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2篇)

2024-10-06 07:56:17心得体会打印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2篇)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有感

  前几天,我认真拜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62条——《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能让我细细思索的是这两段话:“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的更聪明”;“那种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才有力量使教室里保持肃静,使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才有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心和羞耻心,这种力量才是一种无可争议的威信。”

  想想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很重视我们教的知识学生记住了多少,我们所教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生的分数是不是理想,习题是不是会做。我们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去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久而久之我们教出来的部分学生也就不会思考,也懒得去动脑筋,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就变成了少数优生的天下。中等以下学生坚守:沉默是金。我们的基础教育就决定了三六九等。这是我们小学教学的悲哀。

  很多的时候我们还会抱怨学生的纪律不好,用了很多的方法:鼓励的、惩罚的,结果效果不理想,其实我们真的应该从自己身上找一找问题。今天读了建议的63条,我才明白我们身上缺少的是一种叫做“思考”的东西,缺少的是思考带来的新颖,缺少的是思考带来的丰富,缺少的是思考带来的吸引和榜样的力量。

  仔细观察学生们的眼睛。不管是怎样的课堂,只有学生的眼睛反映的是思考的眼睛,这堂课才是最有效的。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每位学生眼睛里闪耀着光芒,闪耀着思考的幸福的光芒!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暑假有幸读到《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特别是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语句,影响着我: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林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长期地坚持这种性质和功能的师爱,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是我们作教师必须坚持的一种信念。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弃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我们不能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因为这种判断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我们常常说,教育需要智慧。何谓智慧如果说教育的智慧之源来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师智慧的表现则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鲁迅先生因为藤野先生公正无私的精神和崇高宽广的胸怀而对先生非常敬仰。鲁迅每每念及总有说不尽的感激。只有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不息的学习热情,教育者的指挥之源才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师才是完美无缺的。

  智慧的特征是什么智慧的特征是喜悦,欢乐,幸福。充满智慧的人总是快乐和幸福的。喜悦是智慧之花,幸福是智慧之果。追求智慧就是追求幸福,享受智慧就是享受幸福。智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有一种幸福生活,这主要表现在对知识教育和知识化生存的超越上。

  教育的智慧实际上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境界。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才能了达到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

  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师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见得,至少我觉得自己就不是一个智者,只是一个比学生“多半桶水”的学习者。在我看来,智慧人人都有,当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决定的。

  教育制度的改革对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曾不断的探索、深思,但是闭门搞研究终究是不会有所突破的。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中的这些精典话语总在我脑海中回荡,我也想把这些话读给我的朋友们。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书中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最重要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用研究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那么他们一定能够事半功倍,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教育要重视习惯的养成。

  书中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所以,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是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当然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与长期形成的习惯有关,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一样。但是养成习惯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阐述了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内容、途径、方法以及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等问题,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那样会使学生一生受益。

  以前我也经常抱怨学生写得作业马马虎虎,有的学生写得字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点,上学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带书就是忘带本,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学生产生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态度问题,对学习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理解知识时囫囵吞枣,做作业时敷衍塞责,马马虎虎凑合着做完得了;有的是性格问题,学生脾气急躁,干什么事都心急,急急忙忙难免出错;有的是在熟练程度上的问题,因为对所做的功课不熟练,因而顾此失彼,出现错误,只有半生不熟才容易出现马虎的现象,看着这题一点都不难,实际上自己又不是掌握的特别好,思想上麻痹,出了错;有的学生是习惯问题,从小养成了马虎的习惯,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脚,马马虎虎;还有的学生,是考试焦虑问题,对考试的心理负担过重,过分紧张,平时做题没问题,一考试就错。

  认真分析学生马虎的原因后,才能帮助学生防止和克服马虎的习惯,我觉得首先要提高学生对马虎危害性的认识。比如给学生讲有关马虎的故事,有个孩子从小养成马虎的习惯,长大了当建筑师,在计算工地用料时,把用砖的数量后面多写了一个0,结果工地的砖多运去9倍,盖完楼又用汽车往回运,仅这一项就损失国家财产上万元。使学生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性极大,从内心深处认为一定要改掉不好的习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