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与体会2024(精选35篇)
希望每天都能让我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
中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与体会2024 篇19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多子女家庭数量显著提高。多个孩子就意味着可能产生情感冲突、规则冲突、个性冲突等状况。今天《家庭教育公开课》中的两位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多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和方法。多子女家庭年龄相仿的'孩子发生争吵,大人不要过多地干预,要跟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制定家庭规则,养成良好习惯,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长心中的独一无二。
多子女家庭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公平性,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肯定每个孩子的优点,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孩子们一定会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感受到与独生子女家庭不同的独特温馨与乐趣,这样便能形成平和温暖的家庭氛围。
家庭即课堂,生活即教育。多子女的家庭教育应从特点出发,发挥子女的教育功能,从多元共治达到多元良性共育。注重发挥家训、家风、家规、家学的多元教育要素的融合教育作用。树立家教有“法”意识,实施有“理”有“情”教育,建设和谐之家,成就家国兴旺!
中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与体会2024 篇20
在此次与我的孩子关于“家庭教育”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我们这些家长总是在教育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却并没有真正做到以身作则。
就拿我们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来说,我们总是在要求我们的孩子尊重我们,因为我们是家长是长辈就一定要尊重我们,却完全忽视了我们也应该尊重我们的孩子这一点,以致于经常出现的对话情况就是“怎么回事,你怎么跟大人说话的?大人教你的‘尊重别人’都忘了吗?”“那我的感受呢?我的感受就不重要吗?”“你是小孩子,你就应该听大人的话”。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再回想这些过往的对话,无地自容。我们拿着道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却不拿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的对话是永远都不可能平等的,不能平等也就不会有正向的沟通和交流,这样的家庭教育又怎么称得上是教育呢?纯粹是君王与奴隶的对话罢了。
幸好我们这次给了孩子和我们家长自己一个正视家庭教育的机会,要不是这一次真正平等相待的交流和沟通,我们的孩子晃眼就长大了,他会因为没有我们给他的正确的方式而影响其一生,他会带着原生家庭的阴影在世界上走一辈子。想想过去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自己都有些后怕,要是不及时改过来的话,那跟我们上一辈的家长给我们的教育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不正是希望自己不要成为自己的父母而生养孩子的吗?最后却重蹈覆辙,又走了父母走过的老路,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不快乐的小孩。
通过这一次与孩子关于“家庭教育”的交流,我想我们往后的家庭教育应该会大有改善吧!但习惯是可怕的,我们还真的挺担心,时间长了又走回到老路上去,忽略我们孩子的感受,让他们的心智甚至都无法独立成人。
我想我们作为家长的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到底是要孩子听我们的话,还是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大人,如果让孩子听我们的话,那太轻松了,轻松到等孩子长大后,什么事情都要我们来操心,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奋斗。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我想还是得把让孩子成人当成我们教育的核心,而不是让孩子听我们的话。
中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与体会2024 篇21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是每年幼儿园都会动员家长购买的一本教育书籍,书中以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分析组成,这样更利于家长在指导自己的孩子时,发生类似的案例,可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而不是很盲目的不知道怎么做。
那《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更多的通过阅读书籍,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家长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予相关的指导与帮助。
在实践中,记得丁丁有一次做错了一件事,而丁丁的爸爸就挡着老师的面扇了丁丁一个耳光,瞬间,丁丁落下了眼泪,其实孩子也是有自尊的,父亲当众的打骂行为也伤害到了丁丁幼小的心灵,而丁丁对于班中孩子的推打行为可能也源于父亲平时对于她的打骂,所以学会了这个“本领”,作为解决争端的方法使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其实,健康并不只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真正的心理健康的定义又相对来比较广泛,大致可包括六个方面,智能发育正常;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热爱学习和工作,对生活充满信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乐于帮助别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仅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有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有健全的性格,开朗、待人坦诚、勇于负责、正视困难;能够正确对待现实,适应环境迅速,接受新事物、新概念快,思想和行动能与时代同步。
而丁丁在情绪、性格、人际关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丁丁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首先,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与家庭氛围有着必然的联系,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尽管他们年龄小,也要把他们看成家庭中具有一定独立自主性的成员,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以减少威严感,使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与家人融洽的关系。因此,家长要注重家庭环境的创设,注重言传身教,促进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教师在其中可以做一个传输的纽带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其次,丁丁所处的小社会当然是幼儿园生活了,她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小朋友,但是丁丁有时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常伤害了周围的人,渐渐地,班中的小朋友离丁丁越来越远,甚至不愿意和她做好朋友,慢慢地,丁丁的人际关系也出现了问题。同伴关系是幼儿之间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内容,面临竞争激烈的社会,幼儿除了拥有知识外,更需要的就是人际交往的能力,但所幸的是,丁丁很喜欢、乐意与人交往,在老师不舒服时,她主动来询问老师:“老师,你哪里不舒服?”在班级幼儿需要帮助时,丁丁主动帮助她,这些都是丁丁可爱的一面。所以,教师与家长要注重培养丁丁人际交往的策略,在幼儿园生活中,创设平等、民主的交往氛围,帮助丁丁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当丁丁出现良好的交往行为时,教师予以表扬,强化丁丁良好的交往方式。
最后,丁丁在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在成人的安抚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3-4岁幼儿的情绪是一个过渡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明显,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因此生气和遇到挫折时仍会哭泣、踢打和尖叫。教师除了教会孩子们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外,也要帮助他们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其实,丁丁需要的是关心与爱护,每每和她交流时,都发现她那闪烁的大眼睛在发光,她是上帝带到世界的宝贝,我们都爱她。
中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与体会2024 篇22
20xx年的秋天,我有幸成为了一位母亲,自从有了这个小宝贝,为我们家庭增添了不少快乐。
我的孩子朱颖嘉在学校近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各学科成绩还算优秀,各方面都取得了些的进步,在此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感谢同学们对她的帮助和信任。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认为适时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1、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时会听她说:这么难、我学不会、我做不好等等,我就问她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她说我想做医生,我说你有这个想法好样的,但是做一个好医生需要很多知识的,你现在学的语文、数学、英语都是基础,如果基础知识没有好好掌握,没有一件事能做得好的,别说是医生了。于是她觉得必须学习好现在的各门功课,才能实现愿望。她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他: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她很高兴,觉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够好的,我会鼓励她说: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她也深知跌倒了就要马上爬起来!
尊重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不断鼓励孩子,孩子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学什么都会变得容易起来。
2、积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配合学校的安排。学校要求家长每天签字是很有道理的,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因此我们都会严格监督和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帮助她查缺补漏,对不懂的给她讲解,对出错的让她强化改正。与孩子一起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她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她为什么那样做不好,以后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