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作文学习书法心得体会(精选34篇)

2024-06-26 20:53:48心得体会打印
作文学习书法心得体会(精选34篇) 学习书法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将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能写好字,写一笔好字,这是职业所要求的!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我开学学习书法。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写字是很重要的基本功。....

  工作之余,读了一些有关书法方面的书,也临了一些碑帖。到政府部门工作后,这种兴趣越来越浓,只要认为好帖就临写一番。到纪委工作后,特别是深受宗书记爱好理念的启示,多看、多想、多练变有了一些深层次的看法,经王林老师的多次点拨,使我对学习书法,使我对书法方面的知识、认识和欣赏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就学习谈一点感想和体会。

  重在临。会写字的人很多,但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书法的技法和知识,才能从一般实用写字提高到以观赏为主的书法艺术创作高度。我们学习书法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书法首先是从临帖开始。既要临古人帖,拜古人为师,也要临现代人的帖。但是,为主的应临古帖、名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纵向取古,横向取今”。在这方面先贤和当代大师们都论述得很清楚,我们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照着做就行了。启功大师在给书法爱好者的信中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不管是谁的话,只要有理,就得听,学现在人最容易象,但一象了,一辈子脱不掉,以后悔之晚矣。“写帖主要抓结构,结构对了,点划的姿态即使全都删除,人家也会说象某家、似某帖。”启功先生对临古、临今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贵在勤。学习书法有“苦”、有“乐”,是苦中求乐。清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比较形象深刻地说出了勤学苦练的道理。书法家冯国语先生的名言“无情何必来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深刻地揭示了书法家的博大胸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他说:我练书法,经过的是“五步炼狱”。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神剑森列,无羁走马,皆以临为先。帖拜名师,不慕虚名,凝神锤造。此为一。心慕手追,别开蹊径,独创一格。此为二。

  广纳、博取、能容,天地为师,人人为师。此为三。知识、人品、涵养与之并辉。此为四。悟性为第五。何为悟性?“都道悟性为第一,我言悟性是忘机。疾风骤雨张长史,落花飞雪僧布衣,得骨得髓承前训,古风古貌不随俗。顿悟本来勤中生,胸纳百川笔自逸。”可见,要想在书法艺术方面有所成就,不经过勤学苦练,不经过深钻细研和认真地体验醒悟是不可能的。但是,光靠“闷着头”苦练也是不行的,还有一个学练的方法、窍门问题。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说:字不是“练”好的,是“学”好的。

  学就是拿,拿就是学。要想着自己是“写字”的,而“字”写得最好的是王羲之、颜真卿这样的古人,如果不老老实实地向先贤们学习,不坚持到传统宝库中去拿宝,“字”是写不好的。又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就学习书法来说,“外财”就是向外人学习,向外人的优点学习,把外人的好东西都吸收甚至“抢”过来。不向外人学习,就不能丰富和造就自己。在“发外财”中,传统宝库里的外财最丰富,这个宝库对谁都是敞开大门的,就看你去不去拿,是拿一件还是许多件,是拿一次还是经常拿。人,不从别人那里拿来宝物是富不了的!

  由此看来,只有把人的天赋和好学、善学的刻苦钻研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有才华而不浅尝辄止,以全身心的投入,废寝忘食的苦练,“退笔成山”的毅力,博学深思的悟性,才能在书法艺术方面才思敏捷,得心应手,刚柔相济,创作出气势恢弘,潇洒神飞,具有自己特点和风格的好作品来。

  恒在情。对书法艺术的喜欢和爱好,是学好书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一种好的书法碑帖、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常常是百看不厌,百练不厌,爱不释手,看一次有一次的收获,练一次有一次的提高。这就是感情所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没有这种爱好和感情,是无法学好书法艺术的。

  情感因素在书法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书法就是讲功力和情性。有很多老同志功底很好,但情性不行,写得很死、很板。功力是技法性的,情性是精神性的,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以心境平和、不激不厉的心态来进行书法练习。这就既要有功夫,掌握规矩法度;又须见情性,奔轶绝尘,蹈乎大方而不逾矩。所谓心手双畅,功情两全。使心之所想、情之所感、意之所托、笔之所动跃然纸上,完成挥洒才情、表露气质、张扬个性和扩散美感的生动过程。

