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通用35篇)
3 、取样试样
取样要有代表性, 一般是以一批材料( 不同材料每批数量不同) 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 钢材是从规定部位截取) , 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 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的偏差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 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但是, 在实际检测中常常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比如: 袋装水泥须从该批不少于20 袋水泥中任取等量样品, 总量不少于120 千克。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遇到送检人员一次性提取半袋或整袋水泥作为样品, 经检测水泥的某些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 经现场按标准要求取样后复试, 试验结果却完全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4 、关于数据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 在同一组试件的测定中, 有时试验结果的离散性较大。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有取舍的要求。例如在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中, 当3 个强度值中出现超出平均值±10%的数据应予以剔除, 计算其余数据的平均值。此外, 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 也都有各自的数据取舍方法。计算结果的修约按GB/T8107—87《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其尾数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位,并按标准规定保留有效位数。例如按GB/T228—20xx《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 钢材( 包括钢筋) 性能的测定结果应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修约。对没有具体要求的, 强度值≤200N/m㎡时, 修约间隔为1N/m㎡, 强度值为200~1000N/m㎡ 时, 修约间隔为5N/m㎡ , 强度值>1000N/m㎡时, 修约间隔10N/m㎡。另外, 还应遵循计算过程中不得修约的规定。例如砂的表观密度试验, JGJ52—20xx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规定需做两次试验, 但每次计算的表观密度值不应进行修约, 只需将两次结果的平均值的尾数修约为0 即可, 否则会加大误差的传递,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度。
5、 关于误差问题
试验方法应严格按标准规定进行, 但由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差异以及材料的匀质性、设备仪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都会使试验结果产生误差, 试验误差有3 种, 一种是同一组试件之间的误差, 若该误差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是允许的,但若超出了允许范围则应重新试验。例如在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或抗折强度测定值中, 若有两个测定值与中间值的偏差均超过了中间值的15%, 则该组试验应重做。另一种误差是将同一个样品分成2 个或3 个试样, 用相同方法在同一仪器上分别进行试验所得结果之间的误差, 称为平行试验误差。例如砂的筛分析, 两次试验求得的细度模数之间应>0.20, 表观密度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应>20kg/m3 等。还有一种误差是同一材料、同一样品在不同试验设备所获得的试验结果的误差, 称为再现性误差或对比试验误差。其试验一般是将水泥、钢材等较匀质材料的样品等分为两份, 一份交当地质检机构, 另一份留本单位, 分析比较两个测试单位的试验结果, 若相对误差较大, 应找出原因并予以改进。这种实验根据需要每年可进行1~2次, 以提高本单位的试验质量。
6、 加荷速度
在常温试验条件下, 如果材料作力学性能测试时加荷度较快, 试件的变形滞后于加在其上的荷载, 测出的强度值就会高于材料的固有强度。如测钢筋的屈服点时加荷速度较快, 屈服点值会有所提高。水泥、混凝土、砖等试件的抗折、抗压及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测定结果都有影响。因此加荷速度应严格按照材料标准和操作规程操作试验机。加荷要连续、均匀, 当试件开始迅速变形接近破坏时, 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 直至测出试件最大的荷载值。
7、样品的过程控制
行材料检测方式及其弊端现行材料检测方式均是“送样式”。原是施工企业送样,自九十年代初实行工程监理后,由监理方在单上签字见证,然后施工技术人员将“样品”送到材料检测中心(站),应该承认,大部分施工企业所材料样品能够按照规定进行取样;但也不能否认,施工人员没有按规定取样,或干脆送假样,比如水筋、砖,以及复合材料的混凝土和砂浆等。这样,送样不能代表样品总体,即使样品合格,也不能代表的材料合格。有的材料检测部门似乎知道这种简单的关系,故在检测报告单上说明:“本检测结论只对来样负责”。由于材料样品不一定真实,故而对工程质量的评价也就不完全真实。因此,工程质量监督站根据检测报告单和其它技术资料,即使评定该工程为优良,最终实际上也可能根本达不到优良标准,如果其它环节再失控,出现工程结构事故就是完全有可能的了。从以上分析来看,“送样式”的材料检测方法其样品不能够完全代表工程质量的真实性,不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工程结构事故。改革现行材料检测方式,变“施工企业送检式”为“检测部门抽检式”将企业和大专院校的材料检测中心一律取消,变其为政府部门编制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结果要对工程质量,其检测结论应具有真实性、公正性。它的任务和决定了建筑材料检测部门必须改变以盈利为目的业性质,变为管理与监督的执法性质。这样,可将的材料检测中心(站)划归为和工程质量监督站一能的政府部门,或可合并到工程质量监督站,统一当地建委领导,以加大工程质量检测与监督的力转变检测方式
总之,建筑工程要对人民负责,再也不能让倒塌事故的悲剧重演。这就要求必须把工程建设材料管理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
优秀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 篇16
1、切实落实公司安全生产责任
国务院《通知》分析了我国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是公司健康发展的保障,是公司扩大进步的标志,安全出了问题,不仅仅是生命的毁灭、家庭的破碎、财产的损失,还会引发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问题,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冲击。公司日常安全管理中,安全生产工作应真正作为公司各级人员事关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形成以公司牵头,项目负责落实并实施,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应积极推行重特大责任事故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制度,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使公司各级员工充分履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法律义务。
2、安全生产必须与公司全面发展协调
在面对公司全面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方面,我们既不能以放慢公司发展速度来保安全,也不能以牺牲员工生命和财产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安全发展观。努力使公司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协调。在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搞好安全生产、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公司,发展是第一要务,同时安全生产应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及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司发展过程中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公司发展总体规划,与公司效益和发展同时规划、同步实施,实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公司的安全监督网络
安全生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靠一个或几个部门都难以做到安全生产管理不留空白、不遗死角。要建立和完善公司、部门、项目和工区、分队和工班、生产经营单位五级纵向监管网络和公司统一领导、各部门参加的覆盖各领域的横向监管网络,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使安全生产工作从公司、部门到项目和工区、分队和工班,再到生产经营单位,每个地方、每个环节、每时每刻都有人管,最终形成“公司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项目全面负责,员工参与监督,全生产经营单位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4、建立和完善预防为主的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生产只有围绕预防抓管理,关口前移严把关,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使安全工作走向良性循环。以安全生产条件为标准,努力建立一套准入、监管和退出制度。重点从“预防为主”人手,全面建立和完善预防性准入条件、预防性制度、预防性硬件、预防性措施、预防性演练等强有力的预防保障体系,提升人、机、环境“三要素”,提高本质化安全程度,彻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5、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
作为企业既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公司各个层面、各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落实到位,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是实现安全生产最坚实的基础。强化对公司决策层、管理层的责任监督、监察,促进公司加强安全管理,加大投入、改善设备、革新技术、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加强项目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努力减少和遏制事故的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应积极培育安全文化,提高全员安全素质,进一步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职工队伍素质以实现安全生产和公司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