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0篇)
2、识字与阅读整合
识字教学必须与阅读同步,在阅读教学中把识字与学词、学句、口语表达等加以有机整合,让识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加深和巩固,尤其是低年级阅读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巩固识字效果,在教学中避免过细讲解,烦琐分析,把主要精力用在通过阅读进行识字,通过阅读巩固识字效果上。在整合性阅读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用一定符号找生字,画生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了解字义;再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特点及个人习惯,选择自己熟悉的方法识记生字。新课程教材的识字量大,自主识字、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很重要,阅读中要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例如在第一册《我多想去看看》课中的识字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有的编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记住了“告”字,有的用“去偏旁法”记住了“京”,有的通过比较记住了“北”、“走”和“升”字……接着,我用字卡强化较难读生字“城、升、广、想、能、京”的读音。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扎实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阅读中,还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巩固识字。如在《雨点儿》一课中,我在教学第一段“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时,我先指导朗读,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数不清”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借助实物鸡毛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飘落”,最后用“从”说句子。这样,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理解课文”、“口语训练”有机整合,既巩固识字,又培养了语感。
在实践中,我尝试把“识字”和“汉语拼音”、“阅读”进行有机整合,提高识字的“量”与“质”,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识字中感受乐趣
1、在游戏中识字,感受活动乐趣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有利于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应适时选用不同的游戏。
识字前利用课件和导入语创设游戏情境,可以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比如“识字开火车”、“今天我当家”、“字娃娃”等游戏,我们把学习汉字的过程想象为乘坐“识字火车”到“我家”去和“字娃娃”交朋友,做游戏。具体的内容可创设相应的情境。如教授第一册《小小的船》一课,在领略了夜空的美景后,我结合课文内容说:“天上的星星藏着好多‘字娃娃’,谁能找到它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下来和你们一起做游戏”!这样一引导,学生把学习生字当成与“字娃娃”捉迷藏,都兴致勃勃地到课文中寻找并认读起来。
认读生字的过程往往枯燥乏味,这个过程配上有趣的名字,如“当小老师”、“把生字宝宝请回家”等使其成为有趣的游戏过程。此外可以让学生互读、抢读、分角色读等,都能有效地增添认读生字的趣味性。
在巩固汉字阶段,可以设计多种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游戏。如“摘苹果”游戏,在“开火车”读生字卡片的过程中,听读的学生当“苹果”。读对了,大家说:“对,对,‘苹果’你真棒”。读错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并改正。这个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真实准确地反馈出识字情况,便于及时纠正错误。还有“猜一猜”、“生字和音节找朋友”、“芝麻开花的口头扩词”等活动,也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巩固识字成果。
2、在创新中识字,感受创造乐趣
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创新识字方法,有利于激发他们大胆求异的想象,培养创新精神。师生共同实践探索,可以创造出各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在“猜猜看”、“变魔术”、“画一画”等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自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汉字,自主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如:学习“叶”字,学生编出谜语:“一字真奇怪,它有十张口”;学习“沙”字,学生能联想到“沙漠里水少”;学习“明”时,学生用“日”加“月”的办法记……
3、在开放中识字,感受自主乐趣
在识字教学中,应该开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语文,从而主动地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校园中有各种宣传橱窗,上面有“小学生守则和行为道德规范”、“名人名言”、“法制之窗”等栏目。鼓励学生到校园里走走、看看、读读、认认。这样,很多学生下课后都会主动跑到橱窗、板报等设施旁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向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同学请教。
家庭生活也是识字的广阔天地。吃、穿、住、行中会遇到各种包装、广告、杂志、标牌等,上面有很多汉字。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学习这些字,通过剪剪贴贴、写写画画,把所认的字集合编成“课外识字剪贴本”。这一“课外识字剪贴本”记录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点滴进步,使学生拥有自主识字的成就感。
字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25
《一、二年级学生写话训练课题研究》
阶段心得体会
建水五小:蒋坦娅、李江、王芳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把1~2年级的写话目标定为: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而这个阶段的学生虽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但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低下,往往看不懂图意,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即使理会图意,也表述不清,语句不通。经过一段时间的看图写话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低年级学生在看图写话时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1、观察不细致,缺乏深入的观察。不能发现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2、语句不通,重复性语句和错别字多。
3、发挥想象时随意,不能合理想象,局限于图上的内容。
4、格式错误,不能合理运用标点符号。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查、摸索,我觉得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喜欢写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做:
1、培养观察力: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图时先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弄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练习常见的句式:谁在哪儿干什么
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或心情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说话,能说完整的话,一步一步为写作奠定基础。
3、由说到写:要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有开头,有结尾,语句要完整,条理要清晰,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话。话能说完整,就慢慢让学生开始写,逐步达到写作的目的。
只要我们能动脑筋、想办法,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在看图些话上有所收获。
字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26
生活中得语文无处不在,关键是在于观察,只要你留心周围的事物,天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把你看到的写下来,这也是写话训练的重要一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低学段训练写话时,可适当降低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如上这些方法实施得当,培养了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动笔的兴趣,会为以后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课堂回答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基础。说话训练,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认识更多的语言文字,熟悉各种句式,为写话打好基础,我要求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不论对错,好坏,最起码是一句完整的话,不管什么从说话开始训练。精心指导,让学生学会说话的方法。由于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对句子的接触有限,积累有限,
二、先说后写,为写作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说已经有基础了,接着就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我就在教材中捕捉训练点,大胆设想,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的写话能力得到了提高,训练过程中学生有个性好得语言要大加赞赏,好词要随机写在写在黑板上,在写话的过程中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