绿茶,吃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地劳苦,多么地简朴。
作为一个新中国的总理,吃的东西竟是那样的少。而我们呢?现在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极力的小公主、小少爷了。相比之下,我们多么辛福啊!
我被周总理的生活和认真的工作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想让人们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是多么伟大。
虽然总理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留下来的精神永远深深地铭刻在我们心里。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23
在大学读书期间,就一直对外国文学怀有强烈的好感。只要是流芳百世、受到后人推崇的作品,我必定会去读一读。通过外国文学这门课程,我认识了许多伟大的、著名的文学大师,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莫泊桑、司汤达、欧亨利、福楼拜等。他们不朽的作品我也拜读了不少,从中收益匪浅。工作以后,我尽量买些自己特别喜欢的文学作品作为珍藏本,一直读了又读。每次读,每次总有不一样的思考。
近期看完了《包法利夫人》,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总浮现着可怜的包法利夫人的脸庞。闭上眼,我又在回想着她从纯洁到堕落直至自我毁灭的人生历程,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是的,也许包法利夫人是咎由自取,但仔细思索,却又发现她其实是当时社会的牺牲品,是千百万妇女真实生活的写照。作者福楼拜正是通过这位包法利夫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戕害人性,腐蚀人的灵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恶本质。
女主人公爱玛原本是一位天真淳朴的可爱少女。她的父亲为了培养女儿的贵族气质,把她送进了卢昂的修道院学习。在那里,爱玛成天满脑子的情爱,渴望日后能与一位白马王子生活在一起。可以说,这时的修道院教育,已经慢慢腐蚀了爱玛纯洁的心灵。后来,她怀着对爱情的憧憬同刚死了老婆的乡村医生结了婚,成了包法利夫人。起初她以为这就是自己所追求的那种浪漫生活。可是时间久了,她越来越受不了这种平凡的日子了。特别是她发现自己嫁的人并不是理想中的白马王子。不可否认,包法利医生平庸无能,感情迟钝,但是却是很真心地爱着自己的妻子。所以当看到他最后得知真相后抑郁而死之时,我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同情。
其实看完整本书,我发现,包法利夫人本不是个坏女人,她还曾躲避过别人的追求,一心一意地帮助丈夫成材。无奈丈夫太无能,太不争气,一次次地让她失望,从此她一步步走向堕落,越陷越深,到最后不可自拔,高台债筑,不得已选择了死亡。对于包法利夫人,我有着自己的愤怒。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她,那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看到她为了能与情人约会,撒谎,骗人,借钱,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视丈夫与女儿的存在,我就很痛恨,但是更痛恨那些伪君子,如玩弄女性的罗多尔夫、莱昂;高利贷者勒乐等人。跟随着作者的文字,我亲眼目睹了一位少女的不幸人生。
这部小说值得一读的地方还在于它的艺术特色。最令我难忘的情节有很多,如多次写到的包法利夫人的心理以及她最后喝砒霜自尽的痛苦神情的描写,表现了福楼拜作为一位杰出作家的语言造诣,再次让我感受到了不朽作家借助文笔揭露社会的强烈道德感。在我心里,这样的作家才称得上是伟大的,他们用文字记录了社会的现实,批判了社会,是真真正正具有责任心的作家。
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上天给我们一次调整心态的机会。当命运在现实社会中不妥协时,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不是想象的会和现实相同。完全不尽然,因为包法利夫人就是一个现实与理想的化身。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24
我读过的书籍数不胜数,但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五年级上册学的《滴水穿石的启示》。如果把我读过的书比作繁星点点,那么《滴水穿石的启示》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星,它所表达出来的启示让我受益终生。
这篇课文一开头就讲述了安徽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太极洞内有一块大石头,它与众不同的是它的中心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的来历十分特殊,是由上方岩缝流下来的水滴给滴穿的。滴水穿石,并非一日之功,乃是日雕月琢的结果。如果目标不专一,半途而废,决不会形成今天的奇观。这不正如俗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一样吗?
水滴也有如此般耐力,我也用我的耐心做成功过很多事情呢。下面就说说我学放风筝的事吧。学放风筝的历程是艰辛的,成果是甘甜的。那天,爸爸刚下班回来,就急急忙忙的对我说:“儿子,我买了一个风筝,呆会儿我们去放风筝好吗?”“我...还不...会...放风筝...呢。”我吞吞吐吐地说道。爸爸鼓励我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你只要不停地练习,一定会学会的。”我听了爸爸的.话,信心倍增。吃完晚饭,我和爸爸来到了“风筝俱乐部”——人民广场,我发现有人站着飞,有人坐着飞,居然还有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在我面前来回跑着放,好象在对我说:“厉害吧!”我生气极了,连忙从爸爸手中“抢”过风筝,开始放了起来,不过每次风筝都“坠毁”了。我失望极了,爸爸看了,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虽然万事开头难,但你只要不放弃,加以时日不断练习,就会学会的。”我抱着求学的态度向那个小孩请教了一番,不料他一出口就是长篇大论。我听了名师的指导,有些收获。从此以后,我每天晚上都去人民广场放风筝。有一天,我居然把风筝放飞了起来,我高呼道:“飞起来了,飞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