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节的心得体会(通用30篇)
我有家了,曹老师家就是我的家。每个周末我都可以跟老师一起回家。为了给我腾出床,炎热的夏天,你们居然三个人挤一张小床!百忙之中,您还要抽出时间辅导我的学习,尽管您总无暇顾及你自己的两个儿子。每次和您的儿子发生不愉快,你第一时间总是批评他。你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了我的任性。为了我让我更加独立,你还会教我洗衣服,教我洗碗,教会了我女孩子该会的家务。夜深人静的晚上,我会向您倾吐我的心事,您总是循循善诱的教导我。这时,您仿佛成了我的知己,替我排忧解难;您让我孤寂的内心有了依靠。你就像那抹米兰花香,浸润着我的心灵。
上学的日子,您与我们一起运动,一起和我们放声朗读;课堂,您神采飞扬,我们沉浸其中;课间,您像一个小孩,和我们一起疯,一起傻,一起笑。这点点滴滴,都在感染着我,都在温暖着我,就像那米兰花一般。
九月,教师节到了,米兰花又开了。风儿吹过,有暗香袭来。敬爱的老师,这将是我陪您度过的最后一个教师节了。来年,我上初中了。但是我相信你米兰花般的幽香会永远永远?
最新教师节的心得体会 篇6
教师,无论是这个词还是这个职业对我来讲很熟悉,与我有缘分。从小时候起,我就生活在教师的家庭。爷爷和父亲先后在村里教书,考学时奶奶又想让我读师范院校;虽然后来选择了军校,以为能和教师这个职业脱钩了,没成想毕业两年后自己又做了三年的教师师。
老师,这个词让我仔细琢磨的时间是我学习《师说》这篇古文时,韩愈对老师职责的定义是:传道、授业、解惑。当时自己还真的拿这几个词与以前教过我的老师做比较,想更深入的理解其内涵,但最终也就是看山是山的初级阶段。
等我当了老师后,我对这个词应该说有了自己的理解,一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二是要凭良心教好每一节科;三是要启发同学出现的每一个闪光点。转业地方从事其他工作,特别是有了孩子后,我越来越觉得老师这个职业很重要,老师的责任很重大。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孩子,往小了说,是一个家庭、几个家庭、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希望;往大了说,他们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以这么说,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一个不尊重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最新教师节的心得体会 篇7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那时候,我们祝福老师们,感谢他们的教导,感谢他们的关心,感谢他们的辛苦,总之感谢他们,无论某些老师是否真的值得尊敬,在今天我还是要真心祝福和感谢所有的老师们。
教师节,一个属于老师的节日,我们用真心去感谢,那些黑暗的往事和报道,暂且先放在一边,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模范,需要的是光明,现在的孩子太会模仿了,没有好的榜样,难免会学坏,我不是说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而是我们总会被潜默化,在习惯中慢慢学会接受,好的坏的,那时候谁还记得这些?
老师的职责主要是育人,而不是教学,如若只是一味教人知识,那还不如不教,古往今来,那些有辱斯文的人还少吗?坏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懂得运用智慧的坏人,当然这些道理,大家都是懂得,可是为什么呢?是教育系统的不完善,还是教师的不负责任,或是两者都有?这些我没法追究,更没兴趣刨根,其中的牵扯是很大的,毕竟每人的观点都是不同的,这无谓的战争能免还是免了好,反正我们都是为了大家好,只是采用的方式不同罢了。
听说如今某些地区的教学内容,大换了次血,将某位文豪的文章还有那些耳濡目染的古文给替换了,这些做法本无可厚非,时代在进步,课本当然也该换下汤药,只是我们这些守旧的老古董,心里总有些不舒服,有些不舍那些陪伴我们走过学生时代的记忆。课本的内容怎么换,我无权去管,只希望未来不要出现不符教学的内容,最好能多一些居安思危的内容,毕竟学生时代的孩子是很会有样学样的,只要有意思,哪怕明知是坏事又如何,反正有了榜样。
