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心得随笔(通用31篇)
3、潜能是教学的源泉。教育是一个让个体不断完善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发掘潜能的过程。潜能的激发又在推动着我们的教育,这样才产生了无数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潜能的激发,对于个体能力的延伸是无止境的。它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谢利民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学生觉得不难,那难也不难;当学生觉得难,那不难也难。”在我们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给学生设定一个个够一够就能够到的高度,那么当我们回头看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潜能是你无法估量的。给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会表演得很精彩,也会发掘到自己身上更多的潜能。多让学生说,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很能说很会说。多让学生表现,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越来越想展示自己!
4、情感是教学的质量。古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否对所学的感兴趣,很多时候都取决于他是否喜欢这个老师,信服这个老师。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推动教学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教学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所谓水到渠成也就是这个道理了。学生对老师的喜欢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喜欢哪怕在他毕业多年后仍然是不会变得。当学生觉得不认真做作业会对不起这个老师,他还会不去做好吗?当学生觉得考不好会没脸见你时,他还会不去加油考好吗?师生的情感是超越教育之上的精华。五年、十年后,还会有学生记起你看望你时,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值得自豪的,也是最大满足感的慰藉。五年、十年后,还会有这样一位良师永远也不会忘记时,这也是一个学生最值得庆幸的,也是成长路上温暖的港湾!
二、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更是教学的指挥者、设计者。如何授的精、活、实;学的乐、快、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如何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更离不开教师用心的思考。设计与思考的呈现,更多的体现出了一位教师的功底与潜能。
1、教师的艺术
教学有法,可教无定法。在同课异构中,我们可以很多种教学模式,并从中学习到很多的教学艺术。这些艺术的背后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艺术魅力。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师教学的调控艺术;教师教学的启发艺术;教师教学的评价艺术。这些教学艺术都是做为教师的我们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提升自己的必修课。
2、教师的转型
刚工作时,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模仿性教学:执行教材,教师教学生涯的起始。经过5年左右的教学后,我们进入到了合格教师的独立性教学阶段:教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后,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将会出现一个“高原期现象”,此时也是一个教师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时刻。如果你固守现状,不愿多思考,不愿一次次挑战自己,设计出更好更精的教学,并记录下改革的点滴。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转型为研究型与学者型教师。如果转型成功,那就进入到了创造性教学阶段,并逐渐形成独有的教学艺术风格。
3、教师的终身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做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新鲜且流动的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要能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教师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有秉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才不会让自己落伍,也才能成为学生信服的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有效教学心得随笔 篇26
表演体会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三年级的小同学爱唱、爱跳,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在一堂音乐课上,我就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点爱好,开展了教学,让孩子们通过表演体会情境。在欣赏《木偶的步态舞》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场面: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故事情节创编动作,同时配上音乐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随后的歌曲学习《一只短笛轻轻吹》时,我又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小羊、牧童、小鸟,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并加深了对歌曲的印象。这样,通过各种表演能使学生加深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心得随笔 篇27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中小学音乐的课程改革已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必修课,新课程实施以来,音乐课堂教学已经转变成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全面和谐发展、创新、自主、合作的音乐教学模式,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营造和谐有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和谐课堂的导航
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质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一节成功的音乐课的功夫在课外,只有备好课,掌握一节课的框架,合理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更能吸引学生,因此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课堂的导航,引导着学生在课堂中遨游音乐知识的海洋。音乐新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健全。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上要紧紧围绕音乐新标准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使课堂达到一定的效果
二、善于创设课堂情境是实现有效和谐课堂的关键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
“教学情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以及学好知识的愿望。”
那么我们在音乐课中该怎么创设音乐课堂情境呢?音乐课中创设情境的内容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学习效果则不言而喻了。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和形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情境的创设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使师生在课堂中能够和谐的发展,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除了要备好课,还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搞清楚学生想什么,愿意做什么?所以,积极创设处合适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所陶冶,让所有的学生都拥有积极地心理参与各种音乐学习,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做好教学反思,从反思中反思有效教学
细节决定的教学成败,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成功的教学细节,也有失败的教学细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时刻关注学生和自己预设的教学是否达到和谐了呢?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在上课中时常会流露处出不同的信息和课后学生的反应。这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搜集学生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果教师不进行记录和反思,那么所有的教学细节和学生反馈出来的细节都将了无踪影,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后反思,
努力提升自己,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相信只有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工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有效教学心得随笔 篇28
张丽丽今天,听了居文进老师主讲的“强化六认真规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专题讲座,使我对教学 “六认真”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居老师说“教学六认真”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前提。的确,“六认真”既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力的标准,也是反映一个教师工作热忱和态度的风向标。我们只有做好六认真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要做到并做好这几个“认真”,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非得投入十二分的热心、爱心、专心、耐心、决心才行。下面对 “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谈谈我的一点体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如何设计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达到有效训练,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温故知新?首先,教师布置作业要有讲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求可以分层次,这样有利于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树立信心,也能满足优等生的学习欲望。我们要控制作业的总量,提升作业的质量,拓展作业的形式,统一作业的批改,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课堂作业当堂完成的好习惯。其次,教师批改作业首先要做到及时、认真、细致。及时认真细致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同时更能及早地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反思,及时改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再次,教师批改作业后除了给学生打等第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写上不同的激励性的评语,以此给学生指出不足,或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学习。同时 教师工整地批改也能给学生起学习示范作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重视对口头、思考、调查、观察等作业的设计,以及对这些作业的检查与评价,并及时地反馈。设计综合性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应该说,看似普通的“教学六认真”其实不普通,这是一门艺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脚踏实地,努力将“六认真”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