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90学时培训心得(通用31篇)
一、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涉及很多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英语同时又是一门实践的课程,是在人们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更新的语言学科。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运用这种语言,使之成为一种工具。
20xx年6月发布的《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将选修课程建设作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将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大类,要求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本校、本地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发开设选修课程。这个要求正好弥补了必修课的不足之处。
二、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坚持有利于培养普通高中学校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丰富且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依据方案中的原则,并结合高中英语的学科特点,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设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完整性原则
作为规范的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必须符合课程的一般规范,课程的要素要齐全。需要有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应包括课程体系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
2.多样性原则
英语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多,这给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这就要求高中英语选修课程开发设置要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比如文化类的可以设置以下课程:西方节日简介、西方礼仪、美国文化与社会、英美文化概况等等。应用类的可以设置旅游英语、体育英语、科技英语、商务英语、文秘英语等课程。实践类的可以设置英语配音、英语辩论、英语写作、英语初级翻译、英语戏剧与表演等课程。当然,在课程开发设置时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趣味性原则
高中学习任务繁重,虽然减量,但是学生还是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尽可能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接受繁重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4.拓展性原则
英语选修课程应根据学生需求和特点对其进行更多角度、更大范围的拓展,这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与语文、数学、历史等其他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开发英语选修课程,也可将有关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来形成有拓展性的校本课程。比如,把英语跟历史相结合,可以开发设置西方历史与文化这门选修课程,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以上四个原则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这四个原则来开发设置选修课程。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改革,校本选修课的开发和设置已经刻不容缓。这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的职责是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学情,依据正确的指导原则,设置合理的选修课程以培养多元化的学生。
英语90学时培训心得 篇17
在总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明道咨询的为期三天的“打造金牌置业顾问”的专业培训。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通过听老师讲课,课堂情景训练,互动游戏等方式,收获颇丰。
一、培养自信、积极的心态。
通过礼仪方面的培训,从外在形象上增强了自信心;通过深入挖掘我们产品的优势、价值,以及对于不同类型客户的剖析以及应对技巧的分享,让我们更从心理上坚定了信心,能以积极的心态,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各类型的客户。
二、丰富了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专业的优秀的置业顾问,首先要有专业的礼仪,坐、立、行、言必须适宜、得体,以期实现增值销售;其次要对自己的项目非常了解,才能从容应对客户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异议,准确掌握自己产品的优势,突出我们产品的与众不同,足以打动客户。
三、提高了专业技能。
通过实战训练,情景演练,实例分析,提高了我们对于楼盘的销讲技巧,之前虽然会说,但是往往不知道怎么说才能更好地抓住客户,引起客户的购买欲望。通过客户类型分析,更知道了怎样准确地区分客户类型,不同类型客户的价值标准,以及对于不同类型客户的逼定技巧。
四、更增强了我们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
之前认为,在我们日常的销售接待工作中,需要我们销售团队之间协作完成的事情不多。但是通过此次的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创造更好的业绩。通过团队训练,发现个人的特长、优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大家锁定一致目标,共同前进,才能为公司、为自己创造利益。
虽然收获很多,但还需慢慢消化,只有很好地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把这些别人的理论精髓、实战经验拿为己用。
英语90学时培训心得 篇18
这次小学科学90学时集中培训,学员的热情如平阳盛夏的天气般热情高涨,到座率极高,课上探讨激烈,学习态度认真。作为小学科学的门外汉,能参加这次培训,感到非常荣幸,许多意外的受益让我“爱上”了这门学科,以下是我参加集中培训时的点滴收获:
一、小学科学老师要会解读本学科
我所讲的解读不仅指解读《科学》这门学科教材,还要会解读学生,解读教学环境。
周琼莉老师在讲座中讲到,“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一位小学科学老师如果连《科学》这门学科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达成什么目标,课的重难点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根本谈不上“授业”,更谈不上“传道”,“解惑”自然更难。这就好比你要做一桌菜给家人吃,你都不知道这些菜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有没有营养,就一股脑儿大杂烩全端上去,这样的一桌菜吃起来可想而知。
解读了教材还要解读学生,施昌魏老师在讲座中讲到,科学老师课前去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掌握情况非常重要。科学老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水平,那“授”起“业”来是相当痛苦的,这边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我讲得那么明白了,你们为什么还不明白?”那边学生也是一脸无孤:“老师呀,我们很努力去学了,我们脑子里想的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本次培训中学员看了两次的短片《鱼就是鱼》中的哲理,学生的固有知识是非常顽固的,要想重新让他们构建正确的科学概念,教师必须知己知彼,你才能将“鱼”和“渔”同时授给学生,否则你就成了那位“郁闷的渔夫”了。
其次科学老师还要会解读教学环境。雷善毕老师在讲座中讲到的养蚕和种凤仙花的例子让我有很大感触。在城里让学生种凤仙花得让学生准备花盆等材料,而农村的孩子,你可以直接让他们把种子撒在房前屋后,自然生长。因此,老师要随环境而善变,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上一堂好课很难
学习了几天,我感触最深的是科学课难上,上一堂好的科学课难上加难。一些学科,教师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有时可以一支粉笔一本书应付一节课,而科学老师不行。在第一天学习时,应小敏老师和学员做了一个互动活动,各组讨论“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大家达成的共识聚焦最多的是一个“趣”字。科学课堂的“趣”要利用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要像雷善毕老师讲的那样随时、随地、随人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资源,有时为了达到一个效果,教师必须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趣”的药引子,才能达到科学课有效的疗效,才能教给学生最有用的东西,带领学生一起发现最有价值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可见,上好一堂科学课有多难,当好一名科学老师有多难。因为你不仅要学富五车,而且你必须得是一位能工巧匠。
三、要学会反思
“教育是由若干现象组成的,现象背后就是规律”,李镇西校长经常要求他的老师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每天观察一个教育现象,认真思考,探索每一个教育现象背后隐含的本质性的内容。他说,如果你一直这样做,就会诞生一位新的教育家。之所以李镇西校长能成为一名教育家,是因为他做到了。我们没有做到,所以我们成不了教育家。但我们可以做一位有思考的教师。科学老师要有科学家的钻研精神,在教学上要有“吾日三省而自身”的韧劲,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思考知识点的传授、思考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授课的效果。不是每位教师都可以成为教育家,但每位教师都可以不断地进步,只要你会思考,会反省,会改变。会思考还得会把思考的东西写下来。黄德钦老师在讲座中为我们如何写作指点了迷津。但是在我们学会思考,学会写作技巧前,必须要有高深的理论知识来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一位老师要学会阅读,阅读教育经典,阅读名著。教师应该保持视野的开阔,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要用一生时间来备课”。如何让教师边教学边思考,践行终身学习呢?唯有读书。阅读是让生命增值的唯一途径,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永葆一方心灵净土、远离尘嚣,洗净铅华的一丝春雨,一缕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