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感想(精选32篇)

2024-10-12 12:37:11心得体会打印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感想(精选32篇) 对小学生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三、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与效果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四、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而要

  我们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读书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第一要素,人们不但通过读书获得一技之长、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书籍是每一个现代人的精神食粮。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读书,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敬重他。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荡涤心胸、体味人生、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学会学习与生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学理论层面的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改实践需要前沿性的理论支持。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倡导学生的阅读,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去。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教师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完善文化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读书不是为了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当我们将读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断提升自身学养的重要手段,我们才能成为新时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新课程标准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崭新的理论指向,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但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大胆实践,而且更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善于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做起,创设更为宽广的人文精神的时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是我们工作在基层的教师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迹。当今的教师应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应当这样告诉自己: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应该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更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着目标的教师。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感想 篇5

  7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福鼎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家混合研修培训,收获颇丰。一天的学习,充实饱满,我们转换成学生的角色,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学习着,聆听着名师的讲座,这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睿智、儒雅的赵国华老师用他那激情昂扬、真挚真情的语言,讲述他职业发展中经历的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教育故事,他还结合自己苦难童年和成长历程,述说着那矢志不渝,追求光明,追永理想信念的美好梦想。不仅如此,20年的时间里他用他的大爱收养20多个问题孩子,实现了寒门出贵子的愿景。他把工作做到了极致,为班里孩子订制男生和女生六个课程,好爸爸和好妈妈系列课程,一个老师工作时想到的不单单是教他们知识,而是想到怎么样让他们跟随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技能和本领影响他们一生。这样扎扎实实、事事细致的教育专家,令我们教佩不已。

  赵国华老师下午的讲座《魅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他从我们一线老师最关注的课堂教学出发,结合多年丰富的教学案例,从自定的阅读课程《国》《家》《走近人物》的主题阅读设计,告诉学生如何做人,那便是要修养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修养的自己,给别人带来快乐;修养自己,使自己幸福。他还将困惑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用生动的案例,抽丝剥茧般清晰明了地展示给我们。面对语天教学他倡导学生深度学习和宽度学习,学会思辨,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学习活动,这些都令人大开眼。

  一整天赵老师滔滔不绝、挥洒自如、酣畅淋离的讲座,让我心中涌出敬仰和震撼,佩服他的'学识才智,佩服他的勤勉努力,佩服他的敏锐细致,更佩服他的大爱无私。

  26号上午沈毅老师的讲座《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令我受益匪浅。标题中“专业”二字,何为“专业”,如何做才是“专业”的,一下子提起了我的好奇心。再者便是“课堂观察”四字,何为“课堂观察”,是我们常知概念里对一堂课的“听”、“看”、“思”、“说”吗?那这不是我们平时都在做的吗,每一次教研我们可都是认真的听课,认真的写听课记录,认真写听课反思呢,可是效果甚微。带着这样的疑惑和思考,我认真地记录并倾听者,沈老师从问题中引出理论到具体方法再到课例,详细介绍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堂观察,可操作性极强。这些于我而言,这如同给了我一剂灌顶的警醒。要做好课堂观察,准备工作不能丢。回首以往日常教研,因为种种原因,我经常是于听课当日急匆匆地带着一本听课记录就前往教研地点。听课过程在记录本上记录下时间、地点、课题、执教者,听课过程,根据课堂表现、名师、同仁评课及自己的略微思考记录下少许反思,便算听过一节课。如此匆匆过程,怎能让听评课走向“专业化”呢?

  沈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好三个环节: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反思。听课前,熟悉教材、教参及课程教案,可以查阅不同的设计版本,带着对课程的不同设计来进行听课,思考听课的课程设计与其他设计之间的区别及优缺点。根据课程内容提前设计好课堂观察量表,确定课程观察方向,明确观察要点,并留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根据课堂设计及过程对评价量表进行增删,在听课过程中进行记录。老师们进行合作讨论,对课堂数据进行记录、分析、整理,让课堂数据会“说话”,研究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后我们要分析整理课堂观察记录及名师、同仁评价观点、建议,及时形成图文反思,存档备查,积硅步,成千里,形成自己丰富的反思资源宝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