  行在美。在学习书法的实践活动中,常遇到有些书法作品写得美观大方、活泼生动,让人觉得很美,看起来很舒服,甚至有些字不认得,大家也觉得好看。有的作品写得古古怪怪的,看了就不舒服。对一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估有时存在分歧,甚至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欣赏者个人的爱好、水平和审美角度的差异。学书法要不断提高个人欣赏和评估书法作品的水平和能力。马克思在《一九四四年经济——哲学手稿》中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清人叶横山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生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可见提高欣赏和鉴赏水平,对于书法爱好者是必要的,对于从事书法艺术者更为重要。只有不断学习和丰富个人对书法艺术的知识,不断提高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才能提高我们的欣赏、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中,追求美的风格,也就是自己认为“怎么美就怎么写”。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但,好的始终是好的,这一点无论何人都不能超越,以无法超越。书法学习是无止境的,是长期学习追求、不懈奋斗的事,只有将整个身心加以倾注,不断超越自我,多看、多想、多练,终定能有所收获。

作文学习书法心得体会 篇4

  实际上,我并不是在学书法。同书法学院博士聊天,发觉书法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一般人顶多算是写一手好字,形成自己的风格。书法,是很讲究的,也是有更高艺术标准的。书法分字法和笔法,字法就是结字,通常而言,一般人是不会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去想怎么结字的,字嘛,不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嘛,还要去设计?其实书法中结字也是很有讲究的,我们看不同的字体,结字规则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个字体,例如欧体和颜柳体,他们的结字就不同,一眼就能区分开,这就是艺术的水准地步,一般人达不到,也无需达到。

  还有一层,是书法需要知道字型构造的发展历史,从甲骨到楷书,到更为写意的行书和草书。所以无论从什么字体学起,专业的书法人士都需要将各个字体从头开始认真学习临摹书写以致熟悉,这样才能有一个对汉字造型结构发展的直观感受,这点一般人也是达不到的。另外一个就是笔法,这个就比较玄乎了,因为你看不到古人究竟怎么写怎么运笔的,你只能通过墨迹去推测,篆书和隶书还好,笔法不多,后世墨迹遗留下来,大体也能看出个七七八八,比较头疼的碑帖,大体上只有外形和笔意,很难看出具体的写法,所以关于一些笔画的争议就比较多,例如欧体的钩,到底是跪笔弹锋一笔写成还是分两笔写成,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法,你可以说是欧阳询的写法,也可以说不是。

  而且谈到笔法,这就是个具体的细致活,普通人通常也打不到这个地步,何况现代根本不用毛笔的键盘人。笔法,你需要去总结各种字体和书家的笔法,横撇竖直,楷书还好,比较规则和规律,变化并不是太多,但行书和草书就越来越多,想要一一总结就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需要专门花时间精力去应对,这点普通人根本做不到。

  所以总而言之,就书法而言,普通人是达不到也无需达到的。

  那么我们学什么?学写字,就要学字和怎么写。字就要看学什么字,通常是楷书,但为什么是楷书?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日常用的就是楷书。而从审美上说,楷书是经典,是趋向成熟和稳定的汉字构型,不会轻易改动变化。所以学写字,你需要学楷书,认真学习楷书,学习最经典最优美的艺术完成体。适当补充之前汉字构型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你充分理解楷书汉字造型的原理和原有,知道它这个字为什么会这样写,跟之前字形的比较,你会发现为什么会简化为什么会繁化等等,这样你更为深刻地理解了楷书,写起来自然也就容易一些,参此原理,行书也是如此。

  至于怎么写,普通人就不用那么较真了,毛笔和硬笔差不多,来回那几种写法,只要专门的人讲解和亲自教授即可,不用在这上面花费大量心思,功力是需要时间的,而变化是需要心思的,两者都欲速则不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