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网吧的教育心得(通用35篇)
远离网吧的教育心得 篇32
3月25日,我参加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英模事迹报告会,会上我市政法干警代表讲述了工作中的真实事迹,用行动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的内涵,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在新形势下,我们政法队伍肩负的任务更重,人民群众要求更高。我们不仅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还要保证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才能够像英模一样,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
通过警示教育和英模事迹的学习,让我更加坚定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忘我奉献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要学习他们兢兢业业、默默坚守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始终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我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法院人。
远离网吧的教育心得 篇33
在学校做班主任工作多年,开过无数次的家长会,接触过各种类型的家长,而近年来,愈来愈感觉家长有太多的担心,并且孩子学习成绩越好,则担心越多。
这是一个女生,她是以中考全县第一的成绩被我们这所省重点高中录取的。在我跟全班同学的心目中,她基础扎实,勤奋踏实,自律自勉,成绩也是出类拔萃。然而就在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里,她的父亲却语出惊人:“我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全校前三名,而进入高中以来,几次考试都在二三十名徘徊。我为她感到惭愧,在这里我替她向老师道歉,向班上同学道歉,她辜负了我们大家对她的期望……”会后他特意找我,找各科老师交谈,问询孩子的学习态度,孩子的作业,孩子的交友,甚至谈到了某门功课的学习方法……我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家长,孩子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从他的言行中我读到了太多的担心,而且这些担心让他焦虑不安,甚至有些神经质,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盘问。我想象孩子知道他刚才发言后内心的感受,想象他在家里给孩子的压力及压抑,不由替孩子难过起来——这种种的担心已经成为了一种折磨,折磨着家长,也折磨着孩子年轻的心。
或许这位家长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但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代表了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现在教育不省心,现在的孩子太让人操心:孩子在家,担心上网看电视会影响学业;孩子在学校,担心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用心做,成绩不够优异突出;成绩优异又担心骄傲自满;担心孩子吃饭穿衣问题,担心孩子交友安全问题……真真是“家里忧、学校亦忧”,没个安心的时候。
其实回想我们自己的成长,那时候父母孩子多,也忙于生计,谁又过多的管过孩子呢?能上学就上吧,好在那时候学费也不多;不能上学就回来劳动,没有过多的攀比,考好考坏,那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并没有太多的责备之心,种种的压力均来自孩子自己。而现在呢,社会发展了,进步了,生活富裕了,全社会也空前的重视起了教育,甚至把社会就业竞争的种种压力都提前转移到了学校,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学校成天考试排名次,孩子紧张,家长也跟着受累,哪里有一点点的轻松快乐可言?
诚然,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关系到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情,但是不是我们便因此而有了太大的压力,太多的担心?殊不知,这过分的担心会严重扼制孩子的天性成长,影响到孩子身心的健康。
与其担心,倒不如用心:真正站在孩子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为孩子身心健康着想,多用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多看书,引导孩子多锻炼,引导孩子做一切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事情,甚至引导他不怕犯错,正确面对生活挫折……只要我们尽最大可能用心地在孩子心田播种上一切积极的,健康的,有意义的种子,并且用爱的阳光照耀,用信心的雨水浇灌,持之以恒,又何必担心孩子心田会荒草满地呢?
担心,是多余的折磨;而用心,则是安全的动力:只要我们都来用心,孩子一定会上心,孩子好了,我们大家也就安心了,对吗?
远离网吧的教育心得 篇3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选择了幼儿教师,选择了做
教师的责任;选择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选择了以高尚的行为示范于幼儿,以优雅的志趣感染幼儿,而要做到这些,需要幼儿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要怀着一颗爱心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的未来负责。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它像温暖的阳光,充满了神圣的力量。一个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幼儿教师,一定是一个始终微笑、特别受孩子们喜爱的老师。
幼儿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不仅能带动孩子们的情绪,有利于他们阳光性格的形成,也会促进教育效果不断提高从而使幼儿教育得更加有意义。要做孩子喜欢的老师,必须要和孩子打成一片,这样,孩子才会亲近你,才会愿意和你交流。当幼儿与老师说话时,老师应充满热情地与幼儿沟通。对于幼儿的话一定要耐心倾听,并机智地回答幼儿的问题。老师的耐心是与爱心息息相通的。应放下老师的心态,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自由活动的时候和孩子聊聊天,游戏的时候,不再是个旁观者,而是和孩子一起无忧无虑地游戏,有时输了又何妨?
讨论问题的时候,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接受孩子合理的
建议,而不是用老师的称谓来压制他们。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的丰富,有时候他们知道的东西,我们也许没听过,他们说出的话我们也许会震惊,不相信是从一个孩子嘴中说出来的。交流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很好的增加幼儿和老师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经常和孩子沟通,聊天,孩子会把我们当作是朋友,而不是老师。久而久之,会和我们走得很近,遇到什么事也愿意和老师一起说。这样,我们成为了孩子不可缺少的伙伴。
所以,要当好一名幼儿教师,做一名孩子喜爱的老师,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更要爱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有动力,才会甘愿无私的付出,才能把工作做好。因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是我最欣慰的收获,也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远离网吧的教育心得 篇35
这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
问:喜欢老师吗?答:喜欢
问:想当老师吗?答:不想
问:为什么?
答:我们非常尊敬老师,但觉得老师太苦了(想做那样的人,不想做那样的事)。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点,可能与我们工作时,没有把幸福感传递出来有关。教育者如果是在充满激情的情况下去做,而又能表现出幸福感,就会引起孩子的关注和联想,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相反,如果这种工作传递出的只是辛苦感,孩子们一般会敬而远之。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进行适时、适度的情感沟通,应该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付出也是快乐的,这种工作也是幸福的,这种付出的崇高,并不仅仅是因为能够给他人带来幸福,也是因为同时能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满足,带来幸福感。
不要让教育缺少幸福感,这不仅仅是一种境界,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更是一种责任。教育的人文价值目标是幸福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的目标是培养人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的能力。
幸福萌发在闪光的智慧里,流露在执着的探索中,呈现在富有创意的成果上。如何让每一位教育人都能成为教育幸福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呢?
喜欢你的工作。这个基本问题决定了你的工作幸福指数,也是你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喜欢你的工作就会敬业、就会善思、就会创新。
一个人难以把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做好。如果一个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么最好的结果也就是零误差,即完成任务不出错。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压抑,不会有任何的创新,同时自己的能力也不能够完全发挥出来。如果我们想要事业成功,就首先要爱上自己的工作。
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幸福有赖于团队幸福。一个和谐温馨的教育团队能产生一种凝聚力,使团队成员将个人的爱好、特长和能力发挥尽致,实现1+1>2的效果。同时好的团队,必然要求好的管理者能积极参与团队的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营造一种良好氛围,从而影响着团队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影响着每个人的幸福感,而这一切均在润物无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