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1篇)
在上周开始进行的健康混龄区域游戏前,我考虑到小班的孩子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这个第一次我没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而是我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为他们量身选择。我把胆子小的孩子安排在自己的区域中;把玩起来活动量大的孩子安排到了玩沙区;把能管的住自己的孩子安排到了活动量大的跳跃区。这样的安排,能让孩子跟着陌生的老师、小朋友还能自如的进行游戏。第一次活动的情况之后也基本令我满意:
1、老师在讲故事,小朋友听的很认真,这时菲菲小朋友站起来走到老师跟前,老师怕她影响别的小朋友听故事,于是小声的告诉她回座位,这时老师把她抱回座位,可她仍然站起来。
2、吃过午饭,孩子们纷纷上床睡觉,这时菲菲小朋友坐起来,老师走到她的床前悄悄的对她说:“菲菲要好好睡觉,才能长的高,长的漂亮,对不对。”她点了点头。于是老师去照顾其他小朋友,可菲菲小朋友又坐起来了。
3、起床了,老师在照顾小朋友穿衣,这时菲菲小朋友走到老师跟前,抱着老师亲了又亲,还高兴的说:“我喜欢你!”老师听了心里暖暖的。可为什么却不听我的话呢?
最新教育心得体会 篇18
孩子在学习上不太好,怎么帮助孩子重新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是作为家长的重中之重,家长与孩子需要共同一起的努力才能让孩子更快的走出困境,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如何应对“差生”孩子》。
最近一段时间,我接到了好几位家长的求助,他们求助的情况基本一致,都是孩子学习不认真,学习成绩差,总被老师请到学校或者重点交流。在帮助家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帮助家长有效地促进孩子学习逐渐实现良性发展。
第一,接纳孩子和孩子的学习状态。接纳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作为家长,首先要允许自己孩子有这样的学习情况,允许自己有这样的孩子。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平和地接纳孩子,家长和孩子才能有积极面对问题的情绪状态,也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基础。
第二,多关注孩子,多向孩子表达爱。面对“差生”孩子的成绩和学习状态,多数家长会很焦虑,有意无意地责罚或打骂孩子。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不高,有的孩子甚至会选择用行为问题或者学习问题引起父母关注。但如果在爱的环境里孩子能够体会到自己在父母心里的位置与学习无关,能够感受到对于父母来讲自己是重要的,值得被爱的。孩子就会感到很安全,不管学习成绩怎么样,父母都很爱自己。孩子就可以在安全的状态下投入学习。
第三,认真分析孩子出现学习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不是批评和责怪孩子。可能引起孩子学习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孩子学习能力不足,相关知识基础差;2、孩子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会学习;3、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4、父母关系不好或者某一方潜意识里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孩子潜意识关心父母而无心学习,表现出来可能是学习态度与行为问题。
第四,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父母夫妻关系、心理问题等很复杂,一般需要专业人士解决,我在这儿不做讨论。我主要讨论孩子自己的学习问题。
如果孩子在小学低段出现学习困难,家庭内各成员以及成员之间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孩子问题多出在学习能力不足方面。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训练孩子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动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基本学习能力。
如果在小学高段以上甚至到初中、高中阶段出现学习问题,除了基础能力训练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分门别类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孩子通过这个过程找到自信和学习方法。
举个例子,有一位家长朋友谈到自己的孩子已经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不好,马上面临小考,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在接纳孩子和关爱孩子的基础上提供切实帮助。怎么帮助呢?制定计划,把语文、数学等相关科目地知识点按照类别整理出来各个击破。其实,已有很多辅导书或者网络资料做过类似的整理工作,而家长的任务是自己或者请老师帮助孩子梳理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做笔记,画思维导图,编口诀……穷尽各种可能想到或查到的方法帮助孩子用较为有效的办法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相关试题进行练习。通过这样的帮助,孩子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在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希望此文能给有需要的家长能够提供一些帮助,让家长与孩子尽快走出困境。
最新教育心得体会 篇19
我是一位有20xx年育儿经验的母亲,也是一位从事多年幼教工作的老师和园长,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么多年中,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家长、不同类型的家庭,也看到很多孩子从小到大乃至成人的变化历程。当年的幼儿园小朋友已经为人父母,我现在指导的很多家长,其年龄就是我早期的学生那么大。感叹时光如梭的同时,我也见证了一幕幕的教育过程以及“教育成果”,在我接触过的数万个家庭中,有个惊人的一致性:那就是家庭教育与儿女的未来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质量乃至孩子未来的家庭生活及对下一代的教育方式。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大多数已为人父母,来到这里的朋友,都很关心教育,哪个父母不希望儿女成才?!哪个父母不希望儿女有个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人生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幸福,而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地位、权利。然而现实中很多教育结果是令人遗憾的,教育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儿女自杀、作恶多端、不赡养父母、婚姻失败……有个现象很奇怪也很让人后怕:就业需要经过岗前培训,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想开车要先到驾校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拿到驾照上路;而父母,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匆忙上阵,在摸索中自以为是地教育,在一片迷茫中寻找教育的方向。父母们甚至长辈往往以爱的名义伤害着孩子,比如:
1.孩子想要玩泥巴,我们说:太脏了,不许玩!结果:父母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掐灭了孩子玩的天性,阻断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缩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间。
2.孩子想自己吃饭,我们说:搞得到处是;饭都冷了……妈妈喂!结果:孩子的自主意识、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这样被扼杀。
3.孩子有些不舒服,我们说:宝贝,我们上医院,打点针就好了!大夫,用点好药!结果:我们的盲目和无知直接导致孩子成为一个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让他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医疗创伤,让世界多了多少耐药菌和不治之症。
4.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们说:别把衣服弄脏了;水这么冰;别把碗打碎了……结果:孩子眼里原本就像游戏的劳动,因为大人的爱,愉快的劳动变成了苦差,导致四肢不勤,动手能力极差。
5.孩子上学了,我们说:你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不懂不要乱讲……代价是:孩子不敢问为什么,怕老师说,怕同学笑话;孩子只知道接受、从众,没有创造力,甚至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6.孩子说,爸妈,我长大了,也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们说:好孩子,你读好了书就行,什么都不要你做。后果是:就这样一个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机会就这样被你熄灭在萌芽状态,成长为一个畏缩的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7、孩子说,我不想读书,我要看动画片,我要玩游戏。我们说,好去玩吧,不要吵我啊。结果:孩子的大脑充斥着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喜洋洋灰太郎,成为一个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力的人。
不懂教育的父母多么可怕!无知的爱是伤害,这种伤害会害了孩子的一生。在单位工作,必须要掌握专业知识,按照工作质量标准去制定目标、具体实施、质量把控、考核结果;目标清晰、要求明确、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事业上的成功。开车上路,需掌握驾驶技术,确定好前进的目标,要考虑乘客及行人的安全、找对路线,安全驾驶,最终才能胜利抵达目的地。教育同样如此,只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有正确的理论指引、找到正确的方法、有良好的心态并持之以恒,教育可以成功。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育的得与失,世界关注,尤其让天下父母感慨万千,而得失的深层原因在于教育观念。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成功的教育更离不开现代的成功理念。家庭教育要为孩子的一生负责,教育没有回头路,作为父母,必须思考教育的真谛,必须学会教育。
最新教育心得体会 篇20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要养育一个完美的孩子,并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成年人和小孩有着不同的心理,所以我们应该对儿童的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我父母教育孩子非常的重要。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养育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