我在此首先感谢小学的老师们,您们让我学到了基础;接着再感谢中学的老师们,您们让我有了现在的思维,一种懂得换位思考的思维;然后感谢高中的老师们,您们让我知道了高三的磨难,更彻底地看清了这个社会的现实;接着感谢高复时的老师们,您们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疾苦,艰苦的环境总会激起人的斗志;然后感谢大学的.老师们,您们让我知道了大学并不像过去想得简单,知识是要靠自己去学,去掌握的;最后感谢所有的老师,您们都辛苦了,时间总是短暂的,过去的记忆大都成了一张张照片,留待着我们回忆。虽说您们不一定会看到我的感谢,但我相信祝福的力量是强大的,感谢的话无需说出,我们这些曾经的学生都会由衷的祝福,一切都在无言中。
我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是再多的话语都难以表达我的谢意,更不要说词穷的时候,只好喃喃着祝福的话,用梦的方式,一个一个地传递,直到生命的尽头。就让我们暂且放下手中的琐事,用心去感恩教师的教导。或许一些人对自己曾经的老师不感冒,现在,这么多年都过去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最新教师节的心得体会 篇8
今天,9月10日,又是教师节了,没有假的节。
专门为教师设定的这个节,让教师受到特别的关注,就像为新闻工作者,为护士设定一个节一样。对于特定的一类从业人员以及这个行业来说,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不至于就可以惊天动地。教师这一古老的职业,人员众多,事务繁杂,作用很大而动静不大,古今中外,都只是普通至极的身份,其从业者从来没有得到过特别的推崇和耀眼的殊荣,除了其中个别的从业者之外,比如孔子。而那样的大儒的成就,也未必出于自己的学识和教学的出色。在过去的中国——现代学校尚未普及的时候,私塾里的先生不是为下一轮的科举考试的等待,就是考场失意之后的安顿,“九儒十丐”之说,坐实了那一班儒生的委顿情状和尴尬神色。
在现代的语境下,其实并没有必要特地分离以便突出某一种身份的,除非那一种行业还没有得到平等的公正的待遇,从法律上到舆论上,从政治上到经济上。
1985年9月10日的那个教室节,声响是比较大的,有鲜花,有贺礼,有会餐。几年之后,还陆续出台了《教师法》《教育法》,为依法治教提供了法律基础,尽管实际的执行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不少。
起头的那几年里,教师节前后,都以歌颂教师为主基调。“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工程师”什么的。据说一句是列宁的,一句是加里宁的,都是从俄国舶来的说法。偶尔也听得到“天地君亲师”的土话。这些,就像湖州人念叨“人生只合住湖州”一样,常常听得到。——不知道,“人生只合扬州死”的诗句有没有扬州人在念叨?
过了一些年,调子就有点变了,转为倡导教师主动奉献,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反对有偿家教什么的,不再提改善教师待遇。其中有几年,还有纪念教师节的“主题”被推出来,结合慰问、晚会、座谈什么的,组成套餐。热闹是有的,温度却没有,做个秀,走个场而已。在这个节点上,不开开会,说说话,拍拍照,似乎就怕冷了场一样。
近几年里,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淡了——也许是像我这样老师,感觉上自然而然的迟钝了许多,反过来觉得教师节的味道寡淡了许多罢?
确实有不少耸人听闻的有关教师校长的负面新闻让大家脸上挂不住,好像老师的声誉也没有什么可以再败坏的了,让一些关心的人痛心疾首。其实,这多半是因为社会各界对教育这个说也绕不开的话题的高度关注有关,也跟有些对教师的溢美之说有关(比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比例来说,但当哪个老师的摔个跤,人家就很容易以偏概全,而一个又一个官员的犯事儿,似乎就可以见惯不怪。
当媒体上呼吁警惕潜规则进校园,卫护最后一方净土的声响里,恭贺教师节,就显得有点别扭。那就讲高考吧,老百姓满意的教育,诸如此类。
领袖可以走下神坛,大师可以走下圣坛,为什么老师就不能走下杏坛呢?走下杏坛,老师是父母,是子女,是需要养家糊口的普通工薪阶层的一员。当老师的,当然要守功德,守法律,守规矩——包括这一职业的特定的规矩,但他们不能够也不应当承当不适当的责任,充任家庭失教、社会失范、人性扭曲的替罪羊。
看到网上的一则新闻:当地时间9月1日下午,在英国北部的利兰市,圣玛丽天主教技术中学发生火灾。肇事的是5个熊孩子。他们也许是因为不想上学,竟然一把火烧掉了整栋大楼。这几个十几岁的孩子被捕之后不久就白保释了。不知道之后会如何归因,那个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会作何感想,或者说,当地的舆论又会如何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