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最新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3篇)

2024-07-26 03:00:48心得体会打印
最新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3篇) 经过本次的新课程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的实践,结合最近对新课标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体会如下: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生物学的基础性重要性。....

  二、收获:

  对于刚从事中职教育工作不久的我来说,能参加本次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培训学习,无疑是雪中获炭的惊喜。因此,我十分珍惜本次学习机会,也取得了巨大收获。

  智慧,是我参加本次培训学习的第一大收获。我学到了针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专业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应用的技巧,促进了我的职业成熟和专业化发展,增强了我的工作能力以及生活的智慧。

  希望,是我的第二大收获。我看到了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春天,正如省厅职成处李明富处长在关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及政策》讲座中所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支持中职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和形式空前大好。那么我们面对的最脆弱群体中的最脆弱的心灵将会被社会关注。学校心育再也不是一棵树摇动一片森林的工程了。

  友谊,是我的`第三大收获。五十天的培训学习,我和专家、教授、任课教师以及他们助手、学员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将是我的又一笔财富,他们将是我事业的支持系统。

  快乐,是我的第四大收获。快乐是一种心境,一种生活方式。快乐的人一定会感染身边的人,我想我也许已经获得了这个生存、交际、处世的法宝。

  三、打算:

  (一)、起步、扬帆,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学以致用。我要把学到的智慧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

  (三)、用心理学的方法沐浴自己,照耀别人。

  (四)、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学习,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能专业化实施,事业化发展。

  四、思考

  这次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问题;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顺应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反映了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本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了我的职业成熟和专业发展,增强了我的自助能力,使我结识了一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坚实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师。

  培训后,我针对中职生厌学、自卑心理强、对现实感知力差、人际交往障碍、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及就业不能合理定位等问题,依据我县实际,对我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思考之一:我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很多老师持观望甚至是怀疑的态度,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几乎没有,而且他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形式,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丰富多彩,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才能使领导和教师更加支持?心理辅导课在我县刚刚起步,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经验,缺少必要的设备,很多操作并不能有效开展,而且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等于零。目前,已经开设的心理辅导课只能偏重于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教育,能解决一些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表层的心理现象,但针对学生深层次的、根深蒂固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情绪调节障碍等,团体辅导(心理辅导课)无法根除,必须通过个体辅导(做个案)多次疏导,必要时采用训练、治疗的手段,方能治本。工作时间内我也做了一些个案,常常利用午休或下午甚至晚上及时给那些需要的学生以帮助。而且我觉得个案远远重要于团体辅导。所以以后还应加大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力度。原本以为凭着自己对心理辅导这个事业的热爱,可以不求回报,但痛彻心扉的反思之后,我明白不是这样,我是有所求的。因为个别心理辅导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远远比上一节课更费时费力,有时候还不一定有效果,此其一;其二,还需要上级领导的理解和肯定。比如心理个别辅导能不能算作课程?能不能确定为工作量?可否参加职称评定?思考之二:心理健康教育决不是一件赶时髦的点缀品,心理健康教育是科学,它需要找到与学校教育工作的结合点。学校应当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一盘棋统筹考虑、安排,并在中层职能部门解决好“整合、协调、统筹、一体化”的理念问题和操作问题。只有整合和协调,才能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心理层面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帮助学生了解成长的奥秘,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正确把握异性交往中的分寸,探索青春发育期心理生理规律,合理的给自己的人生定位,规划自己的生涯,从而加强诚信教育和为人处世的“规则”教育以及“生命教育”。

  思考之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要求与“全员参与”相比较,发动“全员参与”应是第一位的。没有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工作再出色也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程度,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样的教

  育,其最终层面都应当由全体老师来共同实施与担当。“全员参与、全程渗透”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最起码班主任应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而心理辅导教师则应与班主任融为一体,及时解决、疏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反馈的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学校心理辅导室(咨询室)的工作才会做得生龙活虎,并被大家所认可,发挥其真正的职能作用,让全校师生的心灵有个驿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开设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课。但应该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是否一定要由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每周以课堂的形式开课?在开课形式上,在坚持“全员参与”的前提下,可否允许“多种形式”:既可以“分工合作、班主任交叉上课”,也可以“分头备课、教案共享、班主任在本班开课”;既可以全部由班主任开课,也可以专职教师开课与班主任开课相结合;既可以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辅导模式),也可以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教育模式)。但不管用哪种形式,都应确保“全员参与”、“多管齐下”,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与“辅导”(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结合)并举的操作规律。这样即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又使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有时间做个案,整理归纳个案,做课题,及时给学生回复(心灵之约信箱的来信)等。

  思考之四:很多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感觉工作太累,对教师职业有一种无奈甚至是倦怠。因此,教师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教师心理健康不但影响着自己的生活质量,其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很大程度上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更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理想人格,可以帮助学生创造和维持一种舒适而有动力的学习气氛,教师和学生人格的相互作用将影响学生对教师、对教师所教课程以及学校的态度;教师在进行知觉、整理和储存信息方面的独特而稳定的认知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效能,而且会有效改变、影响学生的认知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因而,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怎样及时减压,应该是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又一课题,也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又一课题了。

最新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1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