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通用31篇)
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自我发现实践成绩,或学生之间互相发现。自己都发现自己的实践成绩,他们将受到多大的鼓舞可想而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完善学生自主实践机制。应组织多种形式的学生间的评价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那样可以起到互相监督、互相指点、互相发现成绩等作用。而且小组合作易于出成绩,能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体验到成功,以此更加激发他们的实践兴趣和信心。
语文教学只有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通过语文实践性活动,可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得到了提高。开展语文实践性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有很多,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切实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有关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作为一名战斗在第一线的年轻教师,很庆幸能有机会参加本次高校教师网络培训,面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和教法的深入,双语教学的开展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我曾深刻体会到自己知识的不足,能力的欠缺。而此次参加的网络培训,恰是对我们所欠缺知识的补充及方法的引导,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一次网络培训学习,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1、通过学习,让我更深一步理解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教师的知识要像自来水一样随拧随有,要像泉水一般永不枯竭。遗传学是作为一门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与变异,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与调控的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猛、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同时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和深入,遗传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感到遗传学知识抽象,学生难理解,复旦大学乔守怡老师通过对复杂知识简单化的讲解,让我体会到什么叫教学的“深入浅出”。深感遗传学的教学应该改变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法共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变难为简,明晰结构,欲扬先抑,设计问题”等教学要点,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作为一名遗传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反思教学环节,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实践中成长,在学习中锻炼。
2、通过学习,让我更深一步意识到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要思考本专业该课程的教学立足点,要将课程教学上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目光放长远,此外,在低头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做好科研工作。例如积极建设本学科的精品课程,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建设的发展。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对教学体系进行科学化建设,对课程内容和平台进行必要的更新,对教学的方法手段进行积极探索改革。此外,双语教学的开展有助于与国际教育相接轨。
3、通过学习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蔡克勇老师的“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讲谈,内容从世界经济发展到我国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从爱因斯坦的教训和认识到教育创新改革的推进,丰富多彩,讲解生动,使我从单一的教学中抬起头,睁开眼,站在另一个高度来看待人才培养的问题。无论是北大模式的“创新个性化教育”,还是中国科大模式“实施个性化学习方案通过学习”,都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的先行军。通过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
4、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网络学习的重要性。
网络学习开拓了我的视野,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老掉牙,看书,看教案,看名人讲座,跑各地开座谈会,网络学习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使我受益匪浅,深刻的体会到:网络学习需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不能把学习封闭化,应提倡寻求合作、协同学习,在各自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教学信息之后,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提问、评价,交流知识,并与所学的东西相联系,便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此次的网络培训,使我对教学的理念有所上升,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所探索,对遗传学的教学过程有所思考。并深感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科研是一项重大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做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有助于我们对教学的进一步深刻理解,是高等教育带动国家建设的动力。
有关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今年4月我参加了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的培训。学习的课程有《新课程改革回顾新课标解读》《新课程改革背景中学习方式的变革》《洋思中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等课程;还选学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乐享执教幸福人生》《名师发展规律与成长路径》等课程。通过此次学习,我了解了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形势,许多教育观念被改变被修正,深感作为教育者的责任重大。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受益颇多。让我真正领悟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者,应具有新理念、新思想,要应用现代教育理念搞好教育教学。现将这次学习心得总结下:
一、解读新课程目标
田慧生主任从宏观的角度,对这次课标修订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作了阐释,对修订后的课标进行了简要解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课标修订的背景和意义;二是课标修订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则;三是课标修订后的主要变化和特点。为更好地了解、总结多年来我国课程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田慧生主任在本课程的第二专题部分对建国6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发展历程脉络做了简要说明,并对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做了简要评述,同时对下一步未来十年乃至于更长时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走向、发展的趋势动态做了简单介绍。
总之,通过这次新课改的解读使我明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改革的实施者,总结经验教训,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树立自信,开拓创新。
二、加快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亲其师信其道”, 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位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事业需要执教者较高的思想修养和长期不懈的倾情全心投入。我们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教师如果想要达到“德艺双馨”的境界,需要一生的不断进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
和探讨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教师行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主张教师从被动地专业发展向主动地进行其教学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转化。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认为,教师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但可以缩短时间;成长速度可以加快,但不会一步登天。一是要勤奋努力,不懈追求;二是工作方式必须变革。二者紧密结合,才能造就名师。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更加注重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学行为内涵和品质上的表现,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加强也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以求胜任专业化教师的角色。
三、 把握“高效课堂”内涵,走出误区,坚持高效原则,科学实施高效策略,让课堂真正高效。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