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通用30篇)

2024-03-15 01:04:15心得体会打印
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通用30篇) 期末考试一考完,我们就到植物学实习。我觉得在这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比受到的艰苦多一点。虽然仅仅短暂的五天,其中三天是上认识各种植物,但我们收获颇多。首先,在学习方面,我们虽然爬爬的有点辛苦。....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篇22

  从大二的植物学的学习中,由于周老师上课幽默风趣、讲授课程生动活泼,于是我就冲着对周老师的上课风格,选了观赏植物学这门公选课,一个学期下来,16次课程,除了生病一次请假,一次有急事在校外赶不及回来,其他都认认真真的上课。转眼,课就上完了,所以就借此机会写一下自己对观赏植物学的学后感。

  这门课上起来不会让学生感到吃力,感到苦恼,每次去上课,都是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因为上课又有很多花花草草可以欣赏,我们人类有慢慢的认识早比人类出现的生命——植物。

  观赏植物学的学习侧重点与专业课是很不一样的,前者注重“观”,然后学会“赏”,通过学会观察植物的外在美,从而达到懂得欣赏植物内在美的目的,学起来既轻松又有趣。

  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乔木、灌木、草本,可观其整体,自我感觉最壮观的是满山遍野的油菜花;可观其局部,无论是根、茎、叶、花、果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这些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在欣赏这些植物的时候,都无不赞叹生命的力量,每一个植物细胞都在用尽一切办法来吸收阳光,最明显的如向日葵绕着太阳转;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他们的根会不停的延伸,直到形成了一幅幅让人难以忘怀的景观。这些都是植物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的需要,仿佛每一个细胞都是战斗者,为着他们仅有的一丝丝生存的养分而努力。数不胜数的细胞一个个的聚集起来,形成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终究让一个生命能够在这天地间占有一席之地。不同的植物的种子,分散到地球的各个地方,发芽、扎根、生长,于是地球变成了美丽的生物圈。想一想那棵在干旱的地板上长出来的小苗,看一看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心里无不感叹植物的魅力。

  老师在讲到国兰的时候,提到某些国兰的叶子,有斑点、条纹,非常的好看,价格非常的高,当时我实在不懂。后来说了一句经典的话:“相知才能相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了解的程度不同,那些对其欣赏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不懂欣赏,价值五位数的国兰也不过是一盆植物而已”。欣赏植物的角度,跟欣赏不也一样吗?有时候,我们明明不了解一个人,但是,通过别人的传说或一些片言字语,我们总会犯了一些错误,简单的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人好的一面,而忽视了他坏的一面,相反也一样。当然,我们还是选择尽量看到别人的好的一面,毕竟像其貌不扬的小草也有坚强的一面,即使有些蘑菇浑身剧毒,但是它的形态及色彩还是给与我们一场视觉的盛宴。

  植物界就像造物者一样,都有它的安排,有小布丁点的小草,也会有参天大树的柠檬桉,有不起眼的桂花也会有惊艳全城的牡丹,植物界里每一种植物各司其职,小草没有奢望自己有一天会有粗壮的茎干,它只需要在自己的生存空间里面,努力的发挥自己的职责,这就是小草的价值。

  植物给与人的启示与力量又何止这些呢?更多的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每有挫折的时候,只要我们想想植物的力量,所有的困难都无需害怕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最后,感谢老师给我上了一门如此精彩的课程,愿老师桃李满天下。

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篇23

  为期一周的实习已然落下了帷幕,我依然回味其间点滴,现在有时闭上眼睛,一幕幕在脑海里就像过电影似的,很有趣儿。

  起初对实习没抱有太大的热情,因为去外面实习必然要乘车,而我晕车,是特晕的那种,见到车就想吐。第一天清早乘车去鹫峰,车子走得可真慢呀,尤其是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蛇形时,我感觉我的胃都要出来了,我真的想跳车啦。

  但是下车稍作休整之后,我顿时被鹫峰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平缓的山坡处处散发着绿的生机,迷人的花香沁人心脾,我还没来得及驻足欣赏,老师就带着大队人马浩浩汤汤席卷过来了。我这才意识到此次实习不是出来游山玩水的,于是只能打起精神,掏出纸笔,追随人流而去。山上的植物可真多呀,我一生也没见过这么多植物,更何况需要一一辨认。但是环顾四周,一个个同学如狼似虎,见到植物就挖,发现新的植株就抢,这场面近乎疯狂,我也等不及啦,拿起剪刀加入到第一波扫荡队伍中,所过之处,植株欲哭无泪呀,高大的乔木尚能自保,矮小伏地的要么被搜挖枯竭,要么惨遭践踏蹂躏,毕竟两个班五六十人呢,其破坏力真的不容小觑呀。老师寓教于乐,同学们对这也乐此不疲。整个过程中,我基本做到了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留心做记录,生怕记漏、记错任何一个种名儿,遇到特别的植株与同学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利用午饭间隙,将采集好的植物压成标本,并记好实习日记。第一天收获颇丰,我认识了116种植物,了解了部分植物的用途,譬如唇形科的益母草、北京黄芪,景天科的景天三七具有药用价值,而壳斗科的栓皮栎树干竟可以做暖壶塞子,最为有趣的是木兰科的鹅掌楸,也叫马褂木,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写情书,多么浪漫呀。这次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我通过对植物的辨认,了解植物的科属特征,进而加强巩固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我深切感受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中滋味。第一天的实习是难忘的,用心学到的东西将使我终身受用。实习也对大家的体力与团队协作力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第一天的实习用“累”来概括,那么第二天的实习就应是疲惫了。第二天,目的地是北京植物园,本想乐游园一番,无奈天公不作美,自清早至傍晚淅淅沥沥的雨没有停歇,于是我们在雨中享受了这一场值得回味的特别实习。

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篇24

  1、实习目的与任务

  1。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