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镇乡村振兴工作汇报(精选34篇)

2024-07-12 20:03:49心得体会打印
镇乡村振兴工作汇报(精选34篇)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扩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基本动力,全面推进....

  三、狠抓人才建设,培养乡村振兴“生力军”。

  一是加大“引才”力度。立足 能人众多优势,突出“急需实用”原则和“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 籍优秀人才回流”计划,更新完善 籍在外优秀人才库,新增在外优秀人才 94 名,累计建成县级基层专家科研工作站 18 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5 个、名师名家工作室 11 个、人才培养开发基地 8 个,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乡投资现代设施农业、特色文化旅游业、技能型劳务等产业。

  二是厚植“育才”沃土。认真落实《 县管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将县管拔尖人才工作补贴提高至 5000 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深入实施“本土人才培育”“劳动力技能培训”“旅游文化产业人才培育”“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开发”等工程,持续推进“10 万农民工技能大培训”工作,突出抓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 3500 余人次,其中精准扶贫劳动力 400 余人次。三是拓宽“施才”渠道。组织开展“人才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选派 248 名医疗骨干、科技(工业)特派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组建“天使服务团”“科技推广员”“专家服务团”三支人才队伍,深入村社、企业、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政策宣传、人才培训等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积极组织“金钥匙”导师专家团深入农村学校送培送教,培训乡村教师 20 名,全面带动乡村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四、提升乡风文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力”。

  一是聚焦文化民生。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推进优秀文化挖掘、文化产业开发、文化能人培育、文艺精品创作等工作,完成8个乡镇和6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文化活动广场(乡村舞台)110 处、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 8个,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农家书屋、村村通和广播电视播出均实现全覆盖。组织开展第七届百姓春晚、民俗灯展、“文化进万家 非遗闹新春”文化暖心演出活动和 20__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演等文化活动 20 场次,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基本形成。广泛开展“三下乡”“快乐老乡”“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活动,去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类文体活动 150 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聚焦乡风文明。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建成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示范街等示范点 54 个。充分发挥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五星文明户等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评选表彰“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志愿者 45 名、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10个,脱贫光荣户 40 户、致富光荣户 20 户,五星文明户 695 户,五星文明标兵户125户,先后推荐6名先进典型参加“甘肃好人”评选,4 名先进典型入选第六届张掖市道德模范候选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 1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1 个村和 6 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扎实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先后在各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脱贫攻坚理论政策宣讲活动 114 场次,进一步补齐群众“精神短板”。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八个一”示范工程,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今年上半年举办道德讲堂总堂活动 4 场次,乡镇、机关道德讲堂 50 余场次,3000 多名干部群众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三是聚焦传承保护。深入挖掘农村乡土文化特色,大力实施 8 个乡镇区域规划和 111 个村专项规划,搞好“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规划设计。加大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保护力度,充分彰显文化魅力,建成乡村民俗文化展览馆和陈列馆 3 个、 非遗研发中心 1 个、名家工作室 6个和省级非遗扶贫工坊 4 个,评选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3 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1 个。完成“非遗工坊”国家级非遗产品销售平台入驻工作,丹美“剪纸·烙画”非遗扶贫工坊入选全国非遗购物节“云探店”。剪纸、烙画、麦秆画等民间手工艺品走出国门,罐罐席等地方传统特色美食被复活传承。

  五、强化组织建设,用好乡村振兴“主心骨”。

  一是在建强组织上下功夫。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组织开展先进支部“对标创优”、一般支部“对标提升”、后进支部“对标整顿”行动,通过常态学标抓规范、常态对标补短板、常态用标促提升、常态创标树典型,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打造标准化样板党支部 44 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11 个,成立产业党支部 16 个,设置功能型党小组 58 个,建成党群共富示范基地 32 个,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二是在配强班子上下功夫。深入实施“能人进村班子”工程,扎实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和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调整撤换村党组织书记 19 名,精准选派第一书记 59 名,公开选聘行政村专职党组织书记 16 名、大学生村文书 29 名。制定出台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办法和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制度,对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任职资格联审,共清理不符合任职资格人员 8 名,82%的村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对 1187 名村干部后备档案信息库进行了调整优化,对 38 名新调整村党组织书记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台账。同时,制定出台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村班子和村干部绩效考核、新任村干部任前谈话、村干部坐班值班等制度,促进村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在打造队伍上下功夫。建立在家党员以党支部为单位集中、流入城区党员城乡党组织结对集中、流出县外党员依托网络“微支部”集中的“三集中”活动机制,确保农村党员无遗漏参加“固定活动日”。结合每月 5 日“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引导 2260 余名党员干部和 757 名能人和党员联系贫困群众 2896 户,帮办实事 8900 多件。扎实开展党员信教和涉恶问题专项整治,限期改正的 6 名信教参教农村党员全部完成教育转化,纳入党组织正常管理。111 个村级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全部召开完毕,组织 6000 多名农村党员签订了不信仰宗教、不参与涉恶活动承诺书。

  六、完善治理体系,筑牢乡村振兴“大堡垒”。

  一是着力构建综合治理新格局。推行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司法便民服务中心“三中心合一”,最大限度集约力量资源,实现一站式办理、一揽子服务,破解了资源整合难、指挥体系乱、社会服务散等社会治理难题。加快推进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全县 8 个乡镇政法委员全部配备到位,统一兼任综治(矛调)中心主任,117 个村(社区)全部由党组织书记担任综治中心(矛调室)主任,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全面推行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1+N”联动响应机制,落实受理、分办、督办、回访“四级程序”,社会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强化网格服务管理,制定出台《 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实施方案》,打造“全科网格”,通过群众“报”、网格员“采”、综治中心“统”、联动部门“办”的闭环式工作流程,实现小事一“格”处理,大事全“网”联动,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精准化水平。

  二是着力打造矛盾纠纷联动联调新机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 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运行机制的实施方案》,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建设县信访局人民群众信访接待中心、县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两个分中心”,组建 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统筹 8 个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明晰 8 个乡镇、117 个村(社区)职能,靠实 30 个参与协作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全力打造联合调处、多元化解的矛盾解决工作模式。配齐配强调解员,组建“金牌调解员”队伍,健全“行调、访调、诉调、检调、联调”对接工作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大幅上升。20xx 年以来,全县群众信访总量同比下降 6.8%、信访重访率同比下降了 60%。

镇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篇10

  7月8日下午,市乡村振兴办在市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召开第四批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启动会议,市农业农村委黎而力副主任、市规划资源局王训国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市农业农村委相关处室领导就第四批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任务、推进计划及相关工作要求作部署,市规划资源局相关处室领导就做好第四批示范村村庄设计、建设方案报批等要求作部署。各涉农区农业农村委、规划资源局、第四批示范村所在街镇等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现就本次会议精神及本区第四批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