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有关经济学的研究及体会(精选33篇)

2024-04-14 19:21:52心得体会打印
有关经济学的研究及体会(精选33篇) 了两年的经济管理专业(函授),虽然十几门课都勉强得以通过,但到头来扪心自问:什么是经济学?依然说不明,道不白。究其原因,固然有学习与考试两张皮的问题,这个暂且不提。....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三个问题:生产什么以及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要是资源是无限的,以上的问题将不复存在。然而,资源是稀缺的,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是研究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希望市场生产出来的东西完全没有剩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可以有目的性地引领企业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商品去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而不产生剩余,从而达到社会资源分配合理。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当中,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研究。一方面,我们研究需求与价格的关系的同时,另一方面,我们又研究供给与价格;我们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同时,也研究生产者的行为。对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的方向不同,我们用的不同的工具去分析:我们用弹性去研究供给和需求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去分析不同的商品的不同性质;我们为了研究不同商品的组合所带来的效用,我们引入了无差异曲线。

  微观经济学最显著的一点是利用函数来研究经济问题,将复杂的经济问题转换成图形,直观而又形象地解释经济现象。而且函数可将定性的经济现象定量化,根据函数与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定量求出在生产或者是消费带来的最大效益的最优解。将数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对研究经济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在经济预测与商业决策上,数学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它为预测和决策的合理性提供了数学依据和指导方向。

  微观经济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微观经济学为生产指明方向。通过运用微观经济学,可以指明企业下一生产季度的生产方向和战略;在个人消费的时候,运用微观经济学可以合理安排个人消费,在有限的预算下得到最大效用,作出理性选择。总之,微观经济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微观经济学,有助于使社会向一个更加合理支配资源的方向前进,从而使得社会更加进步。

  综上所述,微观经济学对社会贡献巨大,与社会息息相关,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数学工具和方法,结合数学,利用曲线来研究分析经济学原理。在实践中,将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实际中与微观经济学前提假设相违背的情况具体分析,用相同的思想去分析,把微观经济学向大的方向拓展,将其研究的方法渗透到各个领域,这样便能利用好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在生活和工作上有方向不至于漫无目的。

有关经济学的研究及体会 篇8

  这几天通过观看录制的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陆磊(拥有10来年央行政策研究室工作经历)给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们的讲座,受益匪浅,觉得在陆磊老师6个小时的讲座学到的宏观经济学知识比在复旦上半年宏观经济学课程学的东西还多。总结归纳起来学到的心得有如下几点:

  第一,学校中学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背后都有隐含的假设条件,而课堂讲授知识时过分地注重教条式经济理论和经济学公式的背诵和记忆,忽视了这些经济理论所隐含的假设条件以及逻辑推理过程,结果是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并预测中国经济宏观经济运行时会产生很大的偏差和错误。如,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投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当利率上升时,投资需求减少,反之则相反。这个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是投资部门主要是私有部门,他们做出的投资决策是理性的,它会权衡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大小,如果贷款利率提高,那么那些收益率较低的项目由于无利可图而终止。但在中国国有企业占据了中国的大半江山,它们存在着道德风险,即这些国企的管理层做出投资决策的出发点考虑的是自己通过做项目可以捞多少灰色收入,项目做下来能为地方政府贡献多少GDP,而不是考虑做这个项目企业可以赚多少钱,风险有多大。这样的结果是国有部门的投资需求与贷款利率的关系并不大,即使投资项目收益率低,甚至连银行贷款也还不了,国企仍旧有强烈的投资需求,因为只要有投资,国企官员就可以捞更多灰色收入,可以为自己升职提供更多的政治资本,至于这个项目能挣多少钱并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即使项目不挣钱,国企短期内也没有破产风险,银行和地方政府都会为国企掏腰包。这样,在中国这种经济环境下,由于国企在投资中占主导地位,利率上升,投资需求并不会下降。总之,在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各种经济政策的效应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理论的前提假设和逻辑推理与中国的经济环境是否相符,否则将导致错误的结论。

  第二,短期经济预测所涉及的因素太多,很难去把握,而中长期因素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确定,今后投资中对那些宏观经济分析师对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的预测不用太当回事,而把眼光放在确定性的中长期经济前景上。陆磊的中国短期经济波动预测的分析框架主要包含了三个主要因素:

  (1)宏观经济变量的微观基础,也就是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投资需求以及净出口(国外需求)的微观基础,如净出口方面对美国的出口为主要决定因素,那么美国消费的复苏对中国净出口影响较大,投资需求中国有企业对GDP的影响较大,那么在投资需求的分析中应分析国有企业对相关经济变量的反应函数;

  (2)经济和政治制度基础,主要指经济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如中国、日本等出口导向型经济政府主导为主,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市场主导型经济,分析宽松货币政策对不同国家经济影响时要考虑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效应;第(3)政策偏好和政策取向,指的是政府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是以保经济增长为主、还是以调节收入分配为主等哪个政治目标为主。不同阶段,经济波动中的主导因素完全不同,如当下经济状况,市场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政府调节经济结构(即收入分配)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受到打压,而民营经济通过创业板等融资渠道得到发展,在这种实体经济情况下,股市也出现了主板市场估值偏低,而创业板等公司估值偏高。

  没有对中国经济的长时间观察以及深厚的政府关系资源,很难判断短期经济波动哪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即使有以上资源预测短期波动正确性的概率也比较低。对于投资而言,投资应该是做正确概率大的事情,做相对确定的事,所以中国经济短期波动方面花费精力要少一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分析框架主要是分析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因素的收益能否持续提高,同时要看中国制度改革能否使这些要素充分利用。从劳动力要素来看,自1999年以来大学扩招的大学生(20xx年毕业大学生将近600万)是为今后20xx年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只要这部分大学生能够实现充分就业今后20xx年的经济发展问题不大;资本要素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中国是不缺的,技术要素要取决于全球创新活动的成果。制度方面而言,看过《改革开放30年》的就知道经过1990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政治阶层的共识(CommonSense),我对中国高层为经济发展而做出的制度改革有信心总之,中国未来20xx年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前景我认为是比较确定的,至于短期的经济波动,我认为比较难把握,因而今后的投资中这种把握性不大的判断花的精力要少一点。

  最后,通过学习了解了中国央行和政府的决策机制,对中国经济决策体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央行的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对于GDP是否增长则是次要目标,当发生了通货膨胀,那么央行要承担责任,而如果经济上行,发改委等部门受到奖励,与央行无关;同样,经济下行,发改委等部委受到惩罚,也与央行无关。对于加息,央行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在国务院,加息既是调节通胀的工具,也是调节收入(政治)的手段,所以央行不能决定加息,而由国务院负责是否加息。

有关经济学的研究及体会 篇9

  经济学一直是我感兴趣的学科,大体是因为经济学可以让我清楚地看到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很多,如斯密的《国富论》,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等,但我想向大家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曾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书还未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文章评论