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通用31篇)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满意,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总把自己的孩子当天才而不把孩子当成一个普通人。是天才,每次考试都应该满分,所以家长永远对孩子表失望。一个人不应该简单的与别人相比,而应该跟自己比,用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相比,看是否进步。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太苛求,遗传、环境等很多外因和内因注定了孩子成长的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你在同个领域,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长此下去,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作为家长,我读这书,收获很多更好的教育方法,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我读这书,如获至宝。闲暇时间我会在读,在领会,在品味。与孩子一起成长是我今后该走的路。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 篇21
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
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这段表述生本教育的话,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这样的课堂不要怕走向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生本教育改革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东方讲究系统的、秩序的儒家文化传统,这种作为背景的文化,是不可能也不必要抹去的,它会顽强地表现出来,成为教育改革的潜在的稳定的甚至是制衡的力量。由此,我们朝着生本的方向进和体系性的较为彻底的改革,乱不到哪里去,反而会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结出丰花硕果。”《新基础教育改革不是“哥白尼式的革命”》中也强调了这样的观点,“基础教育改革不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它不是简单的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彻底分离,而是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和与时俱进的过程”。美国素来就比较强调儿童个性,推进儿童中心教育当然也是必要的,但却可能产生较多的问题;然而,“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氛围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如同晴空之见云霓,会产生优势互补的效应”。
韩愈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生本课堂的讨论中,教师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会经常面临难以回答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别开生面的问题,乃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书中还谈到了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即“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江苏洋思中学闻名遐迩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与生本教育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该校蔡林森校长是否读过这本书或聆听过郭教授的报告?洋思中学取得了巨大成功,生本教育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应该说,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教育实践取得了同样令人瞩目的成绩,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强大生命力。
反思我们的教育习惯,有太多的“以师为本、目中无生”,也有太多似是而非的“看似以生为本、实则以师为本”的例证。包括学校内部的某些汇报课,包括我自己的某些教研课,当然也包括某些带头人、特级上的示范公开课,或多或少过于强调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我不由得想起我们“课程资源开发”小组研究的“核心课程资源——教材的适应性应用策略的研究”子课题,分明也是在适应教师适应学生等角度改变、替换、拓展、重构、自主开发教材,原来一切的适应就是为了学生更自主高效快乐地学习。但愿我们在实践“生本教育”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彷徨中探索,在摸索中奋进,也在反思中不断落实和提升我们的“生本”理念。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 篇22
不必担心看这样一本书要花费多长时间,因为它只是薄薄的一本;也不必担心这本书有多么晦涩深奥,因为它的行文平易近人。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很多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原来都是古今相同,中外尽然的。从一个孩子的健康教育到良好德行的培养,再到知识技能的教育学习,作者都提出了很多中肯实在的观点和方法。特别是在对孩子的德行培养方面,作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例如要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是合理,凡是合理的要求都应该坚持;道德教育最重要不在多记,而在多做;而父母与老师的榜样力量在教育孩子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孩子周遭的人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事实上,对于身处小学教育阶段的我们来说,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是更应该放在首位的,那些常常因为偏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德行的培养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深刻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是否也有失之偏颇的地方,还可以借鉴作者提供的一些教育方法去加以实践操作。正如作者所说“教育问题相当复杂,得写满一本书才行——其实,写满一本书也无法说完。……要找到能用一模一样的方法解决教育问题的两个孩子,非常困难。”因此,所有的方法我们也应该区分对待,实事求是地去加以借鉴和实践。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 篇2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责任是从教之本,是立身之本,重于泰山!
很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踮着脚尖模仿老师纤秀的笔迹,和那优雅的举手投足;长大了,我梦想着像老师那样妙语连珠,拥有迷人的魔力;后来,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教师,常听人说“教育是块大蛋糕”,我肤浅地庆幸自己的追求,以为“安逸”和“舒适”是未来生活的代名词。直到读了王宏-老师著的《新教育风暴》后,我才明白教育之路漫漫,此蛋糕亦非彼蛋糕也。
王老师用犀利的目光发现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展开鞭辟入里的哲学思考,直陈弊端,提出具有尖锐挑战-的质疑,发出了教育必须转型的声声呐喊。书中的无数事实-,曾经的教育已无法承载历史的车轮前行,带给社会太多的痛心与棘手。当下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沿着以往的步伐,将学生禁锢在传统守旧的知识框架之内,不敢越雷池半步?为什么还要让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陪着那百分之一的所谓优生拼命苦读,而丧失个-?为什么我们能清醒地看到素质教育的优势却总在应试教育的边缘徘徊,不舍离去?……难道我们所追求的就是让多数的孩子失去自信?难道我们的初衷就是想让这多数学生扮演陪读的角-,让他们背负着压力艰难地前行?难道我们的-苦付出就是想换来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无尽厌恶?
不,学校不是工厂,我们不是在批量生产毫无生命与灵-的工业产品,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向往快乐,向往自由,向往自信,向往成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明日的太阳将由他们托起。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能满足他们,成就他们,为他们的人生画上一层亮丽的底-?
我羡慕书中写到的那些孩子,他们能师从于王能智老师,拥有我们也曾未享受过的学习生活,他们能冲破传统的樊篱,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大课堂,探究那一个个实用的课题,尽情吮吸着知识的营养,让自己的羽翼真正丰满;我羡慕浙-的教育者能冲破重重障碍,在新课程领域找到了一片新天地;我羡慕现在的孩子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普照到的灿烂阳光……我们的童年,遗憾也好,失落也罢,已成过去;在我们眼前的,有无数个孩子的童年正等待着我们牵引,我们能否把他们的遗憾与失落降低到最低限度呢?或许目前我们能力有限,暂时脚步还不能到达,但目光能及;如果被多年的尘埃蒙蔽双眼,也应心向往之。
真理就是这样越辩越明的。不容置疑,实现课程整合,挖掘出每一个孩子的潜能,真正用爱心悉心浇灌,引导他们在-的基础上走向成才之路,为祖国的发展奉献出每一份绵薄之力,共同推动发展的巨轮前行,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