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5篇)
作为一个师范生,教师是我将来最有可能从事的职业,为此,学习教育技术学对于我来说,是必要的。我们师范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可以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掌握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来实现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所以在信息化社会,教育技术能力是每一个师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当代教师必备的能力素养,也是教师从教的基本要求。此外,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是师范生、教师的必修内容,它对于其他人也是有所裨益的。因为这些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去,它还可以运用到学习、科研、一般工作等中去。如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归纳自己所学的知识,有助于更好记忆;员工报告业绩,PPT是常用的技术手段;而制作电子相册、编辑视频则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的技术。
虽然已知学习教育技术是必要的,但是在初学教育技术的阶段,我因为不得要领、学得吃力而对这一门课感到厌倦。幸而老师总是对我们很耐心,在我们理解困难的环节上总是不厌其烦一讲再讲,我总算跟上了老师的步伐。在逐渐的学习中,我慢慢摸到了这门课的学习方法——把书本、老师的课堂教育和课后的自我练习结合起来。每次上新课之前,我总是将老师上节课已经布置下来的学习内容预习一遍,该下载的软件都下载下来,课上好好照着老师的方法进行操作,课后我再独自将课上学习的内容再温习几遍。这样下来,我在课堂上总是觉得得心应手,老师教过的知识和技能,也能牢记在心。
每当我看到自己制作的PPT、通过Photoshop美化处理的图片等等,我感到十分的自豪与愉悦。诚然,通过付出而获得的回报是最令人觉得心安、理所当然的。教育技术学就是这样一门课程,总是有付出就有回报。它不需要经年累月的知识的积累,也不要求人日复一日地艰苦练习,它能使人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掌握一些技能。但它却不是“来得快也去得快”的,教育技术学包涵的内容,假如你学会了,它们可以被重复运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现阶段的教育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并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它是有其新陈代谢的周期的。这不仅是教育技术的特点,是整个技术领域的特点。有时,当新的技术出现,旧的技术甚至会被取代,如黑板粉笔曾作为主要的教育工具,如今地位已经大不如前。教育技术的这些特点都要求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紧跟时代的步伐。
这一学期的《教育技术学》学习即将告终。回望这一段时间,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已经掌握了不少教育技术,以后我一定好好运用这些知识。虽然这学期的《教育技术学》的学习即将告一段落,但这只是我一个阶段学习的结束,课程结束后,我一定会利用各种资源加固加深对教育技术学的学习。我相信,教育技术学的地位将日益重要,教育技术的作用也会越来越突出。我一定将在教育技术学这门课程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
知识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6
英雄楷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我们要向榜样楷模看齐,忠诚履行好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认真学习李来建、贺兵、张仁政等英模的先进事迹,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身上的使命和责任。
英模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辖区群众的真心信赖和由衷爱戴,用年轻的生命铸就了人民警察的巍巍警魂,无愧于鲜红的党旗,无愧于闪亮的警徽。
学习英雄们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们的宗旨,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群众热心、热情,真正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工作,做到让人民满意,让党和政府放心,展现英雄们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激励引领广大干警忠诚履职、为民服务、担当作为,我们要以英模为标杆,弘扬英模先进典型精神,形成学英模、见行动、比贡献、争先进的浓厚氛围。
知识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7
历史是好的教科书,党史是好的营养剂。季检讲述自己的战斗故事,因为是身边的领导,所以我的感受更加直观,触动更深。“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对政法干警队伍建设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公平正义”就是人民检察的担当,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检察工作满意度,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对我个人而言,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立足本职,稳步推进未检工作,就是不辜负院党组的信任,实践对党的诺言。
知识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8
听了赵校长近三个小时的真情表白,我看到了一个执着于“育真人”的“平民教育家”形象。在教育这条康庄大道上,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理想,都为着培养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而努力着。作为我个人,也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创新人才的培养,赵校长的很多观点和做法,都引起我的共鸣,甚至在某些活动中,我也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边听边学,边学边比:有了素质教育的情怀,工作中我们到底还缺点什么?思考之余,似觉若有所悟。
一、观念转变,提高执行力是关键
教育是一项大工程,仅靠有情怀的校长一人或教师个人,是无法推动素质教育迅速前进的。在赵校长的做法中,频繁的校本培训是转变教师队伍观念的有效保障。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的培训:政治,学政策文本多;业务,研教学细节多,但一周一次的全员会议式培训,真能达到转变观念的效果?赵校长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的老师并不都具备课程开发能力,但他必须开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我想,我们和他们的最大区别,就是执行力的差异。我们也有工作任务的部署,但是教师有个性的解读,即使给了统一的模式,教师们会按自己的理解落实工作,追求的是一个结果,经过被忽略。行政检查,也是以追求结果为主要目的,至于过程如何,我们又关注多少?因此,一方面,我们在任务下达的时候,除了讲清结果的表象,更要明确学生能力的提高目标;另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工作实施的过程,基于工作目标去关注师生的真正发展。
培训是需要的,但执行力的提高是关键,光说不练,只会助长形式主义,让素质教育停留表面,落实不到学生的真正发展上。
二、素质发展,开展活动教育是必须
赵校长最引以为豪的,应该是他们学校的各项创新的活动,活动带来的教育效果,远比填鸭式教学强的多。活动,本身是人在目标意识的带领下,自动、自发、自主、自然、自由地利用各种策略多元达成的过程。
我们,作为德育人,我们为“行动德育”而自豪,近两年的德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以活动促教育已成为德育人的共识。那么,其他领域呢?因为怕安全隐患取消了这样那样的活动,看似学校中的安全事故减少了,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呢?是不是也随着各项活动的消失而消失呢?
我也一直认为,活动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实践、体验过的东西,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掌握。道理都懂的我们,应该思考怎样活动才更有序、有效。
还有高效课堂的追求。我想,在教育的起始,“高效”就一直是目标,为何到现在还在谈、还在抓?
我们不缺乏教育理想,只是缺少追求的持久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全员性。那就对症下药,提高执行力,为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而努力!
知识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9
今年是个不平凡的假期,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开学时间不得不延迟,但是为了保证开学进度,全国各地都安排了网课作为学生的学习途径。
说快也快,一转眼已经上了9周网课了,从刚开始的不会操作到现在的炉火纯青。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总觉得这种方式会让我懈怠,看着老师的脸庞,我陷入了沉思。难道因为老师不在我身边,我就不能好好学习了吗?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我可以,学习在于自律。
物理课是有趣的,老师已经年过半百,也不太明白电脑复杂的操作,可是他还依旧变身网红,为我们上课。物理课的时候,老师不仅是单单的讲课,总是经常问问学生的想法,你学会了吗?在这个时候,屏幕上或有几个小问题,或有一片刷屏,老师总是仔细的看我们的反馈,生怕遗漏了什么问题。班里总有几个喜欢钻牛角尖的学生,老师便会课上或者课下为他们做细致的解答。老师第一次提问我时,我是害羞而又胆怯的,生怕自己回答错了让同学嘲笑,但是老师一直鼓励我不要害怕,这是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只有说出自己的答案,老师才能清楚的知道你哪不会,这样才能做到高效课堂。我听了心中一阵暖流划过,充满自信的念